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牌建設專家
-
2 # 易美丹桂
中國零售藥店只有20多年的歷史,雖然相比發達國家藥店行業發展時間較短,但已經成為中國醫藥產業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整體維持穩定快速增長。
處方外流帶來巨大增量空間,外延發展是現階段連鎖藥店成長的主要路徑。中國連鎖藥店處方藥銷售比例較低,隨著醫療改革的逐步推進,處方外流將成為中國零售藥店發展的長邏輯,為行業帶來千億的增量空間。中國零售藥店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散,連鎖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政策和資本的助推下,行業目前正處於集中度快速提升的階段,外延式發展是目前大型連鎖藥店成長的主要路徑。
零售藥店的核心競爭力體現為外延擴張能力、上游效率提升能力和精細化管理能力三個方面。零售藥店經營的本質仍然是零售,賺取利潤的核心在於擴大收入、降低成本和壓縮費用三個方面,就現階段而言,擴大收入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外延擴張,增大覆蓋人群;降低成本的核心在於提升上游效率;壓縮費用則體現為從運營端和使用者端入手,透過精細化管理實現淨利潤率的提升。
處方外流等政策為零售藥店帶來增量空間和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增值稅降稅以及小規模納稅人等政策進一步帶來業績增厚,零售藥店進入內生和外延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龍頭藥店有望加速成長。
目前,從大趨勢來看,整個醫藥產業正在由單純的“以產品為中心”模式發展向著以“健康結果”為導向的創新性模式,“產品加服務”的運營方式已經是大勢所趨。隨著網際網路的進入,網際網路與傳統醫藥行業相結合的模式似乎勢在必行。
然而,醫藥行業是一個行業門檻比較高的特殊行業,是專業化程度高、壟斷性高的領域。這個行業關乎民生和關乎人民生命安全的行業。作為醫藥零售行業需要有高度的文化,需要有一個高技術的領域,需要專業的醫師和執業藥師,以及我們的患者自己對病情的認識。其他的產品相比,電商差異比較大,它必須是安全第一,規範第一。
實體經濟藥品零售行業,都有嘗試網際網路經濟這樣一個業態,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個行業的網際網路經濟就目前來看還沒有找到一個盈利模式。就網際網路和傳統醫藥行業的結合,目前整個電商還是沒有把自己平臺的作用發揮出來,從而找準自己的定位成為關鍵。電商把自己當成商城的經營者,而不僅僅是地租商、廣告商,企業和商戶虧是企業和商戶的事,平臺虧是投資人的事,經營理念的扭轉和提升才會帶來電商營銷與經營質的飛躍。如果網際網路經濟不轉變觀念,沒有真正地幫助傳統企業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擴大覆蓋範圍,網際網路和傳統經濟的合作應該說還存在著很多顧慮。
網際網路+時代,是對抗還是合作?
在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出來之後,我們傳統企業也必須要擁抱網際網路,整個醫藥行業也是便民服務的一種,如何發展便民服務新的業態?如何在實體經濟的體驗經濟,綜合利用網上資訊和移動支付等新技術,來打造體驗式的購物環境。這將是我們一個新的模式,同時也是推廣線上醫療服務新的模式。發展網際網路的醫療衛生,支援第三方機構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例、醫療資訊共享平臺,為跨醫院醫療資料共享尋找標準體系成為現實。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提供的線上診療,候診提醒,劃價交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服務。
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和實體藥店是互為促進的,從整個目標來看,從整個實體經濟的目標來看,如何依託於自身的渠道平臺和品牌優勢,透過網際網路技術,延伸我們的業務鏈條,擴充套件我們在網上的銷售。打造集線上和線下、物流於一體的新型醫藥零售企業,利用資訊科技發展依託網際網路,實現資訊流、物流、資金流與線上線下互動合一,是對傳統零售商業模式和零售渠道的創新,建立整個B2C的平臺,依託於藥房,專注一些慢病管理,與我們現在基層社群,使我們整個健康進行對接,利用我們零售網路建立O2O的模式。
做好網際網路技術,打造安全健康環境
要做好行業的網際網路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合作,必然的我們要和政府的政策、指導相關。積極地探索網際網路延伸的醫囑和電子處方的應用,加強網際網路食品藥品市場監測監管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處方藥電子商務銷售和監管模式創新。
從行業的規範來看,醫藥行業規範的重要性,藥品是特殊商品,很難想象藥品出了藥店之後是不能退貨的,如果退回來,從藥品管理來說就要報廢,不能進行銷售,這對企業經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來規避企業經營的風險,藥品的服務從專業性來說,現在傳統藥店都要求有執業藥師,有藥師在購藥時候的輔導和服藥時提供指導意見。網上銷售如何實現這項工作,如何提升這項工作?這也是需要整個行業對整個政府的影響。同樣藥品的物流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有常溫庫的藥品,將來還有冷鏈的藥品,在銷售過程中的物流是否規範,如何透過我們整個監管的手段去實現?也確保我們藥品的質量,確保老百姓獲得一個非常安全服務的環境,這也需要我們整個行業和政府共同來做。
回覆列表
知名品牌建設與企業銷量提升策劃機構~滬琛品牌策劃公司為您效勞:
新零售將會圍繞幾個“新”展開:
1、新制造。過去的製造往往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未來則一定會是智慧化、個性化和定製化的。
2、新金融。過去金融機構往往支援那些實力強的企業,從來都是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未來也會對我們這種中小企業、有創造性的企業做出很大的支援。
3、新技術。現在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怎麼把技術轉變為生產力,轉變為經濟效益,這是大家未來要真正研究、真正感悟的。
面對新零售的探索與思考
零售業發展史上,先後湧現了零售藥店、醫藥電商、無人售藥機等多種零售業態,人類也從技術引領生產變革,生產變革引領消費方式變革的傳統零售,進化為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方式變革的階段。
這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的助力:
一是技術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包括大資料、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智慧物流、網際網路金融等在內的新商業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網際網路進入應用期,既可以服務虛擬經濟,也可以服務實體經濟。
二是消費者的變化。即消費者的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認知越來越。方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日漸趨同——中國家庭全年在食物上的支出佔比繼續下降,而可選品和次必需品的支出持續顯著增加,中國的消費升級正引領全球消費增長。
三是實體零售急需增長動力。全球實體零售發展遇到了天花板,亟待尋找新的動力,而中國實體零售業發展則處於初級階段,發展不均衡,盈利模式自身存在問題。
具體到藥品零售行業,儘管全國實行的是同一種法律、法規,但各地對政策的理解程度卻並不相同,執行標準也不一樣,直接造成整個醫藥零售業發展的不均衡。
目前看來,發達地區的連鎖率相對會高一點,合規性也相對高一點,越欠發達地區合規性越差。
面對上述情況,實體藥店的盈利確實遇到了很大的問題,租金、人工這兩個問題還是可以克服的,但零售技術如何才能夠很好推廣、複製則需要思考。
實現盈利的戰略應對
零售藥店如何盈利,這是我們每次必談的主要話題。前面講了人工成本上升、租賃成本上升以及合規風險,而一致性評價則會使未來藥品的單位成本上升,而老百姓的療程用藥費用則會下降。
增加效益一定要降低成本,這個觀點在前幾年或許是對的,現在應該反過來說,要控制成本上升,不上升最好,緩上升為優。盈利能力一定要靠自身管理、自身的營銷模式去提升。
未來的藥品零售企業,可大體分為兩種:一是真正的專業藥房;二是健康藥房。
大家可能都知道日本,日本主推的是後者,但也有真正的專業藥房,其藥品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十幾,但是藥師服務費又有十幾個點,加起來能達到百分之三十,而淨利率則是10%左右。
體驗過的朋友都知道,它的專業藥房是真專業,從操作流程到藥事服務,確實是服務到位。日本的專業藥房還有另一種模式,那就是為養老院服務,一則供應藥品,二是提供老年人用藥分包服務。
線上線下融合。目前所謂線上不允許賣處方藥,好像也有賣的。國家一個政策下來說不能賣,線上面臨很大的衝擊。
大家想一下我說的第二點,線上、線下、物流三者完美結合的確誘人,但是醫藥流通卻因其特殊性,與其他零售領域有諸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