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05160248064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透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複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盪,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風》  解 落 三 秋 葉 ,  能 開 二 月 花 .  過 江 千 尺 浪 ,  入 竹 萬 杆 斜 .  註釋:風吹落了很多的秋葉 催開了早春二月的鮮花 吹過江,捲起千層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萬竿的竹子 註釋:解落:散落.三秋:秋季三個月,即指整個秋天. 詩意: 秋風一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令人感到蕭瑟、淒涼;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風一起,花朵綻放花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有時大風從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內容賞析: 這是一首歌詠風的詩.在詩人眼中,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面貌,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詩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觀察.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陽蕭鼓》,意境深遠,樂音悠長.  二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張若虛】 體裁:【樂府】 類別:【】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註釋】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絡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裡 “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聲聲慢 李清照 詳細內容 到百度裡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38週會有分娩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