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63129561356

    孩子上幼兒園,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

    新生入園的家長,在激動中有著一絲的不安,擔心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影響孩子的正常入園。老生重回幼兒園的家長,卻有著暑假終於快要結束的解脫感。無論是新生還是老生的家長,我們都需要在孩子入園前切實地做好準備工作。

    家長都要做好哪方面的準備工作呢?

    首先,是孩子入園的物品準備工作,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提前準備好入園要用到的報名、學習及生活等相關物品;

    其次,是孩子入園的心理準備工作,家長需要提前對孩子進行入園前的正確引導和心理輔導,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然後,是孩子入園的生理準備工作,家長需要調整孩子的作息、飲食等生活習慣,幫助孩子入園後更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最後,是最重要的家長心態準備工作,家長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釐清家園之間的關係,配合幼兒園共同為孩子創造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新生入園和老生入園,在物品準備方面有所區別。新生因為是初次報名入園,所以需要準備證件內的物品,而老生回園,則只需要準備必要的生活物品。

    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的是,如果孩子就讀的幼兒園會統一配備的物品(如:床上用品、水杯、書包等),則無需準備。

    溫馨提示:

    1、衣服:給孩子準備的衣服不要一味追求時尚,不要購買配有金屬塑膠飾物的衣服,也不要給孩子穿帶有帽繩的衣服、有褲鏈的褲子。選擇衣物以舒適、穿脫方便為主,避免太緊或太送;

    2、鞋子:鞋子尺碼大小適宜,鞋底要軟,要輕便,以布鞋或旅遊鞋為佳,適合進行跑跳活動。

    3、其他:在某寶上購買姓名貼,給孩子的床上用品、書包上面貼上上姓名貼以區分,小玩具是否帶入園要遵守幼兒園的相關規定。

    由於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和在家的生活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新生入園前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生理訓練,以便於孩子更快速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而老生由於在家時間太長,在幼兒園形成的習慣和生活規律被打亂,也需要在入園前進行調整。

    新生入園生理準備:

    一、訓練孩子自己吃飯喝水: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再優秀的幼師也很難兼顧到每一個孩子。所以,孩子的吃飯喝水問題必須要學會自己解決,不能依賴幼師。

    二、訓練孩子自己大小便:引導孩子在感覺到便意尿意的時候就要及時如廁,萬不可因為貪玩而憋尿憋屎,這樣不僅影響健康,而且會讓孩子因為如廁不及時而尿溼褲子,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三、訓練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訓練孩子自己脫褲子、提褲子、穿褲子,耐心地幫助孩子學會自己脫鞋穿鞋,掌握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四、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有規定的入園、午休、離園時間安排,不像在家中那般隨心,為了讓孩子的生物鐘能夠符合幼兒園的作息規律,需要家長提前訓練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五、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幼兒園是個小型社會,不再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環境。孩子需要學會和身邊的每一個小朋友如何相處,平時家長要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公開活動,鼓勵孩子和陌生的小孩交朋友,並教會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基本原則。

    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幼兒園裡的生活由一日常規貫穿始終,規則是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基本前提,孩子需要學會尊重集體生活的相關規則,才能在幼兒園生活中有所成長。入園前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規則意識訓練,如吃飯前必須洗手、乘坐電梯先出後上保持安靜等。

    七、訓練孩子獨立入睡:睡眠對於孩子的成長髮育尤其重要,幼兒園裡會安排統一午睡,為了讓孩子適應,入園前家長應該杜絕哄睡的習慣,訓練孩子自己入睡,提前讓他透過影像檔案熟悉幼兒園的入睡環境。

    老生回園生理調整:

    一、生活作息調整:暑假期間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因家長的放鬆、寵溺而被打破,如果不在回園前進行調整,勢必會給孩子準時入園帶來很大的阻礙,早睡早起會讓孩子精神狀態更好。

    二、飲食習慣調整:孩子在園期間保持著良好的就餐時間和營養配餐的好習慣,但歷經暑假在家中的放縱,可能在回園時出現極度不適應,所以家長應該在家調整飲食,給孩子吃一些清淡、健康的食物。

    三、自理能力調整:長輩們的過分溺愛與縱容,使得不少孩子們丟棄了在幼兒園培養的生活自理能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入園前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恢復生活自理的好習慣,保障基本的集體生活能力。

    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們也不例外。暑假期間孩子相對寬鬆和愉悅的氛圍,加上父母更長時間的陪伴,會讓孩子對家庭和父母的依賴程度提升,從而給孩子入園和回園帶來障礙,所以,提前進行入園前的心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在得到幼兒園許可的情況下,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環境,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玩耍,這樣孩子就能做好入園的心理和思想準備。

    二、提前與幼師取得溝通:與孩子的老師提前聯絡好, 讓她和孩子有照面或影片會話的可能,這樣孩子入園時對老師的熟悉感,會幫助孩子更快速地安定下來。

    三、必要的入學心理干預:告訴孩子,入學是每個人人生的關鍵階段,爸爸媽媽也上過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和阿姨會像爸爸媽媽一樣愛你,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四、觀看相關影視資料:透過影音圖片檔案,讓孩子瞭解到幼兒園裡的生活,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期待,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五、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是他自己的事情:絕不能對孩子上幼兒園進行利益誘惑和補償,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是父母施加的任務。可施行階段性的激勵措施,但絕不再原則問題上妥協。

    六、去中心化社交心理: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每個孩子之間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更應該得到特殊照顧。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降低心理落差。

    上幼兒園,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家長秉持一個什麼樣的心態非常重要,這甚至決定了孩子在幼兒園裡三年所得到的成長。那麼家長到底應該具備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呢?

    一、相信幼兒園,相信幼師。

    既然選擇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和幼師,就應該選擇相信她們。雖然虐童新聞屢見不鮮,但那畢竟只是九牛一毛的個例,絕大多數幼師都是非常熱愛孩子的。如果家長不信任幼師,勢必影響孩子對老師的信服度,那麼幼師給到孩子的教育便會因為家長的不信任而大打折扣。

    比如在入園時,就應該把孩子交給幼師後坦然離開,而不是在四周伺機探視,反而會影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二、遵守幼兒園裡的規章制度

    身為一名家長,一定要遵守幼兒園裡出入園、接送等各項規章制度。因為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環境,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今天這個家長破例,明天這個家長破例,那麼幼兒園的管理就會一團糟,勢必會因此影響幼兒園的教學,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我們的孩子。

    三、不做甩手掌櫃,積極參與家園共育

    不要以為把孩子扔給幼兒園,自己便可以做甩手掌櫃什麼也不管。3—6歲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以性格、品德和習慣為主,這些教育必須要家庭和幼兒園之間協同,彼此相互配合,才能貫徹好。如果僅僅只是依靠幼兒園,那麼再優秀的幼師也無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不要對幼兒園裡的手工作業嗤之以鼻,更不要投機取巧。幼兒園裡佈置的作業都是希望你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而不是注重作業的結果。

    四、積極參加幼兒園裡舉辦的家長活動

    幼兒園裡為了做好家園共育,會經常舉辦一些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型別的活動,加強家園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父母們一定要放下工作,如約出席這類活動,切不可讓上一輩的老人家代替參與,這是對孩子成長的不負責任。

    五、不要過多幹涉孩子之間的矛盾

    千萬不要替孩子打回去,這是最粗暴也是最麻煩的處理方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大多可以由自己解決,絕大多數孩子並不會帶有主觀惡意,所以儘可能地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粗暴的出售干涉。

    六、磕碰也是一種成長,不要過分保護

    一個班級二三十個孩子,鬧騰起來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其實磕碰也是一種成長。3—6歲的孩子,手眼協調發展不完全,在磕碰的過程中會得到身體協調性的多重發展,不要因此就遷怒幼兒園和幼師。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000預算,如何組裝一臺含顯示器的全白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