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蘿藦蘿藦,在魯北是一種很尋常的多年生草本纏繞植物。不過,村裡人管它叫奶漿草,不知道它姓蘿名藦。這名字既繞口又生僻,讓人感覺怪怪的。叫奶漿草多直觀,折斷它的葉兒梗兒,便有乳白色奶汁般的汁液流出來。蘿藦生在土坡邊,林地旁,印象裡它喜歡纏繞在灌木叢和籬笆上。村中的土圍牆上,生有許多一人多高的野酸棗樹,蘿藦攀援著酸棗枝條生長,似乎便有了安全感。因為酸棗密生的棘針,就成了它防身的武器。小孩子尋蘿藦果,一般不去酸棗樹上找,都被棘刺扎怵了。可見植物生長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自有一套共生的妙招。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具長總花梗;總花梗長6-12釐米,蘿藦[2]被短柔毛;花梗長8毫米,被短柔毛,著花通常13-15朵;小苞片膜質,披針形,長3毫米,頂端漸尖;花蕾圓錐狀,頂端尖;花萼裂片披針形,長5-7毫米,寬2毫米,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紅色斑紋,近輻狀,花冠筒短,花冠裂片披針形,張開,頂端反折,基部向左覆蓋,內面被柔毛;副花冠環狀,著生於合蕊冠上,短5裂,裂片兜狀;雄蕊連生成圓錐狀,幷包圍雌蕊在其中,花葯頂端具白色膜片;花粉塊卵圓形,下垂;子房無毛,柱頭延伸成1長喙,頂端2裂。蓇葖又生,紡錘形,平滑無毛,長8-9釐米,直徑2釐米,頂端急尖,基部膨大;種子扁平,卵圓形,長5毫米,寬3毫米,有膜質邊緣,褐色,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1.5釐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1] 果實蘿藦的果實黃綠色,果梗處渾圓,果身橢圓,頭部尖尖,呈流線型,極似一個拉長了的棉桃,外皮可見疣狀斑點,如星散落,形狀可愛好玩。用它的果實,可以玩拾子游戲,可以在地頭下五子棋。不過,掐它的果實的時候,注意別讓它的白汁染在衣服上,不然會很難洗掉。民間有些別稱,就是依據它的果實形狀而起的。《救荒本草》中稱它為:“婆婆針線扎兒”;《袖珍方》中稱它為:“婆婆針線袋兒”;《綱目》中稱它為:“婆婆針線包兒”。或許,古代先民就是依據蘿藦的果實形狀,來仿製針線包的吧?蘿藦果實老熟後,會從中間縱裂開,褐色扁平卵狀種子,附著在狹翅上,藉助風力,它們的白絨便象蒲公英種子那樣飛往四面八方,所到之處靜候時機成熟,便會有新的蘿藦幼苗萌生。種子飛走後,果殼呈瓢狀,所以有些地方稱蘿藦為:哈利瓢、老鴰瓢、牆瓢、雀瓢。先民將葫蘆的硬殼一分為二,稱之為瓢,用來舀水、喝水,吃飯、飲酒,是為傢俬和勞作的工具。蘿藦殼呈瓢狀,正因為古人用以挖米喂鳥雀才稱之為雀瓢的吧? 蘿藦是非常古老的植物,《詩經》中便有記錄。陸璣雲:“芄蘭,一名蘿藦,幽州謂之雀瓢”。由此可知,詩經中的芄蘭便是蘿藦。蘿藦的莢狀果實,與古代人用骨製作的解繩結的角錐相似,而骨角錐也是那個時候成人的配飾。所以,有一位女子見蘿藦觸景生情,即景起興,述說出一首衝擊讀者心扉的愛情詩來:“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此詩大意是:蘿藦枝葉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如蘿藦果一樣的角錐,配飾角錐就長大成人,你怎麼反而不懂我的心思了,瞧你瀟灑得意,垂帶飄飄而行的樣子。蘿藦枝葉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射箭拉弓的扳指,戴上玉扳指就長大成人,你怎麼反而不懂得與我親熱了,瞧你瀟灑得意,垂帶飄飄忘形的樣子。讀完這一詠三嘆的詩句,女兒家皺眉苦思,獨生悶氣,埋怨少年遺忘舊情的形象,躍然紙上。責之愈切,愛之愈深,纏綿悱惻的詩句,折射出詩人的相思與哀怨,令人意會感慨。多虧了這樣一份相思,讓蘿藦由此根植在《詩經》之中。果殼蘿藦的果殼,中藥稱作“天漿殼”,很早就被記入中醫典籍中。其中《本草匯言》,對蘿藦的藥用價值評價頗高:“蘿藦,補虛務,益精氣之藥也。此藥溫平培補,統治一切勞損力役之人,筋骨血脈久為勞力疲憊者,服此立安。然補血、生血,功過歸、地;壯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與金銀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共效驗,亦相等也”。中草藥方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數千年人類與自然和疾病抗衡,歷經一代又一代人驗證精選出來的。它可以對人體疾病和亞健康狀態,進行治療和調養,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醫療作用。在西藥抗生素濫用,病毒產生耐藥性的今日,中草藥日益受到國際上的重視與青睞。蘿藦有補氣、壯精、補血、清熱、消腫等功效,可與枸杞和金銀花媲美。
這是蘿藦蘿藦,在魯北是一種很尋常的多年生草本纏繞植物。不過,村裡人管它叫奶漿草,不知道它姓蘿名藦。這名字既繞口又生僻,讓人感覺怪怪的。叫奶漿草多直觀,折斷它的葉兒梗兒,便有乳白色奶汁般的汁液流出來。蘿藦生在土坡邊,林地旁,印象裡它喜歡纏繞在灌木叢和籬笆上。村中的土圍牆上,生有許多一人多高的野酸棗樹,蘿藦攀援著酸棗枝條生長,似乎便有了安全感。因為酸棗密生的棘針,就成了它防身的武器。小孩子尋蘿藦果,一般不去酸棗樹上找,都被棘刺扎怵了。可見植物生長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自有一套共生的妙招。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具長總花梗;總花梗長6-12釐米,蘿藦[2]被短柔毛;花梗長8毫米,被短柔毛,著花通常13-15朵;小苞片膜質,披針形,長3毫米,頂端漸尖;花蕾圓錐狀,頂端尖;花萼裂片披針形,長5-7毫米,寬2毫米,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紅色斑紋,近輻狀,花冠筒短,花冠裂片披針形,張開,頂端反折,基部向左覆蓋,內面被柔毛;副花冠環狀,著生於合蕊冠上,短5裂,裂片兜狀;雄蕊連生成圓錐狀,幷包圍雌蕊在其中,花葯頂端具白色膜片;花粉塊卵圓形,下垂;子房無毛,柱頭延伸成1長喙,頂端2裂。蓇葖又生,紡錘形,平滑無毛,長8-9釐米,直徑2釐米,頂端急尖,基部膨大;種子扁平,卵圓形,長5毫米,寬3毫米,有膜質邊緣,褐色,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1.5釐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1] 果實蘿藦的果實黃綠色,果梗處渾圓,果身橢圓,頭部尖尖,呈流線型,極似一個拉長了的棉桃,外皮可見疣狀斑點,如星散落,形狀可愛好玩。用它的果實,可以玩拾子游戲,可以在地頭下五子棋。不過,掐它的果實的時候,注意別讓它的白汁染在衣服上,不然會很難洗掉。民間有些別稱,就是依據它的果實形狀而起的。《救荒本草》中稱它為:“婆婆針線扎兒”;《袖珍方》中稱它為:“婆婆針線袋兒”;《綱目》中稱它為:“婆婆針線包兒”。或許,古代先民就是依據蘿藦的果實形狀,來仿製針線包的吧?蘿藦果實老熟後,會從中間縱裂開,褐色扁平卵狀種子,附著在狹翅上,藉助風力,它們的白絨便象蒲公英種子那樣飛往四面八方,所到之處靜候時機成熟,便會有新的蘿藦幼苗萌生。種子飛走後,果殼呈瓢狀,所以有些地方稱蘿藦為:哈利瓢、老鴰瓢、牆瓢、雀瓢。先民將葫蘆的硬殼一分為二,稱之為瓢,用來舀水、喝水,吃飯、飲酒,是為傢俬和勞作的工具。蘿藦殼呈瓢狀,正因為古人用以挖米喂鳥雀才稱之為雀瓢的吧? 蘿藦是非常古老的植物,《詩經》中便有記錄。陸璣雲:“芄蘭,一名蘿藦,幽州謂之雀瓢”。由此可知,詩經中的芄蘭便是蘿藦。蘿藦的莢狀果實,與古代人用骨製作的解繩結的角錐相似,而骨角錐也是那個時候成人的配飾。所以,有一位女子見蘿藦觸景生情,即景起興,述說出一首衝擊讀者心扉的愛情詩來:“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此詩大意是:蘿藦枝葉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如蘿藦果一樣的角錐,配飾角錐就長大成人,你怎麼反而不懂我的心思了,瞧你瀟灑得意,垂帶飄飄而行的樣子。蘿藦枝葉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射箭拉弓的扳指,戴上玉扳指就長大成人,你怎麼反而不懂得與我親熱了,瞧你瀟灑得意,垂帶飄飄忘形的樣子。讀完這一詠三嘆的詩句,女兒家皺眉苦思,獨生悶氣,埋怨少年遺忘舊情的形象,躍然紙上。責之愈切,愛之愈深,纏綿悱惻的詩句,折射出詩人的相思與哀怨,令人意會感慨。多虧了這樣一份相思,讓蘿藦由此根植在《詩經》之中。果殼蘿藦的果殼,中藥稱作“天漿殼”,很早就被記入中醫典籍中。其中《本草匯言》,對蘿藦的藥用價值評價頗高:“蘿藦,補虛務,益精氣之藥也。此藥溫平培補,統治一切勞損力役之人,筋骨血脈久為勞力疲憊者,服此立安。然補血、生血,功過歸、地;壯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與金銀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共效驗,亦相等也”。中草藥方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數千年人類與自然和疾病抗衡,歷經一代又一代人驗證精選出來的。它可以對人體疾病和亞健康狀態,進行治療和調養,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醫療作用。在西藥抗生素濫用,病毒產生耐藥性的今日,中草藥日益受到國際上的重視與青睞。蘿藦有補氣、壯精、補血、清熱、消腫等功效,可與枸杞和金銀花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