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05蛾眉

    出自姬姓的主要姓氏有:

    1、王:主要為周靈王子之子太子晉之後裔,另有一部分出自王子城父,以及其他分枝。當然也非姬姓王氏,如漢代的王莽,他的王氏出自媯姓,是戰國時期田齊的後裔。

    3、吳:主要為春秋時期吳國公族後裔。

    4、鄭:主要為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

    5、衛:主要為春秋戰國時期衛國公族後裔

    7、楊:春秋時期晉國公族楊乾的後裔;也有的是出自晉國公族羊舌氏。

    8、蔣:春秋時期蔣國公族後裔,出自周公旦之子蔣伯

    9、毛:出自周文王之子毛伯過

    10、魏:出自周文王之子畢公高,戰國時期建立魏國。

    11、韓:一說出自周王之子韓侯,一說出自曲沃桓叔之子韓萬。戰國時期建立南韓

    12、孫:衛武子之子惠孫之後,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的主要權臣家族之一。另一支出自齊國的田氏,孫武、孫臏就是這一支。

    13、孟:出自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為魯桓公之子公子慶父的後裔。

    14、季:出自魯國三桓之一的季孫氏,為魯桓公之子季文子之後;

    二是春秋時曹宣公之子公子欣時,字子臧,其子孫以其字作為自己的姓氏,亦稱為臧氏。

    16、曹:出自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

    17、蔡:出自周文王之子蔡叔度;

    18、東門:出自魯莊公之子公子遂,因其居住於城東門,因此稱為東門遂。

    19、郇:出自周文王之子郇伯

    在華人的數以千計的姓氏當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說是黃帝的嫡系後裔,這個姓氏具有將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全世界的華人都自稱是“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他們和姓姬的族人有什麼分別呢?緣源是這樣的,在中華民族繁衍與發展的過程中,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黃帝的子孫很多,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他們分封在各地,多數以地名為姓氏。

    在中國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長子嫡孫,也就是嫡系子孫,黃帝的嫡系後裔長期以來保持著“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孫就不姓“姬”了。根據《說文》的記載,起初黃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遠古時代,黃帝是軒轅氏部落的首領,他與炎帝都出自少典氏,這兩個部落經過一場坂泉之戰(坂泉在今河北涿鹿東南,因此,又稱涿鹿之戰),炎帝被打敗,合併為炎黃部落。於是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

    接著,黃帝領導的炎黃部落又打敗了九黎族的首領蚩尤,黃帝率領的炎黃部落都姓姬,他們是今天的炎黃子孫的遠祖,也是姬氏族人的遠祖。後來,黃帝的家族越來越大了,他的後裔陸續分封在各地,成為其它的姓氏,構成中華民族的主流。

    然而黃帝嫡系子孫(長子、長孫……)世世代代仍舊以姬姓相沿襲,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父子,仍然繼承著祖傳的姬姓,建立了中國最長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間倫常關係以及封建制度。

    中華民族姓氏的變動,以先秦時代較多,到了漢朝各個姓氏已漸趨固定。不過,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因“姬”與“基”同音,“姬姓”改為“周姓”(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與“基”同音)。這一來,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不過,在較早的南北朝時期,本來以周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據《姓氏考略》記載:“梁(梁朝)周弘正,諂事王偉,避侯景諱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和許多著名的姓氏一樣,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族的血統加入。南北朝時,在北魏為桓、穆二帝效勞,征伐有功,官至信義將軍,封為樓頓侯,後來歸順晉朝的姬澹,據說便是當時的鮮卑族人。

    作為黃帝嫡系子孫的姬氏族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以及創造文明的事業上貢獻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禮》,對締造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與第二子仲雍都不願意繼承王位,跑到江浙地區建立了吳國,子孫改姓吳。第三子接任,這一支演變成後來的姬氏,再到後來,周朝分封天下的時候,很多姬姓的功臣與皇親也都改成了各諸侯國的姓氏。

    如果把改姓以後的周氏族人包括在內,姬氏族人的傑出人物就數也數不清了。

    姬(Jī)姓源出有二:

    1、傳說黃帝降生在一條稱做“姬”的河邊,於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貴族是黃帝的後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發。而周朝結束以後,周朝的王族後代就以國名為姓;唐玄宗時,為避皇帝李隆基名諱(姬與基同音),開始改為周姓。後來一部分人恢復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2、黃帝有25個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姓,其中就有姬姓。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啟、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些後裔繼承了姬姓,他的後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時候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把姬姓改為周姓,從這以後,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得姓始祖:黃帝。姬姓是黃帝的嫡系子孫。姬姓在中華民族長達5000年的發展過程中,是為最古老的一個姓氏,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黃帝就姓姬。據《說文》記載,黃帝之所以以姬為姓,是由於當初居住在姬水的緣故,黃帝的嫡系子孫,世代以姬姓相沿襲,一直到周文王父子,仍然姓姬。根據《帝王世紀》的記載,黃帝生於壽山,長於姬水,所以以姬為氏。根據《史記·三代世表》的記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望族居於南陽郡,即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故姬姓的始祖就是黃帝。

    (缺)姬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姬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上古時候的黃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龍圖騰。相傳黃帝出生在一條叫姬的河邊,於是黃帝就姓姬。而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當中,有十四個得到了共十二個姓,而在這十二個姓當中,也有姬這個姓。到後來,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而武王自己就姓姬,叫作姬發。姬發後來分封天下,將自己的很多同姓親族分到天下各地為諸侯,這些國家的王族後來大多改以其所在國的國名為姓。而當週朝結束之後,周朝王族後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為姓。所以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卻已經不多見了。

    姬昌(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商紂王時代為西伯,紂王聽信了大將崇侯虎的讒言,把姬昌招來囚禁於河北湯陰北。他的大臣散宜生等人向紂王敬獻美女、寶貝、玉石才將姬昌放了出來。姬昌回到岐山領導周族人民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任用賢才,聯合了一些受到商統治者奴役壓迫的族部小國,組成反商的聯盟。攻滅了黎(今山西省長治西南)、崇(今天的河南省篙縣北)等國。定都奉邑(今天的西安市西南),又調解了虞、芮兩國的爭端,使兩國歸附。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滅商的基礎。姬昌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滅了商,建立了周朝,並追封其父為文王。

    姬發(周武王):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周文王次子。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姬重耳(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ěr),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狐毛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姬常、姬嘉:漢代人,受朝廷封賜,因為他們是周朝王族的後代,所以在漢代還受優待。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時候後魏的信義將軍,事桓、穆二帝,征戰有功,為朝廷征戰南北戰立有大功,被封為樓煩侯。

    姬敏:明朝文官,西安知府,字號學,孟津人。律學家,數學家。知識很淵博,對四書五經和天文地理都有鑽研,並涉及歷算等,在當時很受人尊重。姬敏為人也遵從古訓,仁義備至,誠信為重,德才兼備,節操過人。

    姬奠川:民國時期河北定興人。早年畢業於北洋師範學校、中國大學商科。歷任甘肅省西北銀行經理兼銀行總辦、綏遠省官錢局、察哈爾省官錢局、河北省銀行經理。抗日戰爭期間,任西安裕華銀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任河北省銀行經理兼天津市銀行經理、中原銀行董事長、天津市商會理事長。行憲後,當選為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財政金融委員會委員。1960年逝世,終年71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服裝設計師都需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