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爍瑪企業管理諮詢

    惟有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天賦能力,才知道培養並應用自己的強項。惟有讀懂人的性格與行為的相互影響,才更瞭解怎麼與人相處。學習一套識人的系統工具,例如:Y&N數字心理學,DISC,等...

  • 2 # 點解青年

    謝邀,問題相對含糊,點姐只能透過蹩腳的閱讀理解在個人相對擅長的範圍解讀題意,內容會涉及新高考政策下選科、報專業以及規劃建議。【問題界定】此處預設選專業指的是大學本科專業,去年第一批00後已經參加高考,所以此處應該說的是今年以及往後的00後(2019屆後高中畢業生),題主指的“選專業,導向多元"理解是新高考落地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本科專業選擇,此前不太涉及導向多元,目前全國新高考14個省份/直轄市,所以只在此範圍內討論。另外,選專業是行動結果,新高考將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等級性考試”和“全國統一考試”,前二者自主招生、高職單招、綜合素質評價等其他升學途徑的同學,所以這裡先只討論“全國統一考試”=高考。希望我押對了這道題的意思吧哈哈哈……

    (一)擇業導向如何多元?

    2014年,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啟動,上海市和浙江省啟動新高考;2017年又啟動了第二批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4個省份試點。2019年4月23日,廣東、江蘇、湖南、湖北、河北、重慶、遼寧、福建等八省市統一發布本省份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實施。題外話,原本第三批是18個省份,目前公佈方案的有8個,不少人說這是新高考推不下去所以縮減了試點省份,但個人認為高考改革推進節奏穩健是個利好的現象。截止2019年,參加新高考有3屆畢業考生來自浙江省和上海市,也就是明年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試點的考生才會加入新高考“選專業大軍”,高考綜合改革的階段性效果究竟如何很快就能見真章。今年新增的8個省份就要等到2022年,而且他們在選科模式和招錄專業組合上與前面6個試點會有所不到,選什麼科決定大學讀什麼專業,這應該就是題主說的導向多元吧。

    【選科模式】

    (1)目標省份: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

    (1)目標省份:廣東、江蘇、湖南、湖北、河北、重慶、遼寧、福建

    【選課組合】

    (1)浙江省新高考獨家的選課組合:7選3

    注:浙江選考科目除了物理、化學、生物、還有一門資訊科技可選,從大類上來講屬於理科。

    (2)“6選3”20種組合: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

    (3)“3+2+1”12種組合:廣東、江蘇、湖南、湖北、河北、重慶、遼寧、福建

    【選課與專業錄取要求的匹配】

    (1)針對第一、第二批試點“6選3”模式可報專業比例:修物理可報專業範圍最廣

    (2)針對第三批試點“3+1+2”模式:清華與北大頂尖專業與選考科目匹配案例

    (二)不完全資訊動態博弈

    若“選上專業”表示博弈完成,那“選對專業”被定義為“贏”,沒選上適合並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定為“輸”,這應該說是零和博弈。【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以及對各個專業都無感的同學們。】然而“選對專業”只是人生的階段性重大決策,是未來成就學業、職業、生活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因此點姐認為題乾的“00後選專業”是不完全資訊動態博弈。怎麼說捏,從00年到10年出生的學生會陸續參與新高考,每年應屆生可以參考往屆前3年的官方報考資料來進行志願填報。

    但每年高分落榜、歐氣爆棚、郎有情妾無意的案例比比皆是,每年不同地方考題和招錄政策也會有調整,這個過程是動態不可控的。

    所謂的歷史分數也只是一個參考值,不同人群對學校和專業的主觀客觀資訊無法窮盡,其中主觀好惡更無法量化衡量,所以在資訊獲取和判斷上又是不完全的。

    此外,同樣考一個分數能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更是有無數種選擇,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在策略上你只能找到適合你的,沒有絕對“對”的。

    (三)理念:緩解焦慮,意願先行

    【下面是撒雞湯時間,大家可以把碗端出來了】這個大標題主要針對的是準高一的00後和他們的家長教師。斯賓塞.約翰遜曾經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學校、老師、家長因為新高考的到來而感到焦慮,畢竟新鮮的事物充滿了未知,這種情緒應該三方相互疏導疏導。只需要意識到改革的核心是核心素養的培養,不管執行效果如何,理念對孩子的長遠是有益的,就無需過度緊張,在關懷學生情緒上也是如此。

    此外,不管是個人還是監護人,生涯選擇上必須尊重當事人的意願,虎爸狼媽需要在關鍵時刻控制住自己的控制慾。現在00後已經是有自主行為意識的青年人,不論行為能力如何都要為自己的人生決定負責。點姐認為中國的孩子不缺乏認識知識的渠道,而是需要鍛鍊應對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有的學生可能成績很好,但每週還把衣服襪子帶回家讓父母洗,與他人為小事爭執不休,或孤僻寡言舉止怪異,多少大學生畢業時都會戲謔“謝室友不殺之恩”。青少年除了智商(科技和人文素養)之外,還有情商和逆商的培養。這個也應該包含在核心素養裡,孩子內心足夠寬廣和柔韌,在與對手博弈的同時獲得人生的共贏不是更好嗎?

    專業只有一個,但興趣可以很多。專業的選擇需要綜合瞭解學生的性格、愛好、成長環境,還有當時的政策、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趨勢。國外很多高中生家庭會提前做生涯規劃,從初中甚至更早地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探索內在和外在更多的可能性。未來對人才的要求絕對不是單一且標準化的,所以要贏得自我的博弈,前提就是讓選擇導向多元化,充分營造開放、合乎道德法律規劃的試錯/容錯空間。眾所周知,醫學生在成為正式醫生之前都需要經歷很漫長的病房實習和臨床操練,不讓孩子瞭解科室特徵和病理知識,就讓它直接上自己的手術檯給自己開膛剖肚,非傷即殘的機率會大大提高。(不知道大家能否GET我的意思,開始有點瞎扯了)

    (四)行動:多維評估,理性決策

    (1)開始重視生涯規劃。選科定專業,專業定就業。現在選錯專業不意味著孩子未來的人生就會安然失色,現在選專業未來也不一定有你當初想象得那麼美好和精彩。但如果你提前有意識地尋找和瞄準方向,那你在選專業這一步上就更加清晰,這是對自我的認識,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未來才有可能獲得什麼。(2)正確看待文化特殊性。無可否認,亞太地區學生在考學能力上有先天優勢,加上“高考大過天”的社會總動員,選專業對家庭、學校、地區各個子集而言都算得上的頭等大事,這是社會文化所決定的,且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的現實情況。00後可以選擇性參考內外部支援系統的建議,綜合判斷應對策略。內部就好比你的同學朋友、家長親戚、老師家教,那些都是熟悉和而瞭解你某一面的物件,外部就好比教育部門、學校培訓機構、社群組織、生涯規劃專家、媒體資訊報道,不怕枯燥看教育學論文也是可以的。

    (3)競爭與合作時刻在變換。佔位不同,你的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都不同,所以要意識到博弈關係的多變性。你在學校和其他同學競爭,和同步同學可能就是合作的;你在省內和其他學校在競爭,你和同鄉同學就需要相互促進;你在國際學界/商界/政界,和其他國家在競爭,你的同行就是和你站在一起的;如果你是一名世界公民,在全球你跟什麼在競爭呢?這個點姐也還沒想。

    -MAYBE CONTINUE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考會計研究生,有什麼好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