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祥明35474081
-
2 # 圍爐煮酒話春秋
日本地震事件背景: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一場7.9級的地震,波及範圍包括:東京、神奈川、千葉、靜岡、山梨等地。由於地震突如其來,很多人沒有來得及逃跑,造成15萬人喪生,近200萬人流離失所。地震發生後,舉世震驚,訊息也很快傳到了中國。日本地震慘狀
1923的中國仍然是處在軍閥混戰之中,人民生活艱苦,作為當時主宰中國的北洋政府也是經濟窘迫,舉步維艱。但是在聽聞日本地震後,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中國社會各界,出於人道主義精神,都紛紛拿出了實際行動。北洋政府摒棄前嫌,立即成立救援隊奔赴日本救援,並且捐款20萬銀元。社會各界也紛紛捐款捐物,就連京劇泰斗梅蘭芳也為此舉辦過義演。
赴日中國紅十字隊
而那個時候的溥儀已經不是皇帝了,按照北洋政府與溥儀簽訂的優待協議,溥儀依然居住在故宮。看到北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紛紛對日本地震進行援助,溥儀表面上說出於對日本受難人民的同情,自己如何也應該有所表示。實際上,溥儀復辟之心不死,是想借此來討好日本人。捐款就得花錢,可是溥儀當時並沒有什麼錢。愛新覺羅溥儀
雖然溥儀每年向北洋政府領取400萬的優待費用,但是溥儀也養著一大家子的人和眾多的太監、宮女,這些錢根本就不夠花。溥儀沒辦法賺錢,便把目光投向了老祖宗留給他的財產:故宮文物。這些文物個個可都是價值千金,溥儀從中挑選了價值30萬美金(摺合100萬銀元)的文物捐給了日本,日本欣然接受。
故宮文物
日本在接受溥儀的文物後,果然對溥儀更加青睞,後來還派人參加了溥儀的婚禮。再到後來日本還因為政治需求扶持溥儀當偽滿洲國的皇帝,這無不體現出溥儀的復辟之心。但是日本在接受中國各界的捐款後,毫無感恩之心。華人對日本抱以人道之心,而日本卻以怨報德,公然發起對中國的侵略行動,實在是令人髮指。
溥儀後來在自傳《我的前半生》說:“那次日本地震損失驚動了世界,我想讓全世界知道“宣統帝“的善心,拿出了在三十萬美元上下的故宮珍寶,並被人稱讚“皇恩浩蕩,天心仁慈”。溥儀打錯了算盤,捐了款還落了個罵名,最後便宜還是日本這個白眼狼,實在不值。 -
3 # A左左右
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當時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下,包括國內政局和國際紛爭,選擇的是對於他本人最有利的抉擇。相對於有反封建的口號,而多方割據之實的大民國的混亂,選擇小小偽滿洲國做個傀儡更符合對自身未來的判斷,所以更願意傾向去日本,也是可以理解的。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爆發罕見的8.1級地震,史稱“關東大地震”,大地震以及其引發的火災、海嘯等次生災害造成15萬人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當時中國處在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民不聊生,但當災情傳到中國後貧窮的華人民仍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是第一個援助日本的國家。可惜好心沒好報,華人的熱情換來的是日本加快了侵華步伐。
“關東大地震”可以說是20世紀最慘烈的地震災害之一,地震、火災、海嘯的先後到來使得受災地區的人根本無處逃生,東京、橫濱幾乎被夷為平地,橫須賀和千葉也是受災嚴重。有15萬人喪生、20多萬人負傷、200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高達300億美元,就連日本皇室都有3人死在大災中。
“關東大地震”發生之前,中日關係正處在低谷。1922年底,旅順、大連租借到期,中國政府希望收回國土遭到日本斷然拒絕;中國各界群情激奮,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對日經濟絕交”行動;驕橫的日本政府為了報復中國,先後製造“宜昌慘案”、“長沙慘案”,屠殺中國民眾,中日外交關係陷入低谷。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聽說日本的災情後,全華人民積極響應捐款捐物。上海總商會捐贈麵粉一萬包,米三千包第一時間送往日本;中國紅十字會派出醫療隊攜帶二萬元捐款,藥品十餘大箱前往日本賑災;藝術界的梅蘭芳、楊小樓等大師義演募捐,為日本賑災籌集5萬大洋;上海書畫儲存會拍賣了一批唐伯虎、劉墉的畫作籌款;廣州、南京、東三省等地捐出了大批的糧食,江浙地區捐獻了大批的木炭、菸葉、菜子、雞蛋等物。就連北洋軍閥高官段祺瑞、吳佩孚、曹汝霖、張勳、鮑貴卿等人都捐了大筆款項,在這其中溥儀捐獻的故宮文物也就不怎麼顯眼了。當時華人的愛心就連日本《大阪朝日新聞》等媒體都大為驚歎。
但是華人的善良並沒有換來日本的友善。在“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右翼黑幫分子、軍人、警察趁機造謠生事,大肆殺害中國革命黨人、留日學生、華工,遇難者最少六百多人,因為資料缺失很多遇難者根本沒法統計。日本人殘害華人事件被揭露後,日本政府自總理山本權兵衛以下高官要員百般狡辯、遮掩,最後竟然聲稱是“誤殺”。
最嚴重的是關東大地震加劇了日本人的危機感,讓他們覺得日本島不安全,因此加緊制定了一系列侵華策略,並首先瞄準了中國東北地區,這才有了後來的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件等等。
-
5 # 半子夢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7.9級大地震讓東京、神奈川、千葉、靜岡、山梨等地一夜之間成為廢墟,累計造成15萬人喪生。
訊息傳回中國,當時主政的北洋政府,立即行動起來,對日本進行救災援助。北洋政府一次性拿出了20萬銀元。同時,還派遣商船,運送糧食、藥品之類奔赴日本,進行抗震救災。
溥儀獲悉訊息,他也主動提出要捐款,但又沒有錢。
不捐錢就沒法討好日本人,怎麼辦呢?他打了故宮文物的主意。據說本人送去了價值三十萬美元上下的古玩字畫珍寶。
後來,溥儀對人談及這件事時說他並沒有什麼政治動機,只是對出於同情。真如他所說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溥儀早就打算藉助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列強的力量,來幫助他復辟,重新回到大清皇帝的寶座。
-
6 # Crazy歷史
事件背景:
1923年9月1日,日本發生了7.9級的大地震,這就是舉世知名的關東大地震。地處關東大地震重災區的神奈川縣和東京,損失極為慘重。據統計,僅僅是東京都地區,地震直接毀壞的房屋達到了17231棟,而因地震引發的火災則導致176005所房屋被焚燬。關東大地震的總死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15萬人,受傷人數難以計數,可謂是災難慘重。
當關東大地震的訊息傳到中國,當時的國民政府迅速動員全國力量,捐款捐物,將大量的物資和藥品等運送到災區,解了日本人的燃眉之急。
當時的末代皇帝溥儀,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準備進行援助。但是當時的溥儀作為末代皇帝,而且民國已經建立,他手中並無可以支配的錢兩。然而,溥儀卻動起了歪腦筋,他竟然以故宮中的文物做抵押,得到白銀30萬兩,全部拿去給日本人進行救災使用,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麼為何當時溥儀要處心積慮的幫助日本人賑災呢?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溥儀處境尷尬,但是滿清的遺老遺少們賊心未死,雖然民國已經建立,但是心中依舊懷念滿清時八旗子弟的榮光。
溥儀同樣不想成為末代皇帝,遺老遺少們就不斷鼓動溥儀和當時已經在東北地區經營許久的日本進行聯絡。以期藉助日本的力量,在東北重新建立起滿清王朝。
但是當時的日本人還沒有產生這個念頭。因為雖然日本已經滲透到東北多年,但是,其勢力依舊受到當地軍閥和外部勢力的制約,不敢明目張膽的對東北進行強佔。再加上關東大地震的發生,暫時遏制了日本鯨吞東北的野心。但是日本人的活動卻從未消停,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當時的日本已經和溥儀建立了聯絡,雖然並沒有具體達成何種協議,但是病急亂投醫的溥儀怎麼會不抓緊這個救命稻草?
而此時的關東大地震正是最好的和日本建立良好關係的時機,於是,哪怕是手中無錢,哪怕是將原來故宮中的文物作抵押,溥儀依舊是湊夠了30萬的賑災銀兩,這個錢數竟然比政府募捐而來的賑災款要多得多。
要知道,在關東大地震的前三年,中國土地上也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但是那個時候溥儀卻坐視不理,無動於衷。
而對日本的示好,讓日本明確了溥儀的意圖,再加上,他們也同樣需要溥儀來強化其控制東北的法統合理性。兩者不謀而合,收下了溥儀的賑災款的日本,在九年後,回報了其一個偽滿洲國。
-
7 # 自由人冀津
想想當時背景,愛新覺羅王朝已是歷史,對於宣統皇帝來說,靠當時北洋政府的供養來維持自己奢侈的生活,想想名副其實的官N代、富N代如何會節約攢錢,又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當時處在洪流歷史背景中,如何恢復他家族偉業,如何讓他重新坐在正大光明殿中釋出最高指令政策,他應該看好日本能把他實現他的夢,不得不從他原來家裡偷拿點東西來討好他的老大,想想後來的偽滿政府,呵呵---- 對於當時背景來說,中華民族全社會都給那次大地震捐款捐物,取消抵制日貨活動,對於溥儀他自己覺得捐點東西不會被人詬病,問題是東西來源,這是宣統皇帝的可笑之處。
回覆列表
溥儀對日本的態度主要是身份決定,退位後一直無法接受現實,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掩耳盜鈴,後來經過張勳復辟後,社會上一度傳出要取消優待皇室的聲音;後來出了東陵被盜的事情又不了了之之後,對民國當局更是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後來經日本人拉攏,智囊團的短視,徹底倒向日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