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陶媽說
-
2 # 新新資訊網
買的基金多或者少不代表什麼,最主要是要賺錢。開始買的多也有好處。你就會學得更快。因為你會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而且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上,思路是對的。你現在要做的是優勝劣汰。把好的留下,把差的慢慢剪掉。
-
3 # 周遊各維度
首先你要明確一個道理,基金不是買得多就會賺得多。
對於一個投資老手來說,持有35只基金都不算是一個小數目,何況你是理財小白,你買了這麼多以後,你是否能夠一一跟蹤他們的漲跌情況,並做出合理判斷?
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也沒有這樣的知識面,更沒有絕佳的擇時能力,建議你不要買這麼多基金。
第二,你可以根據現在手上基金的情況,選擇那些已經盈利的賣出一部分及時止盈。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是說,如果你投出了1萬元買了35只基金,其中有一半現在賺錢了,你可以先把賺錢的那些落袋為安。
如果這隻基金虧錢的話,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賣或者是繼續持有,等待更好的時機賣出。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對於普通人來說,投資基金最好的方式就是指數定投。
雖然買賣基金比買股票來說更加的安全,但是買普通的基金還是要根據基金經理的操作情況來獲得盈利。而指數基金則不同,它不依靠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而是複製整個市場的收益率,風險和收益由整個市場決定。
指數基金有三大優點:
滅絕人性。也就是說不可能有老鼠倉存在,不可能發生基金經理道德敗壞或操作不當而使你的基金受到損失。永垂不朽。可以說流水的公司鐵打的指數,如果有哪隻成分股變化了,不符合股規則的股票會被其他公司的股票替換,所以說和某個公司的成長衰敗不相關。笑到最後。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普通人能打贏市場的唯一辦法也是最好辦法,就是定投指數基金。當你能夠堅持數10年20年甚至30年如一日的定投指數基金,再加上覆利的魔法,你會收穫一筆難以想象的財富。如果你在30歲的時候,每月投286元,能達到12%的複合年化率,到60歲時你就能有100萬。這就是定投指數基金的魔力。
-
4 # 股民地蛋
基金不能亂買,我根據我自己得經驗分享下基金應該怎麼買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一般以15%的淨值回撤來判斷,如果能接受下跌15%以上,可以算作激進型投資者,不能責是穩健型投資者
穩健型投資者適合:債券型基金,比如鵬華產業債。股債混合型中偏穩健的基金,比如譚昌傑的廣發趨勢。
其次,如果是激進型投資者,理財小白的話,最好的基金買入方法就是定投指數基金,比如滬深300等,定投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平滑成本
然後,如果還想再激進一些,可以定投一部分行業主題基金,以科技,醫療,消費的主題基金為主,或者定投一些比較好的綜合性基金比如萬家行業優選,工銀文體產業等。
所以,理財小白的話,定投滬深300或者滬深100etf為主,再加科技醫療消費每個行業精選兩隻基金為輔,一共買七八隻基金就可以了
-
5 # 準富一代
買幾百個也沒問題,基金簡單,分散中長線投資就是讓你多買!你可以逆向操作,學習機構!取消定投,保持左側交易!意思就是隻買跌,只補倉!開倉小一點,廣撒網!買後就漲的,20%收益左右清倉!買後就跌的,跌5%到10%之間補一次!如果還跌,繼續補!因為別人右側交易大多重倉,而且還保持定投,如果都買在漲勢上只會加高成本!所以大多手裡會留資金,但你多買基金可開幾十個小倉!全部資金殺入!掙錢的賣掉,這就是芝麻!補倉的會慢慢補成重倉待漲!這就是西瓜!
-
6 # 莊小白全民投資大趨勢
2021年1月8號,最火的白酒消費和新能源,軍工都有大跌!醫療醫藥跌得不多,當然我自己也是小白也買了這些熱門板塊!1月8號有多少朋友買其他板塊賺錢了?有多少朋友虧錢了?虧多少?明明指數跌得不多,基本都去漲那些估值低的甚至冷門板塊了,熱門卻有大的調整,1月11號看漲還是看跌呀?
-
7 # 趙小胖不想吃胖
新手嗎?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開始學理財了。我最開始學習買基金也是買了很多同類型的,大多都是看DY大神們推薦的,覺得不錯,就忍不住想建個底倉。覺得都還可以,實在是不知道該保留哪 支基金。後面自己慢慢摸索就把同類型基金中比較好的留一兩個就行,買太多基金的話每天都得花挺多時間看。
佈局合理,提前埋伏,適當止盈等等,不要一看到虧錢了,就急忙忙的賣了,被割韭菜,這就沒意思了。如果時間不夠每天都去看的話,我其實是比較建議定投的,選擇自己看好的基金,每天或者每週每月定投,一般都不會虧錢。等達到你心目中的止盈點就可以賣了。
-
8 # 金融小小鵬
個人購買股票超過20個以上都可以認為是自選指數了,更不要說基金,而且基金收益未必有直接買大盤指數高。巴菲特有個觀點,投資就像揮棒球,機會有很多,但你要看準了時機才出手,真正漂亮的球就那幾下。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買5支以內的股票就足夠了,一年的出手次數要儘可能少,這樣光靠交易費的減少年化收益都能增加1%~3%。個人購買股票超過20個以上都可以認為是自選指數了,更不要說基金了。
對於不想費心研究公司的朋友,指數基金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指數基金作為被動型基金手續費、管理費也會比主動型基金低。實在對主動型基金感興趣的話,跟對基金經理很重要,重點看基金經理5~10年的長期業績穩定性而非一兩年的短期業績爆發。
-
9 # 快樂生活vlog
基金大佬,他們的基金,買到長期持有沒有不賺錢的。從這幾個人裡精選出來幾個就行
朱少醒(基金界的顏值擔當,太帥了,後附圖),傅鵬博,謝治宇,張坤,劉彥春,周蔚文都是些牛人。他們多輪穿越牛熊,年化收益率排名靠前的。混合型基金主要看的是穩。基金經理虧錢了他們該發工資發工資。但是作為咱們老百姓虧錢了那就是真金白銀的損失呀!這些基金我基本上都持有,收益率不是最好的,但是真的特別穩健。
-
10 # 靈龍慧玉
我也是理財小白,雖然十年前就接觸基金,但只是無腦操作,沒學習過,也曾像你一樣,買了30多個基金,還有的在支付寶上只買了1000元錢的,100元錢的,還買過10元錢的,現在看看真是笑話。
我從2020年年底開始精簡和整合,我是這樣做的,把2015年買的基金,已經實現翻倍的賣掉,把支付寶上投入的本金少的只要是真收益的也全賣了,這樣做我就精簡了十幾只基金,今年的目標事減到10個以內 當然,要看市場變化,如果上漲,收益達到心裡預期就賣出止盈。透過這種方法,慢慢精簡,一種型別的,儘量保留一隻最好的,其他的獲利了結。
回覆列表
可以賣出去啊,不管你說的是35只基金還是花了35萬買基金,不管賠賺還是賣出去吧,少留一些就好,投的錢少一些,選的基金也少一些,不然如果賠了後果很嚴重的,對心態的影響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