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糟糕的衛道士

    如果評選歷史上最草包的將軍應該是戰國時代趙國大將軍趙括了,非他莫屬。此君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他自幼熟讀兵書,紙上談兵無人能敵,結果在秦國大將白起兵臨城下,趙國危亡之際,取代老將軍廉頗主持戰局,被秦軍在常平一戰大敗,四十萬大軍投降後被秦軍全部坑殺活埋,導致趙國滅國,雖然現在有人替他翻案鳴不平,但是草包將軍絕對非他莫屬。

  • 2 # 扶蘇有酒

    我認為能榮登草包將軍,非貳師將軍李廣利莫屬。當時衛青、霍去病已經死,漢武帝急需培養新一代大將軍,而李廣利又是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有這一層裙帶關係而當上了將軍。武帝朝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前有衛青、霍去病等光環的照耀,很容易形成對比,愈發顯示出李廣利的草包。李廣利有過5次的領兵的經歷,2次遠征大宛,3次對匈奴作戰,沒有一次絕對的大勝,勝少負多,常敗將軍。

    1第一次遠征大宛。

    武帝聽說大宛貳師城有寶馬,於是遣使者去買,結果大宛不賣,還殺人越貨乾死漢使者。武帝大怒,讓李廣利帶領6000騎兵加幾萬步兵遠征大宛。可是並不順利,到達西域時,沿途小國害怕遭到攻擊拒絕提供糧草,軍隊又餓又乏,從而攻打小國,可是又打不下來。最後攻打鬱成城失敗,李廣利灰頭土臉的帶著十分之一的部隊回到敦煌。

    2第二次遠征大宛

    第二次準備的充分,光主力騎兵就6萬,後勤補給充足。第二次隊伍龐大,沿途小國無不開門迎接,中間還血洗了輪臺。最後到達大宛城,硬是攻打40多天投降獻馬。回去只剩萬把士兵,獻的3000多匹馬還剩1000多。也不算大勝,就是慘勝,損失六分之五軍隊。

    3與匈奴右賢王之戰

    前99年,李廣利領3萬騎兵與右賢王決戰於天山,這次斬獲1萬匈奴首級,可李廣利軍也損失2萬騎兵慘勝。

    4對戰匈奴單于

    前97年,李廣利領6萬騎兵7萬步兵出朔方,迎戰漠北匈奴單于,讓匈奴包了餃子,激烈戰鬥十幾天,最後突圍,又灰頭土臉的大敗而歸。

    5三擊匈奴李廣利投降

    前90年,李廣利領7萬騎兵出擊匈奴。先鋒部隊交戰順利,打的匈奴四處潰逃。此時京城傳來訊息,李廣利因和丞相劉屈犛密謀立儲之事敗露和巫蠱之禍,武帝逮捕了李廣利的家人。李廣利於是立功贖罪心切,盲目進軍,率兵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與左賢王相遇,大勝。後來匈奴單于率軍把李廣利打的大敗,漢軍死亡甚多,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

    一生5次戰役,損失漢軍2、3十萬,雖然第二次徵大宛勝利,但損失六分之五,又斬殺匈奴1萬自損2萬,贏得太差強人意。總體來說,還是失敗的。至於他懂不懂行軍打仗,不得而知,我認為他是草包將軍。

  • 3 # 度度狼gg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三戰區長官部改製為“徐州綏靖公署”,第五戰區長官部改製為“鄭州綏靖公署”,於是蔣系八大金剛其中之二、何應欽的哼哈二將顧祝同和劉峙,都從戰區司令長官搖身一變成為綏署主任,掌握著中原地區的絕大部分軍權。打仗水平怎麼樣先不管,反正都是鐵桿嫡系,不多久何應欽被攆出了國,顧祝同調升陸軍總司令,薛嶽接班。

    (顧祝同劇照)

    1946年6月,以劉峙率領30萬大軍圍攻中原解放區為標誌,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結果就是在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劉峙非但沒有完成任務,還在後來與我晉冀魯豫野戰軍(中野)的周旋中損兵折將,整編第3師被殲後老蔣大怒,將其撤職。不久以後,新任徐州綏署主任薛嶽也因為萊蕪戰役的大敗,被老蔣以“作戰不力”的罪名撤職,兩個綏署主任就這樣全給拿下了。

    那麼派誰來呢?陸軍總司令顧祝同“閃亮登場”,分設陸軍總部鄭州指揮所和徐州指揮所,其本人坐鎮徐州,一傢伙成為整個中原戰場蔣軍的最高指揮官。換句話說,從1947年6月起,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共同的對手,都是這位保定六期畢業的陸軍二級上將顧墨三同學,曾經的所謂“五虎上將”之一,對此,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將軍評價道:

    “薛嶽用兵尚稱機敏果斷,而顧祝同則歷來是我軍手下敗將,以庸才代替幹才,在高階軍事指揮人員上的更迭,正象徵著國民D的日暮途窮,最後必然會走向崩潰”。粟裕將軍還是比較客氣的,只說庸才而沒有說“草包”,而實際上,老蔣重用顧祝同,是軍事上走向失敗的原因之一,無能而居高位,兵家大忌是也,其主要“事蹟”如下:

    一、1947年6月,劉鄧大軍突然南渡黃河殺入魯西南,顧祝同遂調心腹王敬久第2兵團,同時組建王仲廉第4兵團,分路馳援。魯西南戰役最終以蔣軍的失敗告終,整66師等三個整編師被殲,戰役失敗本來應是顧祝同和王敬久負主要責任,判斷失誤、猶豫不決和排程無方,結果在青島軍事檢討會議上,老蔣只辦了王仲廉和整32師師長唐永良,卻絲毫沒有追究主將顧祝同的責任。

    即便是決定進行軍事審判的這兩位,顧祝同也分別伸手搭救,湯恩伯出面保了王仲廉,孫連仲求情饒了唐永良,反正被俘的宋瑞珂是最倒黴的,最終連個承擔責任的都沒有。顧祝同素有“軍中聖人”之稱,其實就是沒有底線地護犢子,只要是自己人無論犯多大的錯,都要出面幫忙,孟良崮戰役整74師被殲後,黃百韜也是在老上司顧祝同的庇護下屁事沒有,如此賞罰不分,蔣軍自然兵無鬥志。

    二、劉鄧大軍結束魯西南戰役後,冒著大雨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對於晉冀魯豫野戰軍南下的動作,最初顧祝同也有些懷疑,認為其有直撲大別山的徵候,但是老蔣不同意,認定我軍是“北渡不成而南竄”,也就是說,早晚還要渡黃河北上回到解放區。老蔣拍板,顧祝同立馬改變態度,以半數主力置於黃河沿線防止我軍北渡,如此參與攔截劉鄧大軍的兵力明顯不足,最終,劉鄧大軍連續突破三道河流和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挺進大別山區。

    (反駁杜聿明)

    三、豫東戰役,顧祝同更是指揮的亂七八糟,這次戰役成為蔣軍從戰略進攻完全轉入戰略防禦的分水嶺,結果他非但沒有受到任何處分,反而接替陳誠出任了“國防部參謀總長”,成為蔣軍名義上的作戰指揮第一人。這下後果更嚴重了,陳誠雖然戰術拙劣,戰略眼光還是有的,另外在意見出現分歧時,也敢於跟老蔣爭辯,而顧祝同人稱“顧百順”,凡事只聽老蔣的命令,上將參謀總長完全淪為一個大傳令兵。

    四、晉升參謀總長以後,顧祝同經常代表老蔣飛赴各戰區進行部署和督戰,他到瀋陽,衛立煌不聽,他到北平,傅作義不從,上下根本無法同心,結果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迅速以我軍勝利而告終。他再去徐州,也拿不出來什麼辦法,只能成為了老蔣和杜聿明的聯絡員,最終華東蔣軍一敗塗地,其實各戰區將領對這個參謀總長也不太服氣,都知道他不過是老蔣的傳聲筒,毫無主見。

    (郭汝瑰發言)

    五、顧祝同重用第三廳(作戰)廳長郭汝瑰,所以蔣軍的機密作戰計劃,甚至下面的軍長師長們還沒看見時,就已經擺在了西柏坡案頭,導致蔣軍處處被動和每每下風,然而顧祝同卻對郭汝瑰的能力和忠誠深信不疑。當杜聿明等人懷疑郭汝瑰的身份時,顧祝同第一個站出來打保票,杜聿明在回憶錄《淮海戰役始末》中憤憤不平地寫道:

    “這裡我心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某人的當,並認為蔣某人、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的擺佈,才造成這種糟糕局面。我想責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報告這一方案,覺得爭也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了蔣某人的寵信”,後來郭汝瑰率部起義時,也沒見老蔣如何處分顧祝同,因為那是土木系的“十三太保”之一。

    (問的廢話)

    六、1949年7月,下野的老蔣直接跳上前臺插手軍事,重新任命顧祝同為陸軍總司令,組織江南各地將軍的頑抗,結果我們都看到了,那真是四面楚歌全線崩潰。12月,老蔣再任命顧祝同兼西南軍政長官(胡宗南副之),部署所謂的“西南決戰”,雜七雜八超過90萬軍隊,卻被不到60萬解放軍打得落水流花,從重慶、成都到雲南,顧祝同一路部署一路失敗,把“草包”的水平發揮得淋漓盡至。

    1950年1月,顧祝同率領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等人,在滇南組織第八兵團抵抗和撤離,或許是感覺到不妙,1月14日顧祝同突然從蒙自機場飛臺,留下湯堯代自己指揮。第二天凌晨我二野第13軍千里奔襲到蒙自機場,徹底斬斷了敵人的空中退路,數天後活捉湯堯,而顧祝同只差一天,幾乎成為俘虜、

    從此以後,顧祝同再也沒有踏上大陸的土地,當然,這不影響他晉升陸軍一級上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年級下冊數學怎樣算商,有餘數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