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邵永靈
-
2 # 武器風暴眼
在2015年閱兵式上,官方稱東風-26是“核常兼備的系列彈道導彈,可以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
由此專家指出,東風-26是集“戰略核打擊”“遠端常規打擊”和“反艦彈道導彈”3項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中遠端彈道導彈。那麼,它有什麼樣的威力呢?
射程遠:外界對東風-26導彈最大射程估計得相當保守,為5000公里的,但足以打到太平洋第二島鏈去,被戲稱為“關島快遞”。速度快:它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8馬赫,末段突防速度或超過12馬赫,再加上末端機動變軌與非常規彈道技術,它完全可突破目前任何現役末端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包括美國的“薩德”。 -
3 # 霹靂火觀察
東風26是中國最新一代中遠端彈道導彈,可以搭載1.5噸左右的核彈頭和普通彈頭,有效最大射程在五千公里以上。
在東風26之前的一代,東風4與其說是第一代中遠端導彈,不如是一代試驗品。東風4的研發突破了中國在中遠端導彈的零,更為下一代的研發做出了最重要的技術保障。東風4的有效射程在四千公里左右,完全可以保證美國在亞的軍事基地的威脅,完全不畏懼美國的戰略政策。
東風26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中遠端導彈,主要是承擔對於大型航母編隊和陸地目標的精確打擊。在此之前,東風21D的戰略地位就是負責海上打擊任務,新一代的東風26相比東風21D威力更大射程更遠,所以東風26也被稱為“新一代航母殺手”。
東風26正式服役的時間點也很有威懾意義,這期間正處於兩岸關係敏感時期,美國在臺灣後方也受到不小的影響。東風26保證了中國南部海域主權的堅定性,告誡了其他國家中國的開始軍事反擊的決心。
東風26正式加入軍隊編制,無論是在對中國海軍艦隊的保護上,還是對敵對勢力的打擊上都代表了中國在中遠端導彈上的最高水平,東風26憑藉自身的高精度,遠射程,高效的追蹤能力稱為中國的“國之重器”。
-
4 # 迷彩虎
甚至網上傳聞,以一個旅24輛東風-26導彈發射車的火力強度,一旦開火,8枚東風-26導彈就可對1艘航母戰鬥群進行飽和打擊,那麼一個導彈旅的東風-26導彈齊射一次便可打擊3個航母戰鬥群。
這一訊息很快在西方炸鍋了。此外,有美軍高階官員也表示,中國裝備的這款一鳴驚人的武器,將促使美軍航母在接近中國近海前要繞著走了。
那麼,相比其他導彈,東風26有哪些獨特之處呢?它到底好在哪裡?今天虎哥就結合此次媒體曝光和兩次閱兵的解說詞逐條分析一下。
首先就是關於東風-26的通用性方面,東風26戰鬥部核常兼備,既可遂行快速核反擊任務,也可遂行常規中遠端精確打擊任務,同時又具備對海上大中型艦船精確打擊能力。
因此東風26至少有三個型號:核的,常規的,反艦的,而這三種彈頭可以共用一個發射架,在執行不同任務時換上相應的彈頭即可,這就是所謂的通用性。這種先進的智慧彈頭,進入大氣層後能以12到18馬赫速度飛行並能自動搜尋動態目標,擁有精確打擊海上移動航母的能力。
結合東風26並不長的研發歷史,顯然這三種型號不是過去從原型到甲乙丙丁一路改進的模式,而是一開始就確定上馬了,用一種模式發射架共用,可以實現一支部隊多種能力,能夠根據作戰需要在不同任務之間進行切換,這就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和各種保障維修成本。美軍的戰斧和AGM86都是按這個思路設計的。
其次就是東風26的無依託發射能力。彈道導彈的機動發射並非向我們想象的那樣隨便找個地方停下來就能打,它需要有預設陣地,導彈發射場坪的硬度,還有各種座標都需要提前測量好,否則就會影響精度。
機動發射,就是要在若干個預設陣地中選擇一個。可是這樣一來,不僅機動性受到一定限制,也增大了被敵發現的機會,並影響到導彈的快速反應能力。而無依託發射就是走哪兒打哪兒,作戰運用靈活,不在乎場地堅硬與否,座標測量分分鐘搞定。這自然大大提高了導彈的反應速度和生存能力,能夠對多種目標實施有效精確打擊。
東風26的射程也是最大的一個亮點。大家都知道常規導彈射程通常在幾百到一千多公里?這是因為慣性制導距離越遠,精度誤差越大。常規導彈威力本來有限,誤差大了就更不管用,而核彈頭毀滅力驚人,打的準不準不是很重要。
東風26既然能夠實現中遠端常規打擊能力,就說明它的精度是有保證的,而如果想要保證它的精度,單純慣性制導肯定不夠,必然是使用了複合制導和主動雷達制導。
最後一點就是關於反艦能力。這可以說是東風26最大的秘密和亮點!尤其是與東風21D相比,東風26在反艦方面能夠打的更遠。該導彈的射程達至少4000千米,可以攻擊從日本最北部到關島再到澳洲北部以及迪戈加西亞群島在內的任意目標,而末端精確的命中能力,也足以保證其有很大把握擊沉諸如 " 福特 " 級航母與 " 美國 " 級兩棲攻擊艦這樣的大型目標。第二,技術更先進,畢竟前後隔了好幾年,現在技術發展這麼快,加上前面的經驗教訓,後來者更好幾乎是必然的,否則沒必要發展兩個型號的反艦彈道導彈。
總之,東風-26能夠大區域無依託機動發射,可實施快速核反擊,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端精確打擊,是解放軍核常通用、全域懾戰的新型“撒手鐧”武器,是名副其實的“關島殺手”。
回覆列表
2015年勝利日閱兵,再沒有比東風26更讓人驚喜了的,其他的東東要麼你見過,要麼你聽說過,不是眼熟就是耳熟。而東風26,僅就聽到而言,也是零星的,更關鍵的是,它的反艦功能,即便是嗅覺極其靈敏的外媒,也從未提及。說到保密,這大概已是極致。
閱兵解說詞都是由相關部隊自己提供。由於時間有限,各方都想在有限的文字裡提供最大限度的資訊。所以,只有對解說詞仔細分析,才能真正理解相關方的一番苦心。央廣的解說除了兩個主播之外,還多了一個以專家身份參與的梁永春。梁專家的話當然也不是隨便說的——那種場合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或隨意發揮的。
下面我就綜合各版本解說,告訴你東風26到底好在哪裡。
第一,關於通用性。解說詞裡既告訴我們東風26核常兼備,又說它可以打擊大型水面戰艦。你從中能讀出什麼潛臺詞呢?——東風26至少有三個型號:核的,常規的,反X母的,而這三種彈頭可以共用一個發射架,在執行不同任務時換上相應的彈頭即可,這就是所謂的通用性。考慮到東風26的研發歷史,顯然這三種型號不是過去從原型到甲乙丙丁的一路改進的模式,而且一開始就確定上馬了,打個形象的比方,是從同胞兄弟的模式調整到孿生兄弟的模式。東15東21東31東5都是前一種。相比之下,後一種模式發射架共用,可以實現一支部隊多種能力,大大節約了人力和各種保障維修成本。美軍的戰斧和AGM86都是這個思路。
第二,關於無依託發射。彈道導彈的機動發射並非想我們想象的那樣隨便找個地方停下來就能打,它需要有預設陣地。一方面發射對場坪的硬度有要求,另一方面各種座標也需要提前測量好,否則影響精度。所謂機動發射,只是在若干個預設陣地中選擇一個。而無依託發射,就是絕對意義上的機動發射,走哪兒打哪兒,完完全全無法預測,它所需要的能力如上所說:不在乎場地堅硬與否,座標測量分分鐘搞定。容易嗎?不容易!
第三,關於射程。為什麼常規導彈射程通常在幾百到一千多公里?因為慣性制導距離越遠,精度誤差越大。常規導彈威力本來有限,誤差大了就更不管用,而核彈頭毀滅力驚人,打的準不準不是很重要。現在我們可以從結果倒推:東26既然能夠實現中遠端的常規打擊能力,就說明它的精度是有保證的,而如果想要保證它的精度,單純慣性制導是不夠的。用了什麼新的方法呢——我也不知道。總之,東26的射程使中國有了對第二島鏈目標進行威懾和打擊的能力,考慮到近些年X國軍力部署從第一島鏈向第二島鏈轉移的趨勢,我想說,第一,東26的問世不是偶然的,第二,接下來X國恐怕又要想新的辦法的,不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戰略轟炸機,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的飛機,阿普拉港的核潛艇可都危險嘍!
第四,關於反艦。這是東風26最大的秘密!與東風21D相比,我想東風26在反艦方面可能有如下優勢:第一,打的遠。X國想透過使其X母遠離我海岸線的方法確保其安全,當然這個遠離也不能超出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如果經過空中加油或使用無人攻擊機,還可以更遠,但也不可能超過1500公里。那麼現在有了中遠端的東風26,那個龐大的X母還能往哪裡躲?第二,技術更先進。這一點是我推測,畢竟前後隔了好幾年,現在技術發展這麼快,加上前面的經驗教訓,後來者更好幾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