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43389245586

    出自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介紹

    第一《計篇》,論述怎樣在開戰之前和戰爭中時行謀劃的問題,並論述謀劃在戰爭中的重要意義。孫武認為,在開戰之前,必須對敵我雙方的基本條件作周密的研究和比較,認真地時行謀劃,以便制訂正確的作戰計劃。決定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有五項,就是“道”(道義)、“天”(天時)、“地”(地利)、“將”(將帥)、“法”(法制)。對這些條件比較清楚了,就可以判斷戰爭的勝負。在戰爭時行過程中,也必須根據利害關係和不斷變化的形勢來時行研究和謀劃,採取機動靈活的措施,做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孫武認為,謀劃周密就可能在戰爭中獲勝,謀劃不周難於獲勝,根本不進行謀劃是肯定要失敗的。

    第二《作戰篇》,論述速戰速勝的重要性。因為出兵打仗要耗損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拖久了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財貨枯竭,別的諸侯國會乘機進行進攻。從速勝的思想出發,孫武反對以當時簡陋的作戰武器去攻克堅固的城寨,也反對在國內一再徵集兵員和調運軍用物資,而主張在敵國就地解決糧草,主張用財貨厚賞士兵,主張優待俘虜,主張用繳獲來補充壯大自己。他認為這樣做,才能迅速戰勝敵人。

    篇三《謀攻篇》,論述用計謀征服敵人的問題。孫武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國”、“全軍”、“全旅”、“全卒”、“全伍”地強迫敵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戰方案,“破國”、“破軍”、“破旅”、“破卒”、“破伍”地用武力擊破敵人則次一等,“非善之善者”。

    怎樣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呢?孫武認為上策是“伐謀”,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張透過政治攻勢、外交手段和武裝力量來征服敵人。在和敵人鬥爭時,如果敵強我弱,應該集中優勢兵力戰勝敵人,做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即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一倍於敵的兵力就設法分散敵人,和敵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於戰勝敵人,比敵人的兵力少就要善於退卻,戰鬥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與敵人作戰,不能強拚硬打。孫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光輝思想,認為謀略必須建立在瞭解敵我雙方情況的基礎上。

    第四《形篇》,論述用兵作戰要先為自己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以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時機,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孫武認為:戰爭的勝負決定於敵我雙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戰勝敵人,就必須在力量的對比上使自己處於絕對優勢,造成一種迅猛不可抵擋之勢。除此之外,還要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有利時機,善於抓住敵人的弱點,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戰勝敵人。孫武認為,要在作戰中取勝,必須善於對待攻和守的問題。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餘就進攻。防守時要十分嚴密地隱蔽自己,進攻時要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這樣,就能達到“自保而全勝”的目的。

    第五《勢篇》,論述用兵作戰要造成一種可以壓倒敵人的迅猛之勢,並要善於利用這種迅猛之勢。

    勢是什麼呢?孫子說,這種勢就像可以漂起石頭的激流,就像一觸即發的拉滿的弓弩,就像圓石從千仞高山上滾下,有一種不可抵擋的力量。用這種力量打擊敵人,就能夠以一當十,所向無敵。

    怎樣造成這種勢呢?首先,要給自己創造條件,使本身具有戰勝敵人的強大力量。其次,要“擇人而任勢”。選擇熟知軍事、知人善任的將帥,指揮士兵作戰靈活自如,並且善於用假象迷惑敵人,用小利調動敵人,引誘敵人陷入圈套,然後用伏兵狠狠地打擊敵人。

    第六《虛實篇》,論述用兵作戰須採用“避實而擊虛”的方針。

    怎樣才能做到避實擊虛呢?第一,要使我方處於主動地位,使敵方處於被動地位,把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善於用兵作戰的人,能夠設法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擊敵人兵力空虛之處。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並設法分散敵人的兵力,造成戰術上的我眾敵寡。

    孫武指出,運用避實擊虛的作戰方針,要從分析敵情出發,要隨著形勢的變化,因為戰爭過程中的眾寡、強弱、攻守、進退等等關係處在急劇變化之中,“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第七《軍爭篇》,論述如何爭奪制勝的有利條件,使自己掌握作戰主動權的問題。孫武認為:首先,必須瞭解各諸侯國的政治動向,必須熟悉地形,必須使用嚮導,做到情況明。其次,必須行動統一,步調一致,做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第三,要求指揮正確,機動靈活,“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在戰爭中處於有利的位置。

    第八《九變篇》,論述將帥指揮作戰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地處置問題,不要機械死板而招致失敗,並對將帥提出了要求。

    孫武強調,將帥處置問題時必須做到:首先,考慮問題要兼顧有利和有害兩方面。在有利的情況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況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其次,要根據不同的鬥爭目標,採取不同的鬥爭手段。第三,要立足在充分準備、使敵人不可攻破的基礎上,不能存僥倖心理。第四,要克服偏激的性情,全面、慎重、冷靜地考慮問題。只有做到了以上這些,方能“得地之利”、得人之用”。孫武認為,將帥要從實際出發處置問題才能戰勝敵人,所以對於國君的違背實際的命令可以不執行,因此,他大膽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軍事名言。

    第九《行軍篇》,論述行軍作戰中怎樣安置軍隊和判斷敵情問題,還論述了軍隊在山地、江河、鹽鹼沼澤地、平原等四種地形上的不同處置辦法,還論述了軍隊遇到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處置辦法。孫武還提出了31種觀察、判斷敵情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把看到、聽到和偵察到的各種現象加以分析,掌握真實的敵情,才能制訂出正確的作戰方案,才能獲得勝利。孫武在本篇中還提出了“令之以文,齊這以武”的文武兼用的治軍原則,即要用道義來教育士兵,用法紀來統一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一定能取得勝利。

    第十《地形篇》,論述用兵作戰怎樣利用地形的問題,著重論述深入敵國作戰的好處。孫武分析了九種戰地的特點和士兵處在這些地區的心理狀態,相應地提出了在這些地區用兵的不同措施,認為深入敵國,等於把士兵投置在危地、陷入死地,他們會迫不得巳拚死作戰,發揮更大的戰鬥力,而且,深入敵國,還可就地補充軍糧,還可因離家太遠而不會逃散,服從指揮,一心一意作戰,奪得戰爭勝利。

    第十二《火攻篇》,論述在戰爭中使用火攻的辦法、條件和原則等問題。

    孫武認為,火攻有火人、火積、火輜、火庫、火隊五種,即焚燒敵軍的營寨、積聚、輜重、府庫和運輸設施這五種。著眼點在於摧毀敵人的人力、物力和運輸線。這五種火攻方法必須變化運用,我軍可以掌握,敵軍也可以掌握,應該注意防備。

    之攻必須具備條件。除了發火的器材必須平時有準備之外,縱火時還要選擇天時,要在天氣乾燥和颳風的日子放火。實施火攻也必須和士兵的進攻互相配合,這樣才能發揮火攻的作用,達到奪取勝利的目的。

    第十三《間篇》,論述使用間諜偵察敵情在作戰中的重要意義,並論述了間諜的種類和使用間諜的方法。孫武十分重視間諜的作用,認為它是作戰取勝的一個關鍵,軍隊依靠間諜提供的情報而採取行動。孫武把間諜分為五種: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所謂因間,就是利用敵國鄉里的普通人為間諜。所謂內間,就是利用敵國的官吏為間諜。所謂反間,就是利用敵方的間諜來為我所用。所謂死間,就是故意對外散佈虛假的情況,讓我方間諜知道,然後傳給敵方。所謂生間,就是派往敵方偵察敵情以後能親自回來報告的間諜。這五種間諜,前三種是利用敵方人員,後兩種是我方潛入敵人內部的。這五種間諜都使用起來,情報的來源就十分廣泛,打起仗來使敵人茫茫然不知怎樣應付,確實是神妙莫測。從反間得來的情報最重要。因此,要特別重視反間,對待反間的待遇應該特別優厚。

    孫武的兵法13篇,各有側重,波瀾起伏,分析透徹,見解精到,實用性強。為了使吳王能夠任用他,他在兵法開頭就說:“吳王聽我所陳之計而用兵則必勝,我就留在這兒,如不聽我計而用兵則必敗,我也就要再到別的國家去。”為了使吳王讀兵法感到親切,他在兵法中經常運用當時吳、越兩國衝突的戰例,有針對性地闡述。他在兵法中自比商朝開國大臣伊尹和周朝開國大臣姜太公,希望輔佐吳王統一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off-white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