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第一,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需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更加強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所以,《決定》指出,“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這就把黨的十九大關於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七個有所”的要求,從整體上納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域性之中,對書寫新時代民生保障制度建設新篇章,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指導意義。同時由於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方面,還要牢牢立足基本國情,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持之以恆抓好民生工作,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需要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華人民艱苦奮鬥,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億萬人民群眾生活顯著改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日益顯現。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歷史性判斷,在民生領域,同樣也面臨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這就需要按照《決定》精神,著力健全和不斷夯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制度基礎,格外重視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和最薄弱的環節,促進公共資源著力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織就密實的民生保障網,讓全體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需要不斷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面向近14億人口的民生保障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要讓全國各族人民都生活得更加安康幸福,就要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深化民生保障領域體制改革,在確保基本公共服務沿著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有效供給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創新。積極適應和引導不同社會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民生需求,在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上邁開新的步伐。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支援相關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改善社會消費預期,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良性迴圈、相得益彰,全面提高中國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溫美玲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