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黔域良品

    高,現在的水果已經高得讓消費者控制自己的購買量了。

    以前,有貴過肉類貴過雞的一定是高階大氣上檔次的水果,而現在,你去水果店看看,琳瑯滿目的水果貴過豬肉的比比皆是。

    貴州這兩年出了一種李子,六十至八十元一斤,蜂糖李,接近蜂蜜的價格了……

    獼猴桃,產量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好吃,但是有地方農業投資公司託底,紅心獼猴桃浦江八元一斤包郵,我們這裡要十五一斤,明年還會貴嗎?

    劉強東說的水果過剩為什麼價格下不來呢?

  • 2 # 群接龍

    現在買水果,分三種渠道吧。

    線下店:超市、市場、生鮮店……由於商品上架成本高,所以價格相對較高

    電商:天貓、京東、拼多多……儘管價格很低,很吸引,但產品質量十分難堪。通常送到手的水果貨不對板。

  • 3 # 趣味生活傑森

    現在水果價格實在是太高了,已經超越了一個正常家庭的經濟能力了。去年水果還沒有這麼貴,今年不知怎麼,最差的蘋果,我們這裡都要八九塊一斤了,更別說其他的像什麼荔枝,芒果什麼了,真是望而卻步!而且商家卻說自己不賺錢,果農也在叫苦,真不知是什麼原因!希望國家能把水果列到管控平臺,想食鹽和糧食一樣!這樣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 4 # 商業偵查眼

    菜市場自由,現在也不敢再吹牛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對水果的吐槽越來越多,以前引以為傲的菜市場自由,現在也不敢再吹牛了,西瓜要大幾十塊錢一個,車釐子便宜的也要50多一斤,好一點的就70-80,甚至連蘋果這種大路貨都10幾塊錢一斤比去年的時候漲了很多,基本上一個蘋果就得5 -6塊錢。

    很多消費者說,現在能吃的起的也就是香蕉了。什麼荔枝,櫻桃,這些統統不敢吃,隨便搞上一盤,就得上百。比吃肉還貴。現在即使在海南也吃不起水果了,我們要想辦法儘量減少水果的攝入。

    簡單在網上做了些調查。這種情緒基本屬實,而且在資本市場上也有反應,今年以來蘋果期貨價格也是不斷上漲,從4月到現在,合約價格漲了20%。很多人看到這個東西也開始陰謀論,到底現在水果貴,是什麼因素造成的,是不是資本炒作呢?

    資本炒作推高水果價格

    首先,4月份居民CPI上漲2.5%,這其中拉動力量主要是豬肉,其次就是鮮菜和鮮果價格,單項漲幅超過了10%,這主要是受到了極端天氣的影響,比如蘋果,去年主要產區,收到了凍害天氣,導致全國蘋果減產了25%,而梨則減產了20%,最近開始入夏,水果需求和銷量開始上升,所以就拉高了價格。

    現在處於兩季交替之間,市場上在處理的都是庫存產品,而新一季產品還沒上來。

    第三,替代品不足,之前冬天是吃橙子和草莓,而這段時間剛好是個空檔期,應季水果不多,所以大家會對蘋果特備關注,到了夏天也就到了大量水果成熟的季節,像桃子,櫻桃,西瓜等等,到了夏天這些應季水果上市之後,大家就會產生替代效應,從而減少蘋果和梨的需求,到時候蘋果和梨的價格就有望下降。

    第四,至於資本炒作,肯定是有的,每年天氣因素都會成為資金炒作的重點,但是這種農產品炒作往往很短,之前我們也出現過蒜你狠,姜你軍等等,但基本都是白駒過隙,過眼雲煙。只是一陣就過去了。農產品跟工業品不一樣,他是產量決定價格,所以一旦減產就會給資本炒作機會,但同樣的,一旦有價格上漲就會刺激生產,很快價格會迴歸平穩。農產品的週期波動更加明顯和快速。

    水果漲價週期短,豬肉漲價沒辦法

    其實水果漲價,這個週期很短,替代品豐富,而且即將面臨夏季,大家的肚子是有限的,水果是無限的,按照每年的經驗,只要西瓜和桃子大量上市,基本就會佔據水果的主流市場,而且每年的供應量都很大,別看西瓜現在是幾十塊錢一個,到時候就會因為供應量激增而大幅降價。

    水果跟豬肉完全不同,水果週期短,每年都是供給過剩,而且季節性因素明顯,相比來說豬肉價格才是最擔心的,一旦豬週期開始少則一年半,多則2年,都會面臨價格不斷上漲的威脅。

    所以十分理解大家說現在吃水果比吃肉貴,那麼你現在就爭取多吃點肉吧,因為很快肉就會比水果貴了,到時候再少吃肉多吃水果。另外,還得多說一句,即便到了夏天,今年可能進口水果也會比往年都貴。

    今年的物價走勢,對於資本市場將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農產品帶動物價一直上漲,就會壓縮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央行有心殺敵恐怕也無力迴天,只能保持市場流動性,而不可能主動去放鬆。

    這對股市並不是個好訊息。而且這種物價走勢,完全被豬肉價格帶動,恐怕還要持續到明年年底,豬肉在各種肉類裡面已經算是最便宜的了,所以他的替代品不多,你總不能炒菜的時候都用雞蛋吧,所以這個需求是剛性的,基本無解!

    絕大多數老百姓生活也離不開豬肉,所以只能坐等這輪豬週期走完。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生活的成本肯定會加大,豬肉價格未來還會繼續上漲。

    消費狂熱正在降溫,普通人消費趨於理性

    在中國,商業故事成敗背後,其實都是大眾情緒的起伏。亢奮時,舉目都是傳奇;冷靜後,處處可見泡沫。

    然而到了2003年,LV、Dior、Celine、Fendi等十多個大牌主動登門,懇求入駐杭州大廈。LV還創下了全球最快開店記錄。日後成為風波主角的D&G,也在同期搶灘中國。它曾頗受東北富豪青睞,因為牌子看起來像「大哥」拼音縮寫,穿在身上引人側目。

    在上海,年輕的郭敬明用文字堆砌浮華的生活。他的讀者們,幻想身著阿瑪尼與普拉達,穿梭於香奈兒和迪奧的香氣中。截至2013年,《小時代》系列一共賣出670萬冊。社科院報告說,中國所有傳統文學類刊物的發行量加在一起,只抵得上郭敬明旗下的五本雜誌。

    浮華之下,優劣判斷標準,只剩下名氣和價格。

    一瓶1982年拉菲,3年間售價從600元飆至10萬元。2008年金融危機後,拉菲酒莊迎合中國土豪,在標籤中加上了象徵吉利的8。

    他們堅信,中國顧客的風格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其實大部分人對拉菲的瞭解,僅來自《賭神》中周潤發那句「來瓶82年的拉菲」。品酒大師嘲諷,拉菲口感很乾,與酸甜辛辣的中餐搭配是場酷刑。

    在北京馬連道,數年間,茶葉包裝從鐵木一路進化到玉瓷,拍賣會上頻出價超10萬的茶王。茶商說,懂茶的並不多。「買家往往看重包裝,對茶葉品性反而不在乎」。

    華麗的包裝,裹著變形的誘惑。2012年,一名安徽男孩為買蘋果手機,在網上發帖賣腎,經黑中介非法手術後,成為三級傷殘。

    不正確的消費觀正在中國盛行。同樣的浪潮,他們也曾親歷。

    消費升級,觀念也在升級

    幻夢總會清醒,當狂熱消退,消費開始迴歸理性。那些看似浮華的東西,不再等同於高階。

    編織幻夢的郭敬明,在今年夏天悄然延遲了《爵跡2》的檔期。

    2013年,瑞士鐘錶中國銷量下滑15%。2014年,東北第一家LV專賣店悄然關閉。

    兩年前,華北最大的葡萄酒商城走掉了半數店鋪。留下的商戶在門口貼上「128元兩瓶」折扣廣告。

    82年的拉菲,售價早已從10萬元一路腰斬。

    有多少年輕人還在喝星巴克?

    三里屯與王府井奢侈品店,罕見地推出打折專區,曾經面孔高冷的店員,殷勤攬客,但駐足者屈指可數。

    年輕人依然熱衷日本旅遊,卻不再爭搶電飯鍋與馬桶蓋,而是在商店裡精挑細選,對著手機比價。

    他們在本子上定下節流計劃,攢錢數月,只為一睹京都的櫻花。

    人們不再只買30多元一杯的星巴克,轉而用手機定下優惠更多的外賣咖啡。

    人們不再迷信時尚雜誌的推薦,而是全網搜尋實用的化妝品,口碑爆棚的常一夜脫銷。

    人們不再追求國際大牌的豪奢,而更看重網購衣物的面料,優衣庫店內,人流如潮。

    消費者正在集體迴歸理性,一二線追求「買得精、買得少、但買得好」,三四線則開始享受「好貨不貴」。

    人們不再單純地迷戀國際大牌。根據企查查的資料,OPPO在一二線城市,2018年對比2014年的銷售增長率為3618.44%,VIVO是3056.66%,而蘋果和三星出現了負增長。

    所有受訪者對網購的關注因素中,都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75%的受訪者強調,特別注重價效比。在經歷了時代的輪迴後,大眾情緒已從亢奮重回理性。

    大眾已經意識到,關注你的柴米油鹽遠遠比你的穿著打扮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青的頒獎詞怎麼寫,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