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實的教育工作者

    作為老師而言,面對的是一群充滿幻想與童真,渴望聽故事的孩子。他們如一株株剛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採集。課外閱讀活動,能使語文變得豐盈。而學習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在引導學生愛上讀書、學會閱讀上,大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榜樣薰陶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身教重於言教。隨著一年級上學期拼音學完,孩子們的識字量也越來越大,老師此時可以向班級發出“每天讀書半小時,做聰明的讀書人”的倡議。每天固定班級的讀書時間,每到這個時候,老師的示範作用尤其重要......老師拿自己喜歡的書來到教室靜靜地讀,首先給孩子做出榜樣。老師告訴孩子,讀書時間我們的教室就變成了圖書館,我們都變成了讀書人,在這個時間裡,我們就是要安安靜靜地讀書。就這樣,對於愛模仿的低年級孩子起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更會點燃起他們的閱讀情感。

    背景創設

    我們學校每個班都有一個小書架。老師號召班裡的孩子們把自己家裡好看的書帶到學校來,放在小書架上,成立班級的“小小圖書角”。這樣孩子們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好看的書,互相傳閱,達到資源共享。另外,平日裡,老師也要有意、無意地對孩子滲透一些閱讀的名言:“讀書能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書是知識的源泉!”、“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們每爬一級,就向美好生活更進一步!”、“我喜歡閱讀”……這種文化氛圍的薰陶作用也謂是“潤物細無聲”

    常規制訂

    閱讀是終身學習理念的一個支撐,要引導孩子養成這個好習慣,就要制訂一些常規活動,班主任在班級制訂的閱讀要求可以是:

    1.每天家庭作業後半小時的讀書時間。在這個時段裡,關掉電視、電腦,手拿一本書,靜靜地閱讀,讓自己沉浸在書的海洋裡;

    2.每週一節閱讀指導課;

    3.每月進一次書店。由家長帶著孩子到書店裡,翻閱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書籍。比如《吹牛大王歷險記》、《小學生枕邊書》......

    4.每月安排一些家庭親子讀書活動。如家長和孩子閱讀同一本書,然後就書中的內容進行交流,暢談自己的看法等。這些要求的佈置和落實一經展開,定期反饋。

    “採蜜卡交流”

    這是針對低年級閱讀情況實際,我自行設計的具有兒童特色的讀書筆記。採蜜卡的內容很簡單,包括這幾個內容:

    我的書本類別□童話寓言□世界名著□歷史地理□科幻小說□卡通故事□;我讀的書名是 ,書的主人公是 (怎樣的人)。卡上還可以配上相應的插圖等。每讀完一本書或一個故事,我就要求學生製作一張卡,相互交流,學生們覺得收穫特別大,興致也就更高了。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須有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所以,我們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不要急於求成,要有耐心和恆心,關鍵是在孩子心靈上播下讀書的種子,採取積極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堅持每天讀書,並將這一行為堅持下去,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孩子的自覺行動。

  • 2 # 國妝芳香冰姐

    一、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讓孩子喜歡閱讀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快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自覺地地去學習,去探索。學生只有對讀書感興趣,才會在閱讀方面有最好的收穫。

    1、向學生推薦閱讀的素材,激發閱讀的興趣。“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興趣。”因此,教師要向學生推薦那些內容健康、言辭優美、圖文並茂、有教育意義的讀物。如低年級學生喜歡的卡通類讀物,中高年級學生喜歡的故事性強的童話、神話、寓言、英雄人物故事等,讓學生在書中找到生活的樂趣,產生讀書的興趣。

    2、創設生動的情景和豐富的形式,激發閱讀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創設各種情景和形式,如精心設計導語,可以贏得“開門紅”的效果。如教學《松鼠和松果》一課時,可以先出示圖片:松鼠、松果,然後問:“你們認識它們嗎?看到它們,你想到些什麼呢?”學生的思維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都想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時,教者話鋒一轉:還是先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好勝好奇的孩子們被這一激,又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閱讀之中。

    3、有效利用各類評價,激發閱讀興趣。一是開展故事彙報活動,讓學生把課外閱讀到的故事,在班上講述,開展評比活動,激發學生多讀課外書,展示自己的慾望和興趣;二是利用語文課堂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評價,如,教師讀學生評,學生讀教師評,學生讀學生評,自己讀自己評等,透過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好的閱讀就是給人以藝術享受,從而產生把書讀好的慾望。

    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喜歡閱讀

    當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也就有了閱讀的慾望和動力,要想使閱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培養學生自覺讀書的習慣。培養自覺讀書的習慣就是要求學生把閱讀習慣化、生活化,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這種習慣的培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有明確的要求,一開始要作為學生每天必完成的作業一樣對待,如要求學生做到每天早晨、中午、睡前的時間擠出一點時間讀書,每次讀一點,每天讀一些,習慣也就成自然了;二是要考慮閱讀材料儘可能是學生喜歡的;三是要求家長配合,共同完成。

    2、培養讀書動筆的習慣。常言說的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讀書動筆的重要性。讀書動筆的要求包括“圈、點、勾、畫、寫”等。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在書中勾畫、圈點,有助於幫助抓住重點,深入理解;透過在文中批註或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學生的思想;對語文功底比較好的學生,還應當要求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寫簡短的讀書筆記。3、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閱讀是一項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邊讀邊思考,能讓自己在閱讀中處於主動的地位,讀得自覺,讀得深入,讀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閱讀的收穫就會更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這種習慣作為學生的一種素養來培養,如教學《草船借箭》,要解決“周瑜為什麼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這一問題,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勾劃出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語句或語段,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書,找出了以下內容:諸葛亮知道第三天有大霧(知天氣);返回時順風順水(知地理);知道周瑜心胸狹隘,妒賢嫉能,曹操謹慎多疑,魯肅忠厚守信(曉人心);諸葛亮具備了這些優勢,對完成十萬支箭的任務成竹在胸(會計謀)。找出了這些內容,對理解“諸葛亮神機妙算”也就找到了答案。

    4、培養使用具書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讀書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實際上是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愚困難不依賴別人的習慣,有的學生讀書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要麼會問老師或其他人,要麼置之不理,長期這樣,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收穫就大打折扣,以至於同一個字、同一個詞,學生見過幾次也不知其音不明其意。因此,語文教師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著手培養小學生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小學生在學完漢語拼音後,能夠而且有時需要利用工具書進行閱讀,語文教師適當的加以指導,多創造機會讓學生感受帶工具書閱讀的好處。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並利用手中的工具書解決閱讀中的困難,會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會利用工具書是一件愜意的事!

    5、培養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有利於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教師要把對學生的閱讀衛生習慣作為一種規範,並落實在閱讀課堂和課外閱讀中,這些閱讀衛生習慣包括: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不趴在桌子上看書,不躺在床上讀書;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默讀不出聲,朗讀要聲情並茂;不要養成邊讀書邊做小動作,邊讀書邊擺弄小玩意兒、吃零食、東張西望等陋習。由於小學生本身的身心特點,養成這一習慣有一定困難。但教師和家長一定要想盡辦法,不斷提醒兒童,必要時可以採取獎勵措施來強化這一習慣的養成。

    總之,在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有意識,有目的地逐步培養,要做到持之以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的興趣,最終讓學生喜歡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怎樣跑半程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