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影映畫

    這部電影很像最近大熱的中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

    兩部電影都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且都非常貼近現實,試圖關注絕症患者等邊緣人群的社會問題。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於2013年北美上映,隨後就在當年的頒獎季橫掃,先後獲得了大大小小41個獎項,並在第86屆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上,包攬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等三項大獎。

    然而這樣一部震撼了好萊塢的神作,卻只用了25天就拍攝完成。

    而且由於預算緊缺,拍攝期間全程使用單鏡頭手持拍攝,並且沒有任何補光工具輔助。

    但即使製作條件捉襟見肘,但導演卻透過完美的劇本和幾位主演精彩絕倫的表演,將一段美國80年代的艾滋病人抗爭史近乎無瑕地放到了我們的眼前。

    電影的最大成功之處離不開影片中的兩位主創的精湛表演,尤其是飾演男主角羅恩的馬修·麥康納完全是用生命在表演。

    為了飾演好這位身患絕症的癮君子形象,他瘋狂地減掉近50斤體重,幾乎是瘦到面目全非,最終憑藉影片中的入木三分的表演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影帝。

    牛仔競技選手羅恩是一名癮君子和恐同者,他不幸地被診斷出感染上艾滋病毒,被告知只有30天可以活。為了活下去,羅恩透過走私的方式從世界各地搞到一批抗病毒藥物,羅恩在他的女醫生艾芙·塞克斯以及另一位病人雷恩的幫助下,逐步創立起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電影的迷人之處在於——

    它雖然聚焦的一幫特殊邊緣人群,但導演卻沒有堆苦難,反而講述的是一段在絕望中奮力求生的故事。

    導演塑造了一位不完美的非典型英雄形象,無論是羅恩的走私行為還是因為好友死亡而大鬧醫院的行為,因為背後的人性光芒而變得熠熠生輝。

    尤其是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先後兩次出現了主角鬥牛的意象,暗示了主角對於命運的抗爭,

    鬥牛是一種需要極大勇氣和耐力的競技運動。狂怒的牛拼命想甩掉身上的鬥牛士,而鬥牛士則要耗盡所有力氣與這種龐大的力量做殊死抗爭。

    就像始終抗爭不屈的羅恩一樣,在顛簸不堪的牛背上緊握生命的韁繩,那是逼入絕境的奮力一搏。

  • 2 # 職業影迷牛哄哄

    很有底層氣質的一部電影,故事和人物都非常出色。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講述了患上艾滋的羅恩在藥監局的不作為下自己賣藥救人成為一名英勇的反抗者。 電影的主控思想非常清晰,就是在揭露藥監局和資本家的冷血無情,而配角的特殊身份也只是符合現實背景,捎帶出來的資訊。 這個故事最打動人的一點在於主人公羅恩的變化。一是對敏感群體的態度,二是無賴到英雄身份的轉換。他是一個普通甚至品性惡劣的德州底層白人,他的動機是讓自己活命以及賺錢。這樣的人,誤打誤撞卻做了英雄做的事,幫助了不少死亡邊緣的底層人。如此這般,人物的真實性就比符號化的英雄要好的太多了。

  • 3 # 風275561387

    如果這部電影傳播的廣點的話就沒有《我不是藥神》的事了,雖然《我》說是改編現實中的事,但如果你兩部都看過的話就會覺得他只是低配版的,也許是政治方便在國內很難有太過火的言論,但在演員表演上雙方不是一個等級的,《達》的男主和男配合的表演,特別是特寫下的表情變化,最少說下男主瘦成那個鬼樣是要演這特意瘦下的,沒有用特效。而《我》宣傳中也強調男主特意瘦下多少多少,看下兩部男主拍電影前後的照片對比就是雙方的差距

  • 4 # 迷影生活

    美國經典的文藝片很多,個人比較偏愛的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2014年奧斯卡的大贏家,片中男主和男配憑藉精湛的演技和自虐式的減重再次重新整理觀眾的新認知,其他臺前幕後的製作周邊也為人稱道,的確實至名歸。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將艾滋病至於人性、社會風氣、醫療制度等框架下進行探討。

    男主角意外患病,在當時被認為是隻有同性戀才會得艾滋的風氣下,被瞬間歧視和奚落。

    這種因人性的無知和恐懼引起的冷漠,讓男主角也成了被孤立的少數群體——正如他曾經非常瞧不起的同性戀一樣。

    所以當他拿到緩解艾滋病的藥方時候,也只有與同是社會弱勢群體的有異裝癖的男配為伍。

    由此,由兩位艾滋病病人建立,為艾滋病病人治療的俱樂部產生。

    憑藉世界範圍內的藥品走私網路和每個月400美金的會費,男主角開上了凱迪拉克,還可以與自己心儀的女生共享昂貴的晚餐。

    晚餐時昏黃的燈光和迷離的眼神,是電影中不多的純粹溫情畫面,男主角講述了自己的過去,並將母親的畫作送給女醫生,對於生命一直是倒計時的男主角來說,唯有祝福女醫生,好好享受人生。

    然後,劇情繼續直轉,俱樂部被查,全球的藥品供應網路受阻,男主的現金流被切斷,但艾滋病患者的用藥需求無法被抑制,於是更多的艾滋病患者聯合起來,聲援男主角。

    無論這樣的力量是否渺小,是否有用,艾滋病群體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依然有生存的權利和表達自己的權利,他們的聯合和互相支援,是這一群體被社會正視,被社會改觀的開始。

    這條路很長,但必須要有人,有越來越多的人,一直堅持走下去。

    在艾滋病患者中,還有更小的一個群體——同性戀,他們被社會視為變態,被家人視為汙點。

    即便是在艾滋病群體內部,也被其他恐同病人歧視,這在男主角的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女裝的男配角,是片中很徹底的悲劇角色。他一直很努力的要活得開心,也有男朋友始終陪伴左右,但最後還是非常痛苦的死去。沒有得到父親的理解,也始終沉溺在吸毒自虐的陰霾中,相較於男主角積極而強勢的不斷抗爭,男配角的人生,演繹的是另一種悽美和無望。

    影片的後半段,是男主角主動打官司的身影,證明這種救人方式是不違法還是證明合法都需要按照主流社會的規則進行定義,也就是訴諸現代文明標誌的法律。

    歷史的弔詭就是如此,現實總是出現法律關照不到的範圍,而法律的健全需要時間,那活在現實中的這些群體呢,他們必定是等不到法律健全。

    他們的結局只有毫無意義的死去嗎?這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一種答案。儘管最終以男主角為首的艾滋病患者敗訴,但他依然靠自己找到的藥物維持了將近十年的生命。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一部足夠剋制和冷靜的作品,沒有煽動不必要的情緒和渲染過多的感情。

    也不會將人物塑造為全人或者楷模,這種人性的掙扎、失敗和大環境小人物的人生軌跡,顯然不至於讓21世紀的大多數普通人產生心有慼慼焉的共鳴,但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都會讓我們覺得真實。

    也正是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

  • 5 # 匹諾曹文字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讓·馬克·瓦雷2013年上映的作品,最近口碑爆棚的《我不是藥神》,與這部電影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兩部電影的故事同樣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當死亡突然降臨時,無論是愛好特殊的同性戀,還是淫亂的癮君子,他們無非就是一個,想要活下去的普通人而已,當生命鮮活的存在時,我們很少感覺它是如此美好,但當它即將逝去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它從沒有這麼讓我們留戀,無論是《我不是藥神》,還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它們都觸碰著我們脆弱的神經。因為它們說出了我們內心的聲音,它把社會的一部分陰暗面呈現給我們,它質疑了現存的制度。

    不是人們喜歡看黑暗,而是人們懼怕黑暗,人們真正喜歡的是在黑暗中,迸發出的人性的光輝,當我們生存的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時,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夢想都是空談。

    當電影中的羅恩說我還不想死的時候,那是每一個身患絕症的患者。心中最想要喊出來的話,窮人富人,壞人好人,失敗者成功者,他們也都曾經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每一個普通的個體在面臨被動的死亡時,都沒辦法完全冷靜。

    如果規則連最人基本的生存權利都無法保障,那規則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如果規則阻礙人們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那這個規則僅僅是用不合理就能搪塞過去嗎?但願規則的建立者不要成為合法的藥販子,有些藥治病,而有些藥誅心,有人說,規則是為了,保障大部分人的生存,但這句話本身就是有一定矛盾的,規則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規則不應該是消滅差異個體,只留下普適個體的存在,很明顯,這是一種人為規則不合理所造成的不公平。

    揭露醜陋從來都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最善意的初衷,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對一個人來說都是他的全世界,如果他的全世界都塌了,我們還如何苛責他,去容忍這個世界的不公平,畢竟,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薯栽秧後,用什麼除草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