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宮彩虹
-
2 # 婚禮攝影師Tanke
相機是電子產品,往往電子產品都是有使用壽命的,但是十幾年前的鏡頭在現在仍然能正常使用!這是非常難得可貴的,質量好,這當然是鏡頭保值的重要因素!
就拿我用的16-35mm F2.8來比較一下吧
16-35一代我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釋出的,畢竟2代是07年釋出的,截至至今已經11個年頭了,一代恐怕靠近20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二手一代16-35,價格還能保持4000-5000,這是非常令人驚訝的,接近20年的電子產品鏡頭還能這麼保值?就是這麼誇張,2代16-35在網上能達到7000-9000左右的價格。仔細想想就知道為什麼鏡頭更加值錢了!機身多少年能釋出一款新機,一款新機能夠使用多久價格還能保持的非常好的狀態?
當然,也不能光從使用幾年這樣的情況來定義機身。換句話說,單反機身裡面的電子元件比鏡頭複雜也更加多,壽命自然而然的比鏡頭脆弱,而且機身有快門壽命、反光壽命等等等等。就算放家裡不用的話還得小心保護好,防止反光板生黴,各種暴力使用機器的人還是比較多的,誰希望自己買回來的機器掉漆不談,已經使用十幾萬快門,價格還死高死高的。
機身發展迅速也是一大重點
機身升級太快了,相對於鏡頭而言,升級太快帶來的自然是老一代機器的貶值,帶動市場進行刺激消費。攝友們心中肯定對來機器的價格一壓再壓,何況是二手呢?5D2也上市十幾年了,現在二手也就千把塊錢?相比16-35二代來說,鏡頭好像也就掉的價格不是太多,所以說鏡頭保值。
鏡頭的耐用度
以前使用尼康、騰龍鏡頭都有掉皮現象,現在已經處理的差不多了,現在的鏡頭還都是比較結實耐用的,不然一款十幾年鏡頭仍然活在一線奮鬥! 鏡頭如果不是暴力使用的話,確確實實可以用很久很久,比機身耐用的多。這也是保值的一部分原因!
-
3 # 小k印像
這個說法可能不太嚴謹哈,一般隨著新型號器材的出臺,老型號的器材都會降價,不論是機身還是鏡頭:
但是相對來說,鏡頭一般確實比機身更保值,原因有兩個吧:
一、通用性強,只要卡口一致,各種機身都可以使用二、鏡頭光學設計和工藝都很成熟了,一些換代鏡頭的畫質越來越難有飛躍式的提升從器材使用體驗上講,一顆好頭的價值是顯著的,而從器材保值上講,也有較好的保障,對經典好頭,只要型號不是太老,一般二手價格都能達到新品的70%以上,而一些規格相對一般的頭,可能只能達到五六成了。
-
4 # 光線攝影學院
其實,真的是不建議用老鏡頭,也不建議購買老鏡頭的了。不要以為購買二手鏡頭,會比購買二手機身更加超值和明智的啦!
你的具體問題,為什麼相機機身會跌價,鏡頭卻不掉價?
我從多個維度來分析一下:
一、相機機身,一般來說,確實是要買新不買舊
這個,不多說呢,反正就是這個道理。
相機領域,最近只有尼康可以放心大膽的購買老款,比如說尼康D7200,尼康D810。但是,對於其他品牌,都是推薦儘量購買最新款,不要購買老款的了。
二、相機機身,為何會跌價?
這個,和汽車是一個道理。不過,最近幾年,相機之所以跌價,其實是因為廠商的心太黑了,在上市之初,定價太貴了,然後慢慢給你跌價,你覺得這是不是相機廠商黑心呢?
至於說二手相機的問題,這個跌價,實屬正常,一個是磨損,一個是老機型被新機型淘汰呢,老機型自然賣不起價了。
三、鏡頭,新鏡頭的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漲跌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漲跌的理由也都是光明正大的,沒有見不得光的地方
四、二手鏡頭,之所以價格不便宜,這個完全是因為翻新的原因
因為二手鏡頭市場,主流就是翻新,翻新了,看起來最起碼8成新,9成新都是最起碼的了。有黴斑的鏡頭,清洗之後,乾淨的很。
二手鏡頭,其實2010年以前的也大多都沒有購買價值的了,真心不建議的了。
最近幾年的最新款鏡頭,雖然有購買價值,但是水太深,況且價格也不便宜,還沒有廠商的保修,何必呢?買新的才是最佳選擇
尤其是最近幾年,我發現二手鏡頭的價格,真的是普遍都非常堅挺的了,經過我的多個城市的實地暗訪和考察之後,我確定,就是因為二手鏡頭的普遍翻新導致了這個價格的普遍堅挺。
二手鏡頭的水真的是很深,真心不建議購買。
-
5 # 全利88
大概看了一下幾個回覆,貌似完全沒有抓住重點……
原因非常多且複雜,按我自己的理解說簡單的吧。
第一,最關鍵的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計算機(電腦)問世了幾十年了吧?換過多少代的硬體,多少代的軟體,怕沒多少人能搞清楚吧?但一直沒有變化的東西有嗎?當然有一,“0、1”的底層結構——二進位制,從來沒有變化過吧?別問我為什麼,我不知道,反正二進位制,你最先進的手機,也離不了。
看相機系統呢?差不多的道理吧?哪怕是最古老的鏡頭,也有轉接到數碼機身使用的可能性,問題是,它的成像效果,不見得比最新型的鏡頭的效果差!
稍微瞭解一下鏡頭技術的發展就能明白,當今鏡頭的發展,底層技術,基本上都來自於近百年前,並無太多的變化。
直白的說,全世界的鏡頭設計,都抄一家的技術——蔡司公司!
現代鏡頭有什麼或有沒有發展?答案是肯定的。重要的發展兩個,多層鍍膜技術與自動對焦功能。但它們的作用,最大的應該是為我們的拍攝帶來了方便,而不完全是效果的變化。而它的負作用,卻是大家最不願看到的!(同質化)
最近比較火的,攝影圈事件,應該是尼康的無反相機發布吧?其中出現了一款牛頭,估計沒多少人知道,為什麼會選擇手動對焦方式?這裡順便提示一下,可以參考徠卡的M系列,基本上可以明白為什麼。
第二,從生產技術角度上來看。機身的製造,半機械化絕對沒有問題,它是工業化產物,更多的屬於技術密集型。而鏡頭(高檔貨,不考慮低端入門級)的生產,卻一直都是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有太多的人工參與,就註定了同樣的結構與設計,不同的公司的產品,會有非常明顯的差別(經典的騰適圖三副廠的產品就是明證)。
這也決定了鏡頭生產的技術含量非常高,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
綜上所述(太多了,大概如此),機身的換代,遠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作用那麼大,生產成本與難度也不算太大(同廠不同代比較),而鏡頭系列卻不同,可預見的未來,技術變化不會太大。簡而言之,鏡頭的正常使用壽命,遠遠超過機身系統,它的保值率當然就會比機身高很多啦。
-
6 # 傳聲視界
相機與鏡頭的技術更新迭代週期不一樣,相機機身的技術平均兩三年就迭代一次,一般對焦更強,感測器更新,影片能力提升,再加上新技術的應用比如觸控屏,測光技術等,使相機機身的更新都更快,技術更牛,自然體驗也就更好。而鏡頭的技術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沒有那麼複雜,更新週期也更長,同時一枚鏡頭不摔壞的話使用個十幾年是沒問題的,甚至很多老鏡頭因為具備更高的收藏價值反而升值不少,不但不掉價反而還能當理財。很多鏡頭就算二手出售也能回本8折了,相對機身來說保值率高了很多。機身因長期使用還可能會造成很多零部件,外觀磨損,數碼產品在摩爾定律下就是快消品,更新迭代非常快,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聲產力,你看看手機不比相機還快,半年已更新,簡直就是快消品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應該為機身降價為什麼比較快,鏡頭降價幅度小?
一是當今社會,相機與電腦等其他數碼產品一樣,隨著新產品、新技術的更新時間越來越短,其貶值也變得越來越快。這樣就給攝影愛好者提出了一個永恆的課題:攝影師是否應該透過不斷更新器材來提升攝影水平?或者說,購買什麼樣的機型更保值?
關於這個問題,以前看過Terapeak公司針對佳能單反相機進行的研究報告,它的結論是:越是便宜的單反相機,其貶值速度越快。像EOS-1D X和5D Mark III這樣的高階機型貶值速度基本相仿,26周後的實際成交價是上市時廠商建議零售價的90%左右,而入門級單反650D,甚至是入門級全畫幅單反6D已跌至70%左右。兩個關鍵點:購買更昂貴和更高階的相機並不能保證它們的貶值速度更慢;如果你希望相機保值時間更長,應該選擇更高階的產品(專業級與業餘級相比)
二是雖然單反機身降價速度比鏡頭快,但是也不是無底限的降價,畢竟有能力生產單反的就那麼幾家,它們都是有自己的降價原則的,那就是以不衝擊自己產品體系中的低端產品為底限,一旦價格降到一定程度,該單反就會果斷退市。不過也有例外,象5D2曾經有過不降反升的時候。
三是鏡頭也有漲跌,但是幅度的確比較小,不過也要分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套機鏡頭,這類鏡頭質量較差畫質也不行,它的降價幅度是比較快的。比較保值的鏡頭主要是那些不論用料還是光學設計都代表了那個時代最成熟的東西的鏡頭,象阿富汗少女之眼105F2.5,尼康的驕傲AF Nikkor 28/1.4-百變妖,現在價格10000以上。一般保值的都是成色很好的經典鏡頭,或者說特別具有歷史意義的鏡頭,當然了,後者遇上的機率和熊貓的珍稀程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