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好!
對我來說,養成最好的習慣是:每日看書1小時。
以前的我,除了喜歡看小說,基本上不會去看其他書籍,比如專業書、工具書、經典、名著等等。後來,我一個好朋友推薦我看了一本書,對我影響很大,這本書叫《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推薦你去看看,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一些好習慣,這本書作用很大,我之前寫過本書的書評,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你是否羨慕別人每天準點早起,而感覺自己被床封印了?
你是否羨慕別人每年都能存下一大筆錢,而自己卻月月光花唄還待還?
你是否羨慕別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而自己從畢業之後就再沒摸過一本書?
你是否羨慕別人鍛鍊擁有健美的身材,而憂愁自己只有“游泳圈”大肚腩?
……
早起、存錢、閱讀、鍛鍊等等美好的事兒,為什麼別人都能夠輕鬆自如的做到,而到了自己這裡就這麼難堅持?
同樣的,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困了要休息,這些事情你是不是做起來毫無壓力。因為這些都是生理需要。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將做美好的事兒,變成生理需要,答案是有的,就是養成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力量極大,養成一個好習慣,你將終身受益。可大多數時候,都是壞習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而好習慣養成卻特別難。於是,我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毫無壓力的養成好習慣呢?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就是這樣一本神奇的書,它將幫助你在生活中“輕鬆”地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完成不可思議的目標,並最終改變人生。
“本書作者斯蒂芬·蓋斯是個天生的懶蟲。他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擁有不盡人意的生活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為了改變自己,從10年前開始,他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可都失敗了。直到2012年一次偶然的契機,他嘗試了一種新方法,透過“每天挑戰一個俯臥撐”的微步驟,養成了鍛鍊的好習慣,進而運用到寫文章、閱讀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他將自己的經歷寫了這本書,並持續地為讀者提供自我成長策略方面的建議,受到數以萬計的人們追捧。”
《微習慣》一書是典型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邏輯。本書由七個章節組成,前三章探討習慣建立過程,微習慣是什麼,大腦、意志力、動力以及這些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達到最佳效果。第四章、第五章探討微習慣的合理和科學之處。最後兩章講了培養微習慣的八個步驟和避免微習慣策略失效的八大原則,幫助你實現自我管理,最終輕鬆地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具體來說說《微習慣》一書中的三個核心內容:
一、微習慣是什麼?
簡單的說,微習慣就是習慣大幅縮減的版本:如每天完成100個俯臥撐縮減為1個,每天寫作3000字縮減為50字,每週閱讀1本書,縮減為每天讀1頁,每年存5萬元改成每天存10塊錢。透過完成這些簡單的、毫無壓力的小目標,逐漸培養出一個好習慣。
作者認為我們經常沒能行動,也沒能實現計劃,可能不是我們的錯,而是採用的策略出了問題。在行為變成習慣之前,激勵我們做事的兩個途徑是動力和意志力。當我們做事缺乏動力時,意志力的消耗量會猛增。而動力本身並不可靠,它是以人的感受為基礎的,每個人都有不在狀態的時候,這時,精力相對不足,辦事的動力也會降低,甚至有時候,你壓根不想激發動力做事。
比如,鍛鍊這事兒,一想到就是揮汗如雨,肌肉痠痛。我們有時候加了班回家,感覺特別的疲憊,也沒有什麼“雞血”、勵志名言讓我們能繼續鍛鍊,只想躺沙發。這時,計劃就容易流產。
可如果你採取微習慣策略,將目標分成微步驟,如將每天鍛鍊1小時,改成做1個俯臥撐。就一個俯臥撐而已,隨時隨地就可以完成,是不是就輕鬆多了。
微習慣正是因為目標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心理負擔,並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每天你只需要花費幾分鐘,去完成微目標;其次,收穫就變成了慣性。
養成一個習慣,最重要的兩點就是重複和回報。因此,微習慣也成為了一種極其有效的習慣養成策略。
二、微習慣策略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首先,我們喜歡待在舒適區中,拒絕改變,害怕失敗。想要從安全的殼中破繭而出,往往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只有跨出舒適區,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們把舒適區比做一個圓圈,而微習慣策略就像是走到圓圈的邊緣,然後像圈外邁出一小步,當你邁出這小步時,你依舊會覺得不舒服,但是,一想到只要走一步就能返回到舒適區,因此,這種不舒服感就不會很明顯。
也許,你前幾次嘗試走出舒適圈,都會退回來,可你繼續像圈外走去時,你的潛意識就會逐漸適應,接著,你的舒適圈就會拓寬,也就是你的微習慣開始形成。
一旦開始,你就有機會做的更多,正如牛頓的第一定律“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處於運動狀態中的物體的速度不會改變”,於是可以得出: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
其次,當我們邁出第一步之後,繼續行動時面對的阻力是不能堅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給自己暗示,提醒自己:連這麼渺小的習慣目標都不能實現,這多麼讓人無地自容啊。想想看,這些養成微習慣的微目標加起來做的時間還不到10分鐘,一天之中總有無數個10分鐘,讓我們去完成微目標。
最後,不要小看微習慣的力量,在時間的魔力下,積少成多,終能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產生驚人的效果。
三、如何運用微習慣,提升自我管理,實現自我脫變?
荷蘭哲學家伊拉斯謨說: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
當我們根除惡習的同時,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可否認的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運用微習慣策略,我們只需八步做到徹底改變,他們分別是:選擇微習慣、挖掘微習慣的內在價值、明確習慣依據、建立回報機制、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微量開始超額完成、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這八步中,有重疊和交叉,我們可以適當將其歸納為以下4步。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當你設立微習慣時,想想你為什麼想要實現它們,挖掘它的內在價值。我們一次可以建立少於4個的微習慣。如每天寫50個字,每天看2頁書,每天做1個俯臥撐,注意所有微習慣完成時間加起來不能超過10分鐘,且微習慣的目標是100%成功。一旦你開始做,遇到牴觸,就將行動變得更小或者一段時間只培養一個微習慣。
第二步,記錄和追蹤,建立回報機制。建議大家在睡前檢查自己每天完成微習慣的情況,比如,你想減肥,給自己設定一個天天做5分鐘減肥瑜伽的微目標。我們在一頁日曆上寫下微目標,每天在日期上打勾“√”完成目標的標誌。連續完成一週、一個月、兩個月等階段性總結時,可以給自己一個適當的獎勵,大腦會慢慢愛上這種延遲滿足的感覺,對之後更大的彙報更加期待。
第三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但不用抱著高期待值。通常來說,我們的微目標都很小,比如,每天看一頁書,一旦開始,很有可能多看好幾頁,這種超額完成的感覺很爽;但是,如果你沒有超額完成,也沒有關係,經過每天的重複,最終一樣可以形成習慣。
一開始,我們都對自己有高期待值,特別想一下子做得更多,其實並不值得提倡,因為這樣做會給你帶來負擔和壓力,就像年初大家都喜歡給自己定一些高大上的目標,結果不能落地實施,最終流產。拒絕更大目標,可以透過設定小目標做更多的事,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形成日常習慣。
第四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代表習慣養成的訊號有:沒有牴觸情緒、身份感、行動時無需考慮、不必擔心漏掉一天或放棄、常態化等。比如你養成了看書的習慣,你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 每天不用想,睡前必看幾頁形成了常態化行為。
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亞里士多德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就的” 。
本書《微習慣》的精髓就是,讓你能擺脫高期望值等外在條件的無形限制與心理壓力,能夠一身輕鬆的行動,而一旦行動,你就有機會做得更多,當行動變成習慣之後,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下達到曾經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變成你想要的模樣。
題主好!
對我來說,養成最好的習慣是:每日看書1小時。
以前的我,除了喜歡看小說,基本上不會去看其他書籍,比如專業書、工具書、經典、名著等等。後來,我一個好朋友推薦我看了一本書,對我影響很大,這本書叫《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推薦你去看看,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一些好習慣,這本書作用很大,我之前寫過本書的書評,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你是否羨慕別人每天準點早起,而感覺自己被床封印了?
你是否羨慕別人每年都能存下一大筆錢,而自己卻月月光花唄還待還?
你是否羨慕別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而自己從畢業之後就再沒摸過一本書?
你是否羨慕別人鍛鍊擁有健美的身材,而憂愁自己只有“游泳圈”大肚腩?
……
早起、存錢、閱讀、鍛鍊等等美好的事兒,為什麼別人都能夠輕鬆自如的做到,而到了自己這裡就這麼難堅持?
同樣的,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困了要休息,這些事情你是不是做起來毫無壓力。因為這些都是生理需要。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將做美好的事兒,變成生理需要,答案是有的,就是養成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力量極大,養成一個好習慣,你將終身受益。可大多數時候,都是壞習慣不知不覺就養成了,而好習慣養成卻特別難。於是,我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毫無壓力的養成好習慣呢?
《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就是這樣一本神奇的書,它將幫助你在生活中“輕鬆”地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完成不可思議的目標,並最終改變人生。
“本書作者斯蒂芬·蓋斯是個天生的懶蟲。他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擁有不盡人意的生活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為了改變自己,從10年前開始,他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可都失敗了。直到2012年一次偶然的契機,他嘗試了一種新方法,透過“每天挑戰一個俯臥撐”的微步驟,養成了鍛鍊的好習慣,進而運用到寫文章、閱讀上,兩年後,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他將自己的經歷寫了這本書,並持續地為讀者提供自我成長策略方面的建議,受到數以萬計的人們追捧。”
《微習慣》一書是典型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邏輯。本書由七個章節組成,前三章探討習慣建立過程,微習慣是什麼,大腦、意志力、動力以及這些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達到最佳效果。第四章、第五章探討微習慣的合理和科學之處。最後兩章講了培養微習慣的八個步驟和避免微習慣策略失效的八大原則,幫助你實現自我管理,最終輕鬆地達到你夢想中的目標。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具體來說說《微習慣》一書中的三個核心內容:
一、微習慣是什麼?
簡單的說,微習慣就是習慣大幅縮減的版本:如每天完成100個俯臥撐縮減為1個,每天寫作3000字縮減為50字,每週閱讀1本書,縮減為每天讀1頁,每年存5萬元改成每天存10塊錢。透過完成這些簡單的、毫無壓力的小目標,逐漸培養出一個好習慣。
作者認為我們經常沒能行動,也沒能實現計劃,可能不是我們的錯,而是採用的策略出了問題。在行為變成習慣之前,激勵我們做事的兩個途徑是動力和意志力。當我們做事缺乏動力時,意志力的消耗量會猛增。而動力本身並不可靠,它是以人的感受為基礎的,每個人都有不在狀態的時候,這時,精力相對不足,辦事的動力也會降低,甚至有時候,你壓根不想激發動力做事。
比如,鍛鍊這事兒,一想到就是揮汗如雨,肌肉痠痛。我們有時候加了班回家,感覺特別的疲憊,也沒有什麼“雞血”、勵志名言讓我們能繼續鍛鍊,只想躺沙發。這時,計劃就容易流產。
可如果你採取微習慣策略,將目標分成微步驟,如將每天鍛鍊1小時,改成做1個俯臥撐。就一個俯臥撐而已,隨時隨地就可以完成,是不是就輕鬆多了。
微習慣正是因為目標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心理負擔,並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每天你只需要花費幾分鐘,去完成微目標;其次,收穫就變成了慣性。
養成一個習慣,最重要的兩點就是重複和回報。因此,微習慣也成為了一種極其有效的習慣養成策略。
二、微習慣策略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首先,我們喜歡待在舒適區中,拒絕改變,害怕失敗。想要從安全的殼中破繭而出,往往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只有跨出舒適區,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我們把舒適區比做一個圓圈,而微習慣策略就像是走到圓圈的邊緣,然後像圈外邁出一小步,當你邁出這小步時,你依舊會覺得不舒服,但是,一想到只要走一步就能返回到舒適區,因此,這種不舒服感就不會很明顯。
也許,你前幾次嘗試走出舒適圈,都會退回來,可你繼續像圈外走去時,你的潛意識就會逐漸適應,接著,你的舒適圈就會拓寬,也就是你的微習慣開始形成。
一旦開始,你就有機會做的更多,正如牛頓的第一定律“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處於運動狀態中的物體的速度不會改變”,於是可以得出: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
其次,當我們邁出第一步之後,繼續行動時面對的阻力是不能堅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給自己暗示,提醒自己:連這麼渺小的習慣目標都不能實現,這多麼讓人無地自容啊。想想看,這些養成微習慣的微目標加起來做的時間還不到10分鐘,一天之中總有無數個10分鐘,讓我們去完成微目標。
最後,不要小看微習慣的力量,在時間的魔力下,積少成多,終能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產生驚人的效果。
三、如何運用微習慣,提升自我管理,實現自我脫變?
荷蘭哲學家伊拉斯謨說: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
當我們根除惡習的同時,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可否認的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運用微習慣策略,我們只需八步做到徹底改變,他們分別是:選擇微習慣、挖掘微習慣的內在價值、明確習慣依據、建立回報機制、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微量開始超額完成、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這八步中,有重疊和交叉,我們可以適當將其歸納為以下4步。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當你設立微習慣時,想想你為什麼想要實現它們,挖掘它的內在價值。我們一次可以建立少於4個的微習慣。如每天寫50個字,每天看2頁書,每天做1個俯臥撐,注意所有微習慣完成時間加起來不能超過10分鐘,且微習慣的目標是100%成功。一旦你開始做,遇到牴觸,就將行動變得更小或者一段時間只培養一個微習慣。
第二步,記錄和追蹤,建立回報機制。建議大家在睡前檢查自己每天完成微習慣的情況,比如,你想減肥,給自己設定一個天天做5分鐘減肥瑜伽的微目標。我們在一頁日曆上寫下微目標,每天在日期上打勾“√”完成目標的標誌。連續完成一週、一個月、兩個月等階段性總結時,可以給自己一個適當的獎勵,大腦會慢慢愛上這種延遲滿足的感覺,對之後更大的彙報更加期待。
第三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但不用抱著高期待值。通常來說,我們的微目標都很小,比如,每天看一頁書,一旦開始,很有可能多看好幾頁,這種超額完成的感覺很爽;但是,如果你沒有超額完成,也沒有關係,經過每天的重複,最終一樣可以形成習慣。
一開始,我們都對自己有高期待值,特別想一下子做得更多,其實並不值得提倡,因為這樣做會給你帶來負擔和壓力,就像年初大家都喜歡給自己定一些高大上的目標,結果不能落地實施,最終流產。拒絕更大目標,可以透過設定小目標做更多的事,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形成日常習慣。
第四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代表習慣養成的訊號有:沒有牴觸情緒、身份感、行動時無需考慮、不必擔心漏掉一天或放棄、常態化等。比如你養成了看書的習慣,你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 每天不用想,睡前必看幾頁形成了常態化行為。
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亞里士多德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就的” 。
本書《微習慣》的精髓就是,讓你能擺脫高期望值等外在條件的無形限制與心理壓力,能夠一身輕鬆的行動,而一旦行動,你就有機會做得更多,當行動變成習慣之後,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下達到曾經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變成你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