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鯤

    從總體趨勢上看,漢唐時期的皇帝確實喜歡頻繁改元,劉徹與武曌只是漢唐帝王中改元最頻繁的,所以,我們不妨先來談談為什麼漢唐時期會出現“一個皇帝用多個年號”的原因。

    漢唐君臣更相信“改元”可以實現“天地革新”

    自漢武帝啟用年號制度以來,漢唐時期的君臣往往認為“年號”這種與“時間”有關的“紀年單位(元)”,是與天地執行秩序有關的,是可以呼應天啟、宣示天意甚至影響天命的。所以,漢武帝以來包括各割據政權在內的漢唐時期帝王,總是會在“祥瑞出現”、“政局革新”、“名位升格”等關鍵事件發生前後進行“改元”,以一個全新的“元年”來宣示統治正當性、騏驥政局更穩定。

    漢武武曌尤其需要頻繁改元來宣示正統性、穩定政局

    漢武帝在位半個多世紀,期間又是大興儒術(大舉改變統治集團的統治策略),又是北逐匈奴(大舉發展騎兵與步兵大兵團),又是鑿空西域(進行長時期的西北征討與屯墾),又是祭祀山川(頻繁巡遊並對各種名山大川進行規模不等的祭祀),又是推恩削藩(繼續漢景帝的削藩政策)。呼叫了大量國力,更換了大批文武,事功過多,政治局面難免不太穩定,所以漢武帝便發明出來了“年號”,並且率先頻繁“改元”,以期發揮“年”與“元”在古代臣民心中的近乎“迷信”的作用。

    武則天以唐朝太后之姿,廢黜唐朝皇帝,自立為周朝皇帝,成為千古唯一女皇帝,難免受到當時臣民的非議,所以武則天便尤其需要各種手段來宣示自身的統治正當性。除了大量引用佛教經典故事、繼續開鑿龍門石窟、縱容酷吏、默許地方獻祥瑞以外,頻繁改元也便成了武則天的手段之一。

    明清君臣已然不是很熱衷於透過“改元”來宣示天命

    宋元以來,發源於秦漢的讖緯、改元、祥瑞、五德等統治正當性宣傳手段,逐步被宋儒、元儒所輕視,不再成為儒家用來宣示王朝正統性的主流手段。而且,明清統治者也為了統治期間的紀年方便,很少出現一個皇帝任內改元的情況,這是一種比較務實的態度。

    明朝唯有明英宗朱祁鎮一個皇帝擁有兩個年號,這是因為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後被迫讓位,而後又透過奪門之變復辟,統治期間被分為兩段的(正統、天順),中間隔了個景泰年,這才有必要改元。

    清朝唯有清太宗皇太極一個皇帝擁有兩個年號,這是因為皇太極在天聰年間是“大金可汗”,而崇德年間則升格為“大清皇帝”,在國號、名號等方面都發生了質變,所以才有必要改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背後說壞話的成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