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26843826069

    原則上勞動生產率水平只能在同質產品之間進行客觀比較,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勞動生產率比較一定基於特定價值判斷,這個判斷標準是工業品與農業品的相對價格關係。

    從全社會角度看,經濟發展就是各種各樣物品不斷從曾經的稀缺到逐步滿足人們需要並固化下來的過程,其中農業產品往往是最基礎、最重要、最優先的需求品,所以需求最早得到滿足,觸及需求剛性,而工業領域中有更多的產品處於發展過程中,即具有較好的需求彈性。在需求彈性產品和剛性產品的價格博弈中,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將成為抑制剛性產品相對價格的原因。假設農產品需求剛性,可以證明,如果農業技術進步促成生產力水平提高,這種進步的幅度越大,農產品價格下降速度越快,而且價格下行幅度是生產效率提升幅度的二次方。就是說農業生產者的個人利益將由於農業技術進步而受損,這就是一種所謂的貧困式發展。農業與工業的勞動生產率都是以相對價格關係為基礎進行比較的,這樣條件下,農業技術越進步,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越低。

    機械化程度、生產規模、階級剝削等等都不是農業利益受抑制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農產品的需求達到了需求剛性的程度。同樣的,傳統工業中所謂夕陽行業也是一樣的情況,不會因為他們機械化程度高、生產規模大就表現出高的勞動生產率。從另外一個方面看,農業以及傳統制造業這些剛性產品生產行業如果出現歉收、減產,那麼在自然競爭狀態下,其產品價格也會以更高階的速度上升,這個時候它們的“勞動生產率”就快速提高了。不過由於這些產品涉及國計民生,所以國家一定會出手平抑價格,所以,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對個人來說只要有條件,還是儘可能避免進入農業、傳統制造業這樣的領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社會或生活把你逼到了牆腳,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