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謠一個多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起於唐朝,定於宋代。現在最常見被用作引證的資料,就是范成大的《吳郡志》:諺曰“天上天堂,下有蘇杭”。這段文字是有下文:又曰“蘇湖熟,天下足”。至於後來一直持續的蘇杭排名之爭,范成大從一開始就沒有迴避,他引證白居易《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中的詩句:“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茂苑,便為蘇州的別稱。手筆見功力,從表述上來看,范成大之的定論相當值得玩味。首先,諺曰一句,表達了這既是民眾共識,亦是民心所向。其次,又曰,再強調這是民情民心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經濟原因。最後,引用白居易的詩句證明。一言以蔽之,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的說法,想來也禁不住公案刀筆吏的盤問:不引用數字,還引用詩句?靠譜嗎?是不是有藐視現在的大資料雲計算趨勢?不過,引用詩句為證,詩經觀國風知民情,在古代確實無可厚非。而白居易的詩歌婦孺皆知,傳播性上毋容置疑。以經濟及詩文為輔,以民願民心為基石支撐,反而立顯他心繫天下的名臣風範,及其本人所處的時代格局。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立言建德,必有初衷。出生于靖康元年的范成大,於晚年退隱之際,著作《吳郡志》,不可排除故土感懷,以當年出使金庭的氣節器量而言,斷不至於陷入一較短長的地方之爭,之所以提出“天上天堂,下有蘇杭”,立蘇州為首,乃是以國家命運王朝氣象為先,也是赤子之誠的宏大告白。意義一致,基調不同。比起江湖客林升的辛辣激憤“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范成大的春秋筆法,帝王師風範一目瞭然。內外交困之際,思想可以傳承,志向可以傳承,正統大道可以傳承。本來嘛,蘇州杭州既然可以排在一起爭,誰輸誰贏有什麼大不了?取捨之間,以國家命運的考量為先,重民心不重浮華,重氣象不重虛名。范成大只寥寥幾句,卻是用他一生的閱歷體驗為註解。他取唐代詩人白居易詩句為證,其實如果以商業經濟而言,何必遠舉唐朝的例子?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北宋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早已證明杭州的繁華,遺憾的是,他證明杭州繁華的同時也證明了宋朝的奢靡不振。取捨之間,孰輕孰重?更何況,范成大並非虛列杜撰。蘇杭之說,白居易早就做了大推手。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版圖十萬戶,兵籍五千人。——《客》蘇杭自昔稱名郡,牧守當今當好官。——《詠懷》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和殷堯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冬天那些昆蟲為什麼凍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