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第一眼看到影片的片名《銀河補習班》,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孩子成長的電影; 可真的坐進電影院,跟著147分鐘的劇情時而笑出聲、時而哭成狗,看完整個故事後,我才發現,這其實是一部認真和父母們探討家庭教育的反思錄!
8
回覆列表
  • 1 # Ahaschool第二課堂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看完鄧超新作《銀河補習班》後,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

    (網友影評)

    銀河補習班,給家長的補習班

    影片的故事非常簡單,鄧超飾演的設計師父親馬皓文,因被人陷害坐牢7年,缺席了兒子的成長;出獄後卻發現兒子馬飛在前妻的貶低與學校的軍事化管理下,長成了一個“超級學渣”;

    於是,馬皓文決定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挽救兒子;在父親充分的愛與信任之下,馬飛不僅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還成功逆襲年級前十。

    原本一個有笑有淚的故事,上映後,網上卻爭議不斷!

    有人認為鄧超塑造的父親太過理想化,劇情也Bug不斷,強行洗腦;

    可平心而論,這世上又有哪一個孩子,不希望自己擁有“馬皓文式”的完美父親或者母親呢?

    又有哪一個孩子不希望自己在被信任、被鼓勵、被看見的環境下長大?

    最近,杭州男孩俊俊,就以#假扮媽媽和教育專家訴苦#話題上了熱搜:

    小孩子懂什麼?

    我都是為他好!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多少這樣的父母呢?

    今天,我們將繼續借著《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與大家聊聊這四類典型的家長。

    1善和稀泥:孟叔叔

    在《銀河補習班》中,馬飛的繼父孟叔叔承包了影片一半的笑點;他咋咋呼呼,好面子,卻沒主見,可對馬飛卻挺“好”。

    他捨得花錢,把馬飛送進好學校;也敢於在馬飛被學校開除時,站出來撐腰;但對馬飛的教育問題,他卻一直採用“和稀泥”的態度,一切以馬飛媽媽馬首是瞻,完全是一個電影版的“蘇大強”(熱播劇《都挺好》中的經典角色)。

    除了“假性”缺席,還有種家長專門在教育孩子時唱反調!

    我一個閨蜜就總跟我吐槽,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沒給孩子找個好爹:

    每次給孩子立規矩,飯前不能吃零食,先寫完作業再看動畫片……都以孩子對他爹的“眼淚攻勢”而徹底終結;

    孩子犯了錯,她剛教訓幾句,孩子他爹就搬出老說辭“孩子還小,你這是幹嘛?”

    氣的她真想拿起機關槍把豬隊友一頓突突……

    教育心理學認為,父母在性格特質、思維方式等方面天生存在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同的。

    家長一方在教育上“和稀泥”,就永遠無法獲得1+1>2的效果;最終害的,還是孩子!

    2分數至上:閆主任

    作為《銀河補習班》裡最大的反派,閆主任在學校是個“閻羅老師”,在家也是個“冷血家長”。

    因為自己曾憑藉高考徹底改變命運,又是教師身份,在他眼中,分數就是代表一切!

    可最終,成也分數,敗也分數!他把兒子培養成了全省高考狀元,兒子卻因大學一次考試失利,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

    作為父母,哪有不盼著孩子成績好的?

    可是,成績等於一切嗎?

    今年3月,河南洛陽就有一位母親,狠心把兒子丟在了高速路口,自己駕車離去,說“就算坐牢也不要他了”。

    這一切,只因孩子期末數學考了81分,沒達到她要求的95分;

    在網上,也有很多網友吐槽:

    “小時候,自己考了全班第一,要什麼父母給買什麼;要是掉出班級前五,父母連飯都懶得給他做”;

    “自己想報個繪畫興趣班,父母說,就你那成績,還有臉學畫畫?”;

    “高考前,父親撂下話,考不上XX大學,我就沒你這個兒子!”

    當家長在不停給孩子灌輸“差生”不配得到愛,就是在逼孩子走鋼絲;走過了,鮮花掌聲;走不過,九死一生。

    孩子一生都會過得如履薄冰,疲憊不堪。

    3都為你好:馬飛媽

    一位看過《銀河補習班》的同事跟我說:“看到任素汐扮演的馬飛媽,彷彿看到了我親媽!”

    “我這都是為你好!”、“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以後只能去樓下賣煎餅”……這些中國式父母的經典臺詞,他真是從小聽到大。

    同事出生在一個小縣城,父母起早貪黑做點小生意,家境並不寬裕。但在他的學習上,卻特別捨得花錢。

    他也早早養成了懂事的性格,父母給他報什麼補習班,選什麼專業,相什麼親,他從來不會反抗,也不會拒絕!可是一直以來,他卻並不開心……

    《銀河補習班》中,鄧超直接指出“我都是為你好,是太可怕的道德綁架”;

    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

    偷看日記,也是為你好;

    撕碎夢想,更是為你好;

    心理學大師榮格曾說:" 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

    “為你好”的枷鎖,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還給孩子製造了滿滿的愧疚感。

    讓孩子只能活成父母的孩子,而不是他自己……

    4相信孩子:馬皓文

    而讓每個孩子都夢寐以求的家長,長什麼樣?

    其實馬皓文並沒有完美到不接地氣,他也會在遇到挫折時朝孩子發火;也會因孩子的一句認可,感動到淚流滿面;

    都是第一次做父親,他成為好爸爸,只因做對了三件事:

    一、相信孩子即使老師說馬飛“缺根弦”、前妻說孩子“天生蠢笨”,馬皓文卻一直相信他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二、以身作則他用行動告訴了孩子什麼是“知識的力量”;亦用信念讓孩子相信“即使橋塌了,爸爸的人卻不會塌”;凡事都要堅持,永不認輸……

    三、堅持熱愛:“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是箭靶子”,他讓馬飛知道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一個分數,一次考試,而是為了夢想不斷奮鬥的每一天!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成功,也印證了這一點:

    18世紀,一個英國男孩異常迷戀母親花園裡的昆蟲、植物,並經常提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他還在自己的房間建了一座小型“博物館”;多年以後,他把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物種起源》,他就是達爾文。

    1973年,一個男孩誕生在一個父母均從事計算機教育的猶太家庭;父母的研究領域讓他深深沉迷,但他卻不滿足於此,他希望創造一個改變世界的科技;後來他將這個創造命名為谷歌,他就是谷歌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

    90年代,宜興某個不起眼的小賣部門口,一個8歲男孩第一次打檯球就完成了“一杆入袋”;自此,他對這種“撞球”遊戲樂此不疲,父親也傾盡全力培養他這種天賦。後來,他成了世界冠軍,他就是丁俊暉。

    最近被爽約的巴菲特曾說:

    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併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孩子探索世界的整個過程而言,最幸福的也莫過於此!

    其實,學校的知識教育與課外的素質教育,從來不是彼此矛盾的。它們的目的,都是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只不過,我們可以選擇用更好的方式,把這個過程變得更輕鬆,更有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紐西蘭皇后鎮自由行,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