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543554337

    書法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筆、墨、紙、硯,所以又稱“文房四寶”。 “筆墨精良,人生一樂。”優良的文具不僅對書法技能的發揮有幫助,同時在心理上也確實是一種享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書法技巧,實際上也包括如何充分掌握與發揮書法工具的效能與特長。不同書家由於使用不同效能的書寫工具,也就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要在書法上進行創新的探索,改進與變換書寫工具,應當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一、筆

    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毛筆,“宴天地之偉器”,它決定了中國書法的特性。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就是因為工具是毛筆,其文字是方塊表意漢字。明代屠隆說:“制筆之法,以尖、齊、圓、健為德。”

    “尖”“齊”“圓”“健”四個字既是選筆的標準,也概括了一支好毛筆的特性。

    尖——是指筆鋒尖。只有筆鋒尖,才可以寫出細的筆畫,重按筆鋒平臥於紙,又能寫粗的筆畫。因為筆鋒尖,則筆鋒可藏可露,若筆鋒不尖,就是禿筆。

    齊——指筆鋒鋪開時筆毫是齊平的。齊平能使筆鋒點畫圓潤,假如毛筆掉毛,就不齊,而成為“破鋒”。齊,可以保證中鋒筆法的運用。

    圓——毛筆的毛為圓錐形,所以毛筆又稱“筆錐”。刷子、油畫筆是扁方的,因此其線條筆觸就是扁的。善於用毛筆者,如米芾,其字“八面出鋒”,其線條點畫有立體感,即使“細如絲髮亦圓”,八面使轉自如,這就是圓的優越性。

    健——主要是指筆鋒的彈性。善於用筆者就是借筆鋒運轉之勢,或頓挫,或乘勢導之,表現節奏,表現張力,使點畫線條成為運動的痕跡,富有生命感與運動感。

    書寫工具中,最首要的就是掌握好毛筆 ,能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此非一日之功,要進行長期反覆的練習。

    毛筆中的羊毫、兔毫屬軟毫,狼毫、鼠須、鹿毫、豬毫等屬硬毫。兼毫是硬毫與軟毫的結合。毛筆的品名雖多,不外乎從筆毫的軟硬、筆鋒的長短、筆的大小去分類。種類不同的毛筆,書寫的點畫線條感覺也不同。

    對使用毛筆的大小來說,一般原則是大筆可寫小字,小筆不可寫大字。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大斗筆總不能寫小楷。因為小筆寫大的字,必然使用筆根書寫,雖筆法變化易於控制,然行筆勢弱,筆畫瘦削,顯露出“聲嘶力竭”之態。大一點的筆,寫小一點的字,雖線條簡約,卻易氣勢滿足。當然,功力深厚者,亦可不受此限制。

    硬毫、兼毫一般筆都不會太大,只有羊毫有大筆。宋以前毛筆以硬毫為主,王羲之書《蘭亭序》就是用鼠須筆,唐、宋人一般也用硬毫,明清之後羊毫才風行。長鋒羊毫固然有許多優點,但也不能過分誇大,不能以為鋒越長越好,或只有長鋒才能寫好字。

    至於初學書法者可用兼毫或軟毫,宜於練腕力。當然也不絕對,還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若學唐楷中的歐體字,則宜於兼毫或硬毫,顏體字宜於軟毫。顏體字鋒宜短,柳體字鋒宜長。優良的筆,硬毫能夠柔韌,柔毫又很勁健。

    毛筆的選擇保護,關鍵是筆鋒。買筆時筆頭有一段透明處,稱“鋒穎”,這一段越長越好。筆毛應當細膩柔順,毛粗而無鋒穎,其鋒必劣。新毛筆買回先用溫水浸泡開,每次用後必須將毛筆洗乾淨,吸走一部水分,將筆鋒理齊,然後放進筆筒或掛起來。保護得好,不僅能延長筆的壽命,而且會越用越順。新筆不用,要防蟲蛀,可於筆頭粘一點法蟲的粉末儲存。新筆柔軟,舊筆鋒健。禿鋒寫的字老健,缺點是不清晰,若筆鋒聚不緊,則其字難以收神。

    二、墨

    中國書法不用紅顏色、藍顏色等彩色來寫,認定用黑顏色的墨來寫,卻使人百看不厭,並有五色生輝之感。

    中國用墨的歷史很早,石器時代彩陶上的墨色紋樣,以及殷商時甲骨文中就有用墨書寫的,當然它不同於後世的“墨”,可能是一種天然的碳素顏色。但從戰國時的竹木簡來看,墨的質量就大為提高了。三國時魏韋誕以制墨著名於世,後世不乏制墨名家。安徽徽州所出徽墨最為有名,其中的曹素功、胡開文更是享譽至今。

    墨的種類分為松煙、油煙、松油煙、漆煙。它們的區別是:松煙用松枝燒煙製成,無光澤;油煙用桐油或菜油燒煙製成,有光澤;松油煙是兩者結合;漆煙光亮如漆。一般書法用墨以油煙、松油煙、漆煙為宜。墨的質量好壞,以呈紫色或青色為最好。制墨除了煙外,還加藥材,如丁香、麝香、龍腦、虎杖、鬱金等等。墨怕受溼,易脫膠,又怕日曬風吹,易千裂,因此儲存時須注意防曬防潮,使用時用紙裹於墨外,可延長墨的使用時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墨汁的生產有了很大進展。除了普通的墨汁之外,還有專供書畫使用的高階墨汁。墨汁的優點是方便簡易,特別是對寫大字,節約了許多磨墨的時間和精力。但墨汁也有兩個缺點:一是墨汁寫的作品,儲存的壽命不及磨墨寫的;其次是墨色的光澤及變化,也不及磨出的墨汁好。因此條件允許的話,寫正規的書法作品要用磨出來的墨,或在墨汁加水的基礎上再磨一磨,這樣墨氣較好。易出神採。

    三、紙

    紙傳說為東漢蔡倫所發明,實際上東漢以前已有紙了,不過普遍地使用是在魏晉之後。宋以前的紙,一般吸水性和滲化性不很強,明清後的宣紙吸水性和滲化性就很強了。

    紙也是書法的一個重要材料,所謂“紙墨相發”,才能增加書家的興致。書法的用紙可分兩種,一類是練習用紙,一類是寫作品用的宣紙。

    練習用紙。一般以有吸水性、略鬆軟為宜。寫大一點的字紙面不要太光滑,常用的有元書紙、毛邊紙等手工製紙。這種紙價格便宜,有利於練習筆法,增加腕力,熟悉墨法。練習書法忌用無吸水性、紙面平滑的機制紙,這些紙質偏硬,著筆滑,對練腕力不利,因墨水不能入紙,寫出來的線條也易生浮滑之病,且書寫時的心理狀態也缺乏輕鬆舒暢之感。用生宣紙來練字也不好,因為書寫者常要將注意力放在控制墨水的滲化上,筆法難以精到。

    書寫作品的紙,一般以宣紙為宜。宣紙因產生安徽宣城而得名。而現在浙江、四川等地也生產這種|生能的紙,都統稱為宣紙。

    宣紙分棉料、淨料、皮料三類,品種有淨皮、玉版、煮矽、羅紋、虎皮、珊瑚、雲田、泥金、蟬翼等。從大小規格上來說,有四尺、無尺、六尺、八尺乃至丈二等。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類。

    生宣——這種紙能使筆墨變幻莫測,有其他品種的紙所不能代替的效果。生宣因滲化水分厲害,初用時難以掌握,若熟練之後,則使筆法豐富厚重,墨色變化生動。熟紙寫成後與裱託後的效果接近,生紙則寫後常因墨跡而生皺紋,然裱託之後,則筆墨精神全出,面目一新。生宣中又分厚、薄兩種,厚紙稱夾宣,薄紙稱單宣。夾宣寫字,行筆易深厚,但難於飄逸。用以寫大字紙不易破,聚墨厚,能產生蒼鬱雄渾的效果,然書寫者要有入木三分的筆力才行。單宣紙較夾宣行筆易流暢,然墨色滲化極為敏感,因此要防止線條飄浮。

    熟宣——用礬膠制過的宣紙,紙性不化水,宜書小字。作中楷大字也能使筆法爽健精到,但易生單薄之病。同樣是不吸水的,但它與機制紙是完全不同的,因熟宣鬆軟易於行筆。

    半熟宣——就是介於生宣與熟宣之問的宣紙,兼兩者之長。這種紙對初用宣紙的人來說容易掌握。

    如果為了作品效果的需要,偶爾用其他的紙寫也未嘗不可。

    四、硯

    硯對於書法作品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然而硯卻有很大的賞玩價值。宋代蘇軾和米芾愛硯、賞硯成為佳話。古代文人雅士竟相藏硯,成為一種風尚。硯以廣東肇慶的端硯與安徽歙縣的歙硯最為精良。若其硯經名人之手,刻上銘文,就更為珍貴。

    好的硯不僅形制大雅,而且石質細膩潤澤,所以磨的墨質細,發墨快,不傷筆,墨汁在硯上也不易蒸發,有潤性。

    如今墨汁已被廣泛使用,書寫者對硯的選擇,首先要著重實用價值,只要求發墨快、蓄墨量多就行了。硯臺用後最好洗乾淨,加蓋,以防塵染。

    除了筆、墨、紙、硯外,寫書法的輔助工具還有幾種:

    墊氈——寫生宣要滲化,所以在宣紙下面要墊東西,可以墊有吸水性的紙,完全不吸水的紙不宜作墊紙。當然最好是用墊氈,氈要平,不宜太厚,有助於作書。

    鎮紙——寫作品、臨帖,沒有人幫助按紙的情況下一定要依靠鎮紙,要將紙按平壓牢,不使移動,才能運筆自如,力透紙背。鎮紙的作用不可忽視。

    水盂——開筆洗筆,以及表現墨色變化,都離不開水盂,需要的話還可備碟子用來調墨。

    印泥——書法作品的鈐印,印泥一定要講究一點,好印泥能與墨跡相映生輝,有提神醒目的作用。今日杭州、上海所出者,多可選用。

    印章——書法作品完成後,須落款鈐印。印章須由高手所治,而且不同形式的印章應多備幾方,以便滿足章法構圖變化的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胎動是什麼樣?什麼時候開始有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