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文中鳥

    首先現在的孩子才一年級,年齡本身就比較小!

    本身就不懂什麼叫拖沓,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

    其次,孩子做事比較拖沓與其成長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孩子養成的這樣的壞習慣於家長平時的生活習慣,做事風格,以及他所接觸的人事是分不開的,良好的成長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條件。

    在者,不要一味地打罵體罰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收到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還是以教育為準!合適的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快的成長起來!

  • 2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最近總是有新進朋友問我:“孩子做什麼事都特別拖拉,該怎麼破?”

    往往我聽到這個問題,都會回問一句:“你有沒有不斷的催促他?對他說快一點快一點?”

    問問題的朋友都是理所當然的答:“他那麼拖拉,我當然得催他啦!不催他會更慢的!就是這麼催,也沒見他快一點呀!”

    當我聽到第三個第四個朋友這樣問我時,我真想不講任何道理,就先直接回復一句:“孩子們的慢慢慢,就源於你的催催催!”

    促使我寫這種文章的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剛剛提到的,周圍好幾個朋友都問我這樣的問題,想要改善解決。

    二是因為去年我家剛從這種慢慢慢催催催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解決辦法,並順利過渡了,很想分享很大家。

    根據朋友們反饋,孩子拖拉的事情,大多都集中在早上穿衣服慢、出門慢、吃飯慢、寫作業慢這四個問題上。普遍意義的拖拉,去解決難免是講道理,於實際操作幫助性小些,所以我從這關鍵的四件事上來分析每件事的含義、原因及應對辦法。

    其中,穿衣服慢、出門慢這兩件事,都是我去年經歷的。當時真是頭都要炸了。

    我們先分析一下原因。

    這兩件事,其實可以歸納為“不想出門”。家長覺得慢,是因為上學要遲到了,特長課快來不及了。如果父母是帶孩子們去玩滑梯,估計都不會有“出門慢”這種問題。

    所以,速度的快慢,是由孩子們主觀決定的,不是他們的能力所限。

    出門慢,其實是孩子們給我們很直接的傳達了一個資訊:不想上學。

    那麼,首先看一看這個事情是不是可以不做。上學,是不是可以不去?雖然現在有一小部分父母選擇在家裡自己教孩子,而不送去正規學校學習。但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依然是要求孩子必須上學的,包括我。

    上學,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是我們要不斷向孩子傳輸的概念。無論你是慢是快,或早或晚,學校都要去,書都要念。這是不容動搖的。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有什麼解決方法。

    關於穿衣服慢、出門慢,在我家我試過兩種方式:

    (1)規定上學時間,只要時間到了,無論狀態如何,馬上出門。(學正面管教前)

    (2)尊重孩子的節奏,相信孩子可以安排好早上的時間,孩子可以走的時候再走,無論遲到與否,責任由孩子自己承擔。(學正面管教後)

    這兩種方式,都沒有家長的催催催,但都可以達到讓孩子加快速度的目的。在這裡,我更推薦的是第二種。

    網路圖

    因為第一種只有規則,沒有愛和尊重。大人和孩子感受都很糟糕。

    我用這個方法的那一次,是前年我兒子淏仔還在幼兒園的一天,他早上就是不穿衣服,我提醒了也沒作用,於是就和老公商量好,並對淏仔說明白:“到七點半就出門,無論狀態如何。”當時,淏仔沒想到我們的堅決,以為在嚇唬他,依然沒穿。到七點半,老公強行把他抱出門,淏仔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哇哇大哭,邊哭邊說:“爸爸,我現在就穿衣服,現在就穿!”後來是爺爺把衣服追著送下去,在樓下穿上的。雖然這個方法也見效了一段時間,但真的感受很糟糕。到現在為止,我都記得淏仔那天大哭的聲音,想想都很心疼。

    第二種方式有愛有尊重,大人和孩子感受都特別好。孩子感受到了自由、選擇和權利,也感受到了父母的愛與幫助。父母也在這種改善中越來越輕鬆了。

    淏仔去年秋天上了小學,出門難的問題很嚴重。原因我後來思考過,是因為我們家長心態不同了,幼兒園玩玩鬧鬧,可小學是正式學習的開始,要遵守紀律不遲到。所以,他沒焦慮,我們先焦慮了。

    早上,淏仔起床稍晚一些,公公過去看看,讓他快一點,婆婆再過去看看,讓早點穿衣服,爸爸再過去看看,讓趕快下床,我呢也會過去看看,讓快點準備吃飯,要不然就遲到啦!

    早上的家裡,到處充滿著“快一點”“快一點”的催催催的聲音。開始幾天淏仔還好,催了就快一點。但是幾天後,淏仔就煩了,越來越慢,而且有時乾脆就坐那不動了。當他這樣時,或者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就發脾氣了:“發什麼呆?怎麼還不快點!遲到了!”或推或拉,趕緊弄好,送出門去。孩子終於上學去了,大人們在家長呼了一口氣。

    早上的情緒都很急躁,氣氛越來越不好,後來有時公婆催淏仔第一句時,淏仔就開始煩:“催催催,就知道催!”公婆也很委屈:今天我才剛剛說了一句呀。

    這就是慣性,這就是那段時間存在淏仔腦海中非常不愉快的感受,即使一句就可以觸發他的記憶,觸發他的不耐煩。

    我已經意識到淏仔對催促的反感,所以讓公婆別再操心淏仔早起的事,讓他們出去散散步。那時雖然催促的聲音少了,可是淏仔依舊慢慢慢,我也忍不住催兩句。

    到底如何改善這個問題?真的很感謝《正面管教》,在我最無助的時候遇到了它,深入的學習和領悟正面管教的理念後,我找到了治本的解決辦法。

    寒假開學前,我選擇了一個淏仔心情很不錯的時刻,和他坐下來好好聊了一次天。

    我對他說:“淏仔,我們上學期有的時候挺不愉快的,媽媽想做一些改變,讓我們的感受都能變得好一些。比如早上。”

    淏仔有點好奇:“媽媽,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說:“下學期就要開學了,媽媽想,以後的早上媽媽不催你,媽媽也和家裡人都說好了,誰也不催你,幾點出門,由你來決定,好不好?”

    淏仔眼睛一亮:“好呀!媽媽真是太好啦!”

    我又說:“媽媽相信淏仔能夠自己安排好早上的時間。如果萬一你忘記了時間,媽媽會提醒你一到兩次,至於上學是否遲到這件事,責任是需要你自己承擔的喲。遲到了會挨老師批評,媽媽會很心疼你的,不遲到就很開心啦,對不對?”

    淏仔點點頭:“媽媽,我會安排好的。”

    將真正信任孩子的心展示給孩子看,不是敷衍不是搪塞不是試探,真的從心裡面信任孩子。這種真實的信任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當下學期開學後,淏仔真的做的挺不錯的,第一週都沒遲到,當然我們也做到了沒有催催催,都是淏仔自己看著時間來的。

    可是,到第二週,表現開始反彈。淏仔有一天就不想起床了,平時都已經在飯桌上了,那天還在床上賴著。我走到他的臥室,提醒他:“淏仔,現在都快七點了啊。”多餘的話我一句都沒說,我要尊重我們之間的約定,我要做到不催催催,我給他的只是愛的提醒。

    那一天,在要出門的時間,他才開始坐上飯桌,一看到表就崩潰了:“媽媽!為什麼這麼晚啦!我上學要遲到啦!我要被老師批評啦!怎麼辦啊!嗚嗚嗚……”

    讓他自己承擔後果,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置身事外看熱鬧。父母是愛孩子的,尤其在孩子崩潰的時刻,要對他表達關愛,並提供幫助。

    我抱了抱他:“淏仔,媽媽知道你著急了,媽媽知道時間不多了,你先別哭了,媽媽和你一起想一想我們怎麼辦比較好。”

    淏仔一聽,果然停止了哭鬧。

    我說:“現在可能只有兩個選擇了。一個是你好好的吃飯,上學遲到些就遲到些吧。另一個是你吃幾口就去上學,不會遲到,但估計會餓。媽媽很想幫你,可是媽媽只能抱抱你,別的事媽媽都無法代替你做的。”

    淏仔愣了幾秒鐘,然後開始大口吃飯, 吃了幾口擦擦嘴,背上書包就決定去上學。此時,我雖然很心疼他真的會餓,但我說過責任是需要淏仔自己承擔的,我作為媽媽要保持堅定的一面,這樣孩子才會意識到快慢對於自己的意義,才會明白自己的責任感。

    果然,那一次以後,早上的我們又輕鬆了些,淏仔基本可以自己把握時間了。

    關於孩子慢慢慢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認清楚這件事的主人公是誰,原因是誰,需要負責任的人是誰。如果慢了遲了做不完了,會有什麼後果,孩子是否有能力承擔。

    當父母問了自己這些問題後,相信心裡會有個概念。然後在愛與尊重的條件下,與孩子一起商量辦法,讓和善與堅定並行,與孩子一起改善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掛麵怎麼做好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