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我是趙帥鍋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當年劉備在漢中稱王后,特意設定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機構,叫做尚書檯,也就是劉備的秘書處,主要職責是協助劉備處理國家的日常事務。
按理說以諸葛亮當時的資歷,他應該是秘書長的最合適人選,但問題是,當時的諸葛亮實際職位是軍師將軍,管理的更多的軍事方面的行政和後勤,在當時那個戰爭年代,這個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係到劉備軍隊的後勤保障,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諸葛亮的這個位置,掌控著劉備的半條命脈!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顯然是不可能把諸葛亮調離到秘書處工作的,因為在荊州集團內,沒有人比諸葛亮做得更好,也沒有人比他更合適,而益州集團才剛剛被征服,其中很大部分人的政治可靠性還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所以劉備不可能讓益州集團中的人來掌控自己的後勤命脈!
同時,當時的秘書處雖然說是協助劉備處理國家政事,但實際上就是處理益州的政務,因為荊州已由關羽坐鎮處理,不可能再讓別人來插手,實際上除了劉備也沒有人敢插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安撫益州原來的那些各級官員和豪門大族,選擇一個益州本地有威望的人來協助處理益州的日常事務,相對而言更容易讓益州當地的各個社會階層接受。
另一方面,選擇益州人來擔任秘書長,也是對益州集團利益的照顧,否則你劉備陣營中的高層實權位置,都被荊州集團或者劉備的鐵桿兄弟佔據,那益州集團的大佬們自然全部都得靠後排坐,明白著就是想讓益州集團低人一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對劉備真心實意的歸順而沒有怨言嗎?所以劉備必須平衡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利益。
在這種背景下,深受劉備信任的益州大佬法正很榮幸成為第一任秘書長,在法正死後,劉璋的舊部劉巴成為第二任秘書長,等到劉巴死後,劉璋的另一箇舊部李嚴成為第三任秘書長。這實際上就要劉備在特意平衡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利益,緩解雙方的矛盾。當然,這三任秘書長所擁有的權力,顯然都是無法與諸葛亮相比的,因為諸葛亮始終掌控著最重要的東西:軍隊的行政和後勤。尤其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全面接管了軍事權力,在這種背景下,李嚴就更無法與諸葛亮抗衡了!
-
3 # halfgao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有一個困惑,為何劉備三顧茅廬,大費周折的請諸葛亮出山,從入川便開始冷落諸葛亮。劉備後期冷落諸葛亮,不是因為諸葛亮沒有才能,恰恰是因為諸葛亮太有才能。
所謂秘書長,就是尚書令。劉備入川之後,進位漢中王,設定尚書檯,尚書檯最高長官便是尚書令。尚書檯本就是皇帝的秘書處,原本是代替皇帝處理日常事務的。那麼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有哪幾位尚書令呢?劉備的第一位尚書令是法正,法正這個人能力很強,對劉備入川及進位漢中王,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第二位尚書令是劉巴。法正和劉巴任職尚書令的時候,諸葛亮的工作是軍師將軍兼錄尚書事,所謂錄尚書事,也可以參與尚書令的工作,但是實際權力掌握在尚書令手中。就是說錄尚書事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
第三位尚書令,是李嚴。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李嚴為尚書令,諸葛亮為丞相兼錄尚書事,但沒有丞相府。
到這裡已經明白,劉備的三位秘書長全是益州本土人。劉備這麼做的最大目的,是為了平衡益州和荊州兩大勢力。只是劉備低估了諸葛亮的政治能力,劉備死後,諸葛亮便戰勝李嚴,將蜀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實,劉備這麼做的目的,表面上看是為了平衡兩大勢力,但是筆者認為應該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為了給劉禪鋪路,劉備生前壓制諸葛亮,但是劉備死後,劉禪即位,諸葛亮的地位便如日中天。是為了讓劉禪給諸葛亮恩惠,讓諸葛亮能死心踏地輔佐劉禪。這就好像李世民當年對李勣一樣,李世民臨終上對唐高宗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什麼恩惠,朕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朕死後,你應當授給他僕射之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為你盡死力。
政治就是這樣,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
4 # 北門猿
這個“秘書長”指的應該是尚書令吧。
劉備的第一任尚書令是法正,可惜法正壽命不長,幹了兩年就去世了。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然後繼任者是劉巴。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巴為尚書,後代法正為尚書令。劉備稱帝之後,劉巴死於章武二年,同年,劉備任命李嚴為第三任秘書長。
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諸葛亮同期的職位是這樣的:
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於是即帝位,……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不過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向漢獻帝繳還了左將軍印。所以諸葛亮這個“署左將軍府事”當然也就跟著去了。所以,劉備稱帝之前,諸葛亮是軍師將軍;稱帝之後,諸葛亮是丞相。
-
5 # 南門太守
尚書令是尚書檯的長官,尚書檯是漢武帝開始設定的,可以視為朝廷的秘書處,尚書令相當於朝廷的秘書長,雖然品秩不如部長級的九卿高,更不如副國級的三公,但處在權力的核心位置,非常重要。
劉備稱漢中王,參照曹操稱魏王的做法,可以任命一位王國的尚書令,這個尚書令是“漢中國”的秘書長,當然比較顯要,但劉備沒有任命諸葛亮,而任命的是法正。
這是不是意味著諸葛亮的地位不如法正呢?其實不是,這只是分工不同,因為劉備當時有3套班子在同時執行,“漢中國”下面的領導機構只是其中之一,在另外兩套機構裡,諸葛亮都擔負著重任。
劉備的第一套班子是左將軍府,這是管軍事的,諸葛亮以軍師將軍的身份“署左將軍府事”,也就是主持左將軍府的日常工作,劉備稱漢中王之前軍事方面都由左將軍府管,而其日常事務是諸葛亮在處理。
劉備稱漢中王后任命了四方將軍,其中就有左將軍,這兩個左將軍是不一樣的,劉備的左將軍是漢朝的左將軍,關羽等人的四方將軍是“漢中國”的,劉備把左將軍的印信送還給了漢室,但不意味著軍事就改由“漢中國”尚書檯去管了,事實上,軍事事務仍然由諸葛亮在協助劉備管。
理由是,劉備任命四方將軍,在醞釀人選時諸葛亮就發表了意見,而未見法正說什麼,劉備任命黃忠為四方將軍之一,諸葛亮認為不妥,曾提醒劉備,說明諸葛亮仍在行使著之前“署左將軍府事”的職責。
劉備的第二套班子是益州牧府,這是處理行政事務的,在這方面諸葛亮仍然是劉備的第一助手,諸葛亮不僅親自兼任了益州郡太守,而且協助劉備處理日常事務,“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在行政上也是僅次於劉備的“二把手”。
劉備的第三套班子在“漢中國”下,與前面兩套班子有交叉,但不能取代,因為“漢中國”的範圍只有幾個郡,而不是劉備佔領區的全部,法正的這個尚書令,也只是負責一部分行政事務,他平時的主要角色是劉備的“謀主”,只是與諸葛亮的作用不一樣而已,說他超過諸葛亮,沒有任何依據。
這一階段,諸葛亮的實際作用遠重要於擔任“漢中國”尚書令的法正,後來法正去世,劉備這時已經不是漢中王了,已經稱帝,也仍需要一位尚書令,這是蜀漢朝廷的秘書長,劉備用劉巴來接替法正,這個任命又能證明,法正之前擔任的尚書令作用是有限的。
劉備這次又沒有任命諸葛亮,這是因為諸葛亮此時已擔任了丞相一職,地位和作用均遠遠高於尚書令,並且“錄尚書事”,也就是分管尚書檯的工作,成為尚書令的直接領導。
至於劉巴死後劉備又任命李嚴為尚書令,道理也一樣,只能說明諸葛亮的地位遠高於李嚴,而且是李嚴的直接“分管領導”。
回覆列表
首先要說明一點,漢末三國時期是沒有什麼“秘書長”的,秘書機構其實是尚書檯,所謂的秘書長其實就是尚書令。還有,劉備沒稱漢王,而是漢中王,稱漢王的是他老祖宗劉邦。
再說說尚書令這個職務,他相當於大秘書長,但又不太一樣,因為他不僅是秘書機構的首領,即內朝的總管,也同時需要處理朝堂事務。尤其是東漢以後,大將軍、丞相等高階職務都要加一個“錄尚書事”的頭銜,以轄制尚書檯的事務。
如果按現在的政治體制來做比較,丞相就相當於總理,而尚書令相當於中央辦公廳主任。前者雖然和後者沒有明顯的統屬關係,卻因為是領導人而有權管轄後者。
再看這三任尚書令的人選:法正、劉巴和李嚴,不僅能力都確實不錯,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劉璋舊部。作為一個外來政權,蜀漢政權的首腦位置也就是丞相是必須用自己人的,但是文臣的二把手也就是尚書令,卻必須要有原來政權的人參與進來。
這是基本的政治執行規律,劉備不可能不明白,所以他會把權柄最大的職務丞相交給諸葛亮,而相對次要一點點的尚書令交給其他集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