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杉晉作,這個日本歷史上倒幕時期有名的“狂人”,有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氣概,在“尊王攘夷”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帶領下,長州藩的武士們掀起了倒幕的大潮。他可以沉湎於藝伎美妙的歌聲與舞姿中,也可以馳騁沙場指揮殺賊,當時仕人們對他有“醉臥美人膝,醒握天下權”的評價。
1830年9月,吉田松陰出生在長州藩。九年以後,高杉晉作在山口藩出生,這兩個人對日本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日本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前一位是最早系統地提出“尊王攘夷”思想,並且因為想要周遊列國而違反天皇禁令的軍事教育家;後者是一生風流倜儻、叱吒鐵蹄的一代騎士。這兩人也因“尊王攘夷”思想而緊緊聯絡在一起。
1839年9月末的一天,山口藩天氣晴朗。雖然已經近秋了,但是依然悶熱,一如當時日本的時政。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酒館裡坐著,看著窗外的秋日Sunny,到處呈現出一片寧靜。可是每個喝清酒的山口人都知道,在這平靜的表面下,暗湧著兇惡的波濤。
秋日海風帶著淡淡的鹹味吹拂著山口藩,而萩城下菊屋橫町的下級武士高杉春樹正在經歷著他這一生中從未有過的痛苦煎熬。他緊張而又有點興奮地在廊簷下來回走著,房間內傳出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叫喊,“一定是個兒子!”他在心裡一遍遍地對自己說,但是女人叫喊得如此痛苦,他的心也跟著疼痛起來。突然,一聲洪亮的哭聲劃破了秋季午後的悶熱,高杉春樹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他希望這次出生的是一個可以繼承高杉武士家族的兒子。等到產婆從產房中跑出來向他報喜的時候,他呆呆地笑了,果然天從人願,而高杉晉作這個早已想好的名字也脫口而出。
在高杉春樹看來,這個兒子將來註定是要做大事業的。他認為,在日本當前的這種亂世情境下,國家需要有一批英雄式的青年人物。因此他很用心地教導這個長子,從小就培養他的日本武士道精神,並將日本大和民族精神深深灌輸進他的腦海。
高杉晉作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將他送到當時最負盛名的藩屬學校明倫館就讀。1857年,父親又將他轉到了吉田松陰的門下,學習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軍事學理論。也是在此,吉田松陰頑強的探索精神、對幕府腐朽政治的猛烈攻擊、學以致用的主張和教育平等的思想,對高杉晉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59年,由於松陰死於“安政大獄”事件,高杉不得不離開吉田私塾,到江戶的幕府所開設的學校去學習西方知識。松陰的死讓高杉更加看清了幕府統治的黑暗,此時他作為西海狂士的形象已經基本顯現,其“尊王攘夷”意識已經成熟,表現在他於江戶學習期間寫給長州藩的家老益田彈正的一封信,主張日本必須富國強兵。他提出的“富國之本在於節儉”、“富國之末在於中國產”、“強兵之本在於統一人心”、“強兵之末在於使兩州(周防和長門)之人學習洋術”等主張深得世人讚歎,高杉晉作逐漸走入了倒幕的核心位置。
1860年,高杉晉作開始拋開純理論,接觸實踐,進入軍艦教授所學習航海術,並遵從松陰老師的建議到東北地方去遊學。遊學過程中,他先後認識了會澤安、加藤有鄰、佐久間象山和橫井小楠等一批有識之士,大大開闊了眼界。從此以後,他開始批判日本舊的儒學與國學,提倡實學,熱情地學習和傳播洋學,開始踏上了向西方資產主義文明學習的道路。
從東北地方遊學歸藩後,晉作擔任了明倫館的學官,並由於表現優秀,被藩世子提升為江戶藩邸的小侍從。1861年,藩主允許晉作到海外視察,並於1862年派他前往中國。在中國,太平天國和清政府的對抗運動深深影響了高杉晉作,使他深切地認識到英、法、美等發達國家之所以成為瓜分別人的列強,關鍵在於他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於是,在歷經了6個月的海外視察以後,高杉晉作一回到長崎,就自作主張地匆忙代表本藩與荷蘭商人草簽了購買軍艦的協定。可惜不僅遭到了藩裡的拒絕,還淪為笑柄。
高杉晉作回日本的第二年,他的這種超前意識就得到了應驗。1863年,在長州藩、山口藩等地“尊王攘夷”運動的推動下,孝明天皇發出了攘夷赦紙,掀起了日本“攘夷”的狂潮。在天皇宣佈攘夷運動的當天,以長州藩為主的攘夷大軍就對經過下關海域的外國商船進行了猛烈攻擊,短短半個多月,分別讓美、法和荷三個海上強國大大地震驚了一番。
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瘋狂的報復。1863年7月,美國、法國分別派出了重火力艦隊到下關地區進行報復,不僅徹底摧毀了日本在下關地區的海上勢力,連下關地區的陸上炮臺也幾乎被摧毀殆盡。法國還登陸佔領了前田、壇浦等處炮臺,並燒燬了沿途村莊。儘管長州藩志士們拼死抵抗,但因實力懸殊,損失巨大,長州藩風雨飄搖,處在了被侵佔的邊緣。
此時,幕府為了與外國講和,也極力批評長州藩的作為。在這種情況下,長州藩起用了當時正剃髮隱居於萩市的高杉晉作,叱吒風雲的一代騎士就以這種臨危受命的形式登場了。
1863年7月18日,長州藩起用高杉晉作,19日,高杉晉作於藩正規軍之外,又組建了非正規的奇兵隊。組建奇兵隊的過程中,吉田松陰的平等思想在高杉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高杉在招納隊員時,不論身形與身份,憑才而取,而參加奇兵隊的一般是自願前來報名的農民、商人和手工業者,最多的是藩內最下層的武士。因為在高杉看來,上層武士是沒有用處的,他們只知錦衣玉食,平日裡花天酒地,關鍵時刻既無體力也無智力。奇兵隊的服裝也體現了尊攘派學習西方的原則,服裝、武器、操練都採取了效仿西歐各國的方式。奇兵隊在組建後,立即將矛頭對準了“對內專制,對外妥協”的幕府統治。
奇兵隊發展很快,到1864年時已經達到了4000多人,並且得到了很多豪農豪商的支援。針對奇兵隊日漸強大的氣勢,幕府方面也組建了新選組,並且新選組於1864年7月在京都守護職指揮下,一舉消滅了聚集在京都池田屋的尊攘派地下組織,這就是有名的“池田屋事件”。這次事件激怒了奇兵隊,8月,奇兵隊在真木和泉與久坂玄瑞的領導下,向京都開進。高杉晉作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放棄了向藩主報告的義務而奔向京都,就因這個緣故,他被判為脫藩罪,關進了萩市監獄。
因禍得福,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高杉才躲過了一劫。8月19日夜,真木和泉與久坂玄瑞帶領一部分奇兵隊開始攻擊京都皇宮的蛤御門,並與守門的會津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不料遭到側面的薩摩伏兵突然襲擊而失敗。真木和泉與久坂玄瑞等尊攘派領導人大多被殺或自殺死去,而高杉因被關進監獄而未能參加此戰。
此後,幕府保守派加大了對尊攘派的迫害。1865年1月14日,稍作調整的高杉晉作在下關功山寺舉兵,列舉了保守派的罪惡,呼籲人民同心協力,挽救國難,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援。1月28日,高杉晉作與伊藤博文一起帶兵迅速攻佔了下關伊崎會所,奪取了大量軍費和武器彈藥,緊接著在2月1日,發表了“討奸檄”,與保守派軍隊決戰於繪堂,一舉奪取了藩政權。
倒幕派掌權後,高杉晉作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他破除封建門閥和身份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材;改革軍事制度,實行軍備近代化;大搞開港貿易,發展工業等一系列改革,實施“富國強兵”、“殖產興業”、“開港貿易”的近代化方針。這些措施使長州藩作為“割據倒幕”基地而日益鞏固和發展。
當然,幕府不可能放任尊攘派如此目無國法、目無統治地發展,先後發起了幾次征討戰,可以說長州藩是在幕府的嚴厲打擊和高杉晉作奇兵隊的保護下,磕磕絆絆地成長起來的。其中在1866年夏,幕府發動的第二次徵長戰役中,高杉晉作吟著“赫赫東藩八萬兵,襲來屯在浪華城,我曹快死果何日,笑待四鄰聞炮聲”的詩句,指揮了大島和小倉反擊戰,並使長州藩方面取得了徹底勝利,可見這位鐵蹄騎士的大智大勇。
正當尊攘派的改革逐步取得勝利,明治維新勝利的曙光在向他招手時,這位叱吒戰場,呼風喚雨,年僅28歲的騎士卻因為肺結核於1867年5月17日,在下關新地病逝了,被葬於奇兵隊的駐地吉田,走完了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高杉晉作和他的奇兵隊為日本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因而被深深地刻在了日本歷史的碑文中。奇兵隊的出現,開創了日本新式軍隊的歷史,帶動了其他如“農民隊”、“力士隊”、“先鋒隊”、“八幡隊”、“集義隊”、“義勇隊”、“荻野隊”和“游擊隊”等幾十種民眾武裝的出現,並最終成為了倒幕維新運動中可靠的武裝力量。
高杉晉作,這個日本歷史上倒幕時期有名的“狂人”,有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氣概,在“尊王攘夷”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帶領下,長州藩的武士們掀起了倒幕的大潮。他可以沉湎於藝伎美妙的歌聲與舞姿中,也可以馳騁沙場指揮殺賊,當時仕人們對他有“醉臥美人膝,醒握天下權”的評價。
西海的狂人騎士1830年9月,吉田松陰出生在長州藩。九年以後,高杉晉作在山口藩出生,這兩個人對日本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日本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前一位是最早系統地提出“尊王攘夷”思想,並且因為想要周遊列國而違反天皇禁令的軍事教育家;後者是一生風流倜儻、叱吒鐵蹄的一代騎士。這兩人也因“尊王攘夷”思想而緊緊聯絡在一起。
1839年9月末的一天,山口藩天氣晴朗。雖然已經近秋了,但是依然悶熱,一如當時日本的時政。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酒館裡坐著,看著窗外的秋日Sunny,到處呈現出一片寧靜。可是每個喝清酒的山口人都知道,在這平靜的表面下,暗湧著兇惡的波濤。
秋日海風帶著淡淡的鹹味吹拂著山口藩,而萩城下菊屋橫町的下級武士高杉春樹正在經歷著他這一生中從未有過的痛苦煎熬。他緊張而又有點興奮地在廊簷下來回走著,房間內傳出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叫喊,“一定是個兒子!”他在心裡一遍遍地對自己說,但是女人叫喊得如此痛苦,他的心也跟著疼痛起來。突然,一聲洪亮的哭聲劃破了秋季午後的悶熱,高杉春樹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他希望這次出生的是一個可以繼承高杉武士家族的兒子。等到產婆從產房中跑出來向他報喜的時候,他呆呆地笑了,果然天從人願,而高杉晉作這個早已想好的名字也脫口而出。
在高杉春樹看來,這個兒子將來註定是要做大事業的。他認為,在日本當前的這種亂世情境下,國家需要有一批英雄式的青年人物。因此他很用心地教導這個長子,從小就培養他的日本武士道精神,並將日本大和民族精神深深灌輸進他的腦海。
高杉晉作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將他送到當時最負盛名的藩屬學校明倫館就讀。1857年,父親又將他轉到了吉田松陰的門下,學習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軍事學理論。也是在此,吉田松陰頑強的探索精神、對幕府腐朽政治的猛烈攻擊、學以致用的主張和教育平等的思想,對高杉晉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59年,由於松陰死於“安政大獄”事件,高杉不得不離開吉田私塾,到江戶的幕府所開設的學校去學習西方知識。松陰的死讓高杉更加看清了幕府統治的黑暗,此時他作為西海狂士的形象已經基本顯現,其“尊王攘夷”意識已經成熟,表現在他於江戶學習期間寫給長州藩的家老益田彈正的一封信,主張日本必須富國強兵。他提出的“富國之本在於節儉”、“富國之末在於中國產”、“強兵之本在於統一人心”、“強兵之末在於使兩州(周防和長門)之人學習洋術”等主張深得世人讚歎,高杉晉作逐漸走入了倒幕的核心位置。
亂世出英雄1860年,高杉晉作開始拋開純理論,接觸實踐,進入軍艦教授所學習航海術,並遵從松陰老師的建議到東北地方去遊學。遊學過程中,他先後認識了會澤安、加藤有鄰、佐久間象山和橫井小楠等一批有識之士,大大開闊了眼界。從此以後,他開始批判日本舊的儒學與國學,提倡實學,熱情地學習和傳播洋學,開始踏上了向西方資產主義文明學習的道路。
從東北地方遊學歸藩後,晉作擔任了明倫館的學官,並由於表現優秀,被藩世子提升為江戶藩邸的小侍從。1861年,藩主允許晉作到海外視察,並於1862年派他前往中國。在中國,太平天國和清政府的對抗運動深深影響了高杉晉作,使他深切地認識到英、法、美等發達國家之所以成為瓜分別人的列強,關鍵在於他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於是,在歷經了6個月的海外視察以後,高杉晉作一回到長崎,就自作主張地匆忙代表本藩與荷蘭商人草簽了購買軍艦的協定。可惜不僅遭到了藩裡的拒絕,還淪為笑柄。
高杉晉作回日本的第二年,他的這種超前意識就得到了應驗。1863年,在長州藩、山口藩等地“尊王攘夷”運動的推動下,孝明天皇發出了攘夷赦紙,掀起了日本“攘夷”的狂潮。在天皇宣佈攘夷運動的當天,以長州藩為主的攘夷大軍就對經過下關海域的外國商船進行了猛烈攻擊,短短半個多月,分別讓美、法和荷三個海上強國大大地震驚了一番。
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瘋狂的報復。1863年7月,美國、法國分別派出了重火力艦隊到下關地區進行報復,不僅徹底摧毀了日本在下關地區的海上勢力,連下關地區的陸上炮臺也幾乎被摧毀殆盡。法國還登陸佔領了前田、壇浦等處炮臺,並燒燬了沿途村莊。儘管長州藩志士們拼死抵抗,但因實力懸殊,損失巨大,長州藩風雨飄搖,處在了被侵佔的邊緣。
此時,幕府為了與外國講和,也極力批評長州藩的作為。在這種情況下,長州藩起用了當時正剃髮隱居於萩市的高杉晉作,叱吒風雲的一代騎士就以這種臨危受命的形式登場了。
高杉與奇兵隊1863年7月18日,長州藩起用高杉晉作,19日,高杉晉作於藩正規軍之外,又組建了非正規的奇兵隊。組建奇兵隊的過程中,吉田松陰的平等思想在高杉身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高杉在招納隊員時,不論身形與身份,憑才而取,而參加奇兵隊的一般是自願前來報名的農民、商人和手工業者,最多的是藩內最下層的武士。因為在高杉看來,上層武士是沒有用處的,他們只知錦衣玉食,平日裡花天酒地,關鍵時刻既無體力也無智力。奇兵隊的服裝也體現了尊攘派學習西方的原則,服裝、武器、操練都採取了效仿西歐各國的方式。奇兵隊在組建後,立即將矛頭對準了“對內專制,對外妥協”的幕府統治。
奇兵隊發展很快,到1864年時已經達到了4000多人,並且得到了很多豪農豪商的支援。針對奇兵隊日漸強大的氣勢,幕府方面也組建了新選組,並且新選組於1864年7月在京都守護職指揮下,一舉消滅了聚集在京都池田屋的尊攘派地下組織,這就是有名的“池田屋事件”。這次事件激怒了奇兵隊,8月,奇兵隊在真木和泉與久坂玄瑞的領導下,向京都開進。高杉晉作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放棄了向藩主報告的義務而奔向京都,就因這個緣故,他被判為脫藩罪,關進了萩市監獄。
因禍得福,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高杉才躲過了一劫。8月19日夜,真木和泉與久坂玄瑞帶領一部分奇兵隊開始攻擊京都皇宮的蛤御門,並與守門的會津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不料遭到側面的薩摩伏兵突然襲擊而失敗。真木和泉與久坂玄瑞等尊攘派領導人大多被殺或自殺死去,而高杉因被關進監獄而未能參加此戰。
此後,幕府保守派加大了對尊攘派的迫害。1865年1月14日,稍作調整的高杉晉作在下關功山寺舉兵,列舉了保守派的罪惡,呼籲人民同心協力,挽救國難,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援。1月28日,高杉晉作與伊藤博文一起帶兵迅速攻佔了下關伊崎會所,奪取了大量軍費和武器彈藥,緊接著在2月1日,發表了“討奸檄”,與保守派軍隊決戰於繪堂,一舉奪取了藩政權。
倒幕派掌權後,高杉晉作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他破除封建門閥和身份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材;改革軍事制度,實行軍備近代化;大搞開港貿易,發展工業等一系列改革,實施“富國強兵”、“殖產興業”、“開港貿易”的近代化方針。這些措施使長州藩作為“割據倒幕”基地而日益鞏固和發展。
當然,幕府不可能放任尊攘派如此目無國法、目無統治地發展,先後發起了幾次征討戰,可以說長州藩是在幕府的嚴厲打擊和高杉晉作奇兵隊的保護下,磕磕絆絆地成長起來的。其中在1866年夏,幕府發動的第二次徵長戰役中,高杉晉作吟著“赫赫東藩八萬兵,襲來屯在浪華城,我曹快死果何日,笑待四鄰聞炮聲”的詩句,指揮了大島和小倉反擊戰,並使長州藩方面取得了徹底勝利,可見這位鐵蹄騎士的大智大勇。
正當尊攘派的改革逐步取得勝利,明治維新勝利的曙光在向他招手時,這位叱吒戰場,呼風喚雨,年僅28歲的騎士卻因為肺結核於1867年5月17日,在下關新地病逝了,被葬於奇兵隊的駐地吉田,走完了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高杉晉作和他的奇兵隊為日本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因而被深深地刻在了日本歷史的碑文中。奇兵隊的出現,開創了日本新式軍隊的歷史,帶動了其他如“農民隊”、“力士隊”、“先鋒隊”、“八幡隊”、“集義隊”、“義勇隊”、“荻野隊”和“游擊隊”等幾十種民眾武裝的出現,並最終成為了倒幕維新運動中可靠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