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黑洞由於引力極大,視界內的光(電磁波)被封閉無法出去,沒有光就無法觀測。但是科學家在觀測銀河系中央附近的恆星時發現,那裡的恆星軌道都比較極端,不是近似圓形的橢圓,軌道面狹長,恆星在執行到“近地點”時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每秒5000公里以上,並且公轉週期只有15年,但是它們中心的天體卻是“無形”的,位於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按照現有理論,符合這樣特性的天體只有黑洞了。

    科學家透過周圍恆星的執行軌道,結合測算出來的恆星質量,推測銀河系中央黑洞的質量達到400萬太陽質量,被命名為為人馬座A *。僅僅有質量是不行的,黑洞是宇宙中一些大質量天體,在演化後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物質的引力收縮,當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的時候,內部的光無法逃逸,黑洞就形成了。言外之意,黑洞都是質量十分龐大而體積相對卻很小的天體,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不到10毫米,而地球現在的半徑6600公里左右,可見黑洞密度有多大。

    愛因斯坦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而像黑洞那樣質量大體積小的天體,引起的時空彎曲就更加劇烈,就像同樣在撐開的塑膠薄膜上的質量相等體積不等的球,體積小的那個球“往下墜”的就更厲害,在這樣的時空中,周邊天體只有保持非常快的執行速度,才不會墜落入黑洞。並且黑洞吞噬的時候,也會放出巨大能量,在地球上就可以藉助這些來觀測黑洞。

  • 2 # 彭曉韜

    謝邀!個人認為:黑洞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探索。如果黑洞真的存在,人類可透過黑洞對其周圍其他天體的影響來發現它。因為黑洞產生的萬有引力仍然可以影響周圍其他的天體。因此,在其周圍的天體的運動軌跡肯定會受到黑洞的影響而與黑洞不存在時有明顯的區別。有興趣請參與本人以下三個實驗方案的審議,歡迎有條件的單位與個人參與方案的實施。

  • 3 # 白雪273347804

    來看世界呀

    黑洞由於引力極大,視界內的光(電磁波)被封閉無法出去,沒有光就無法觀測。但是科學家在觀測銀河系中央附近的恆星時發現,那裡的恆星軌道都比較極端,不是近似圓形的橢圓,軌道面狹長,恆星在執行到“近地點”時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每秒5000公里以上,並且公轉週期只有15年,但是它們中心的天體卻是“無形”的,位於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按照現有理論,符合這樣特性的天體只有黑洞了。

    科學家透過周圍恆星的執行軌道,結合測算出來的恆星質量,推測銀河系中央黑洞的質量達到400萬太陽質量,被命名為為人馬座A *。僅僅有質量是不行的,黑洞是宇宙中一些大質量天體,在演化後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物質的引力收縮,當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的時候,內部的光無法逃逸,黑洞就形成了。言外之意,黑洞都是質量十分龐大而體積相對卻很小的天體,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不到10毫米,而地球現在的半徑6600公里左右,可見黑洞密度有多大。

    愛因斯坦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而像黑洞那樣質量大體積小的天體,引起的時空彎曲就更加劇烈,就像同樣在撐開的塑膠薄膜上的質量相等體積不等的球,體積小的那個球“往下墜”的就更厲害,在這樣的時空中,周邊天體只有保持非常快的執行速度,才不會墜落入黑洞。並且黑洞吞噬的時候,也會放出巨大能量,在地球上就可以藉助

  • 4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因為“連光都逃不掉”啊!問題就是這麼神奇,答案就在題面中。

    其實題主之所以有這個困惑,是因為被日常生活中的感官經驗迷惑住了。其實道理想明白腦子轉過彎來之後,你會發現事情很簡單。你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發現一個很很很黑的東西的?其實很簡單啊!因為它太黑了,應該有的(比如說應該有的反射光)沒有了,於是你察覺到了這個“該有的沒有了”的異常,從而發現了它。

    黑洞的特徵是引力非常大,人們就是透過對引力的計算和觀察,預言並發現黑洞的。或者進一步的說:科學家首先透過對引力的計算,預言並且定義了黑洞,包括確定了黑洞的特徵,然後,科學家再去太空中尋找符合特徵和定義的天體,當找到時,找到能和定義與特徵響吻合的天體(物件)後,自然的,依據定義和觀測結果,這個天體就是黑洞了。

    這就是科學探索的過程,最常見的探索過程之一了。首先是理論預言(預言黑洞或者引力波等的存在),然後再到客觀世界裡去尋找(觀測和試驗),最後找到和理論預言相吻合的物件,從而證明了理論的正確性,並且推動了科學認知的進展(從不知道不肯定某個東西——如黑洞的存在,到知道並肯定/證明這個東西的存在,而使得人類認知獲得進展)。

    另外,我們生活在由引力(和電磁力)主導的世界裡,很多太空(宇宙)中的事物,都是透過觀察引力(而不是單純依靠看到光)來知道的。黑洞雖然連光都逃不出來,但我們可以觀察黑洞造成的引力啊!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說暗物質。暗物質的特徵就是不發光也不反射光(沒有電磁力作用),但卻可以產生引力效應。我們雖然看不到暗物質,但因為引力效應的存在,所以我們知道暗物質一定在那裡!

    換句話說,什麼叫做暗物質?宇宙中沒有電磁力效應(光就是電磁波)但有引力效應的東西就叫暗物質。什麼叫做暗能量?提供額外的抵抗萬有引力的力,從而使宇宙加速膨脹的東西(或者叫原因)就叫暗能量。這些都和日常生活中看到光,有光明(時肉眼)才能觀測是不一樣的。

  • 5 # Oo傻蛋oO

    黑洞一直以來都是神秘的,科學家認為黑洞是一種密度接近無限大而體積又是接近無限小的天體。它的引力非常巨大,任何物質靠近它的控制範圍,都會被它無情的吞下去,就連光這麼快也是一樣的結局。人類所掌握的所在物理定律在它那裡都不起作用,統統坍塌。這是對人類赤裸裸的藐視,同時也說明人類對宇宙的“無知”。

    黑洞並不是黑的,它也不是一個洞,這是對它引力超極巨大的一種形容。它的引力大到連光也跑不出來,也就是它不反射光,所以我們看不到它,它所在的一定範圍一片黑暗。反是被它吞進去的東西,它都不會再吐出來,是一個只進不出,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所以我們叫它黑洞。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對黑洞的認識也有了新的進展,後來的觀測發現黑洞並非是一毛不拔的,它也是在向外輻射粒子的。

    黑洞竟然看不見,那科學家又是怎麼發現它的呢。這裡不得不說美國的科技比起我們來要強大了,在1970年的時候,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自由”號發現了天鵝座X-1的射線源異常,在天鵝座上的一個藍色星球被一個看不見的傢伙牽引著,他們算出這個看不見的傢伙有10個太陽的質量,並且一致認為這個東西就是黑洞,這也是第一個被人類發現的黑洞。

    從這以後,就不斷的有新的黑洞被科學家們接二連三的發現,直到後來絕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黑洞在宇宙中非常的普遍,甚至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黑洞雖然是看不見的,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引力太大了的原因。但是科學家們可以透過它附近受到它引力影響的其它星球的異常狀況來發現它的存在。以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這一點還是能夠做到的。

  • 6 # 艾伯史密斯

    答:黑洞的引力強大到連光也無法逃離,但是在黑洞周圍的天體,會出現異常的行為,科學家最初發現的黑洞,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次年德國科學家史瓦西,就透過引力場方程得到了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限制性解——史瓦西解。

    史瓦西解描述的是一個不自轉且不帶電的黑洞,該黑洞存在一個視界,任何進入視界的事物都無法逃離出來,連光也不例外,當時天文學上從未發現過這麼奇異的天體。

    到了1965年,天文學家在天鵝座方向上,發現一個非常強烈的X射線源,經過尋找定位,科學家發現該方向上存在一個雙星系統——天鵝座X-1(距離地球6070光年),其中一顆為20~40倍太陽質量的超巨星,另外一顆發出強烈的X射線,但是本身並不可見。

    天文學家對此未知天體產生了許多猜測,要知道恆星本身並不會發出X射線,天文學家為此還發射了X射線衛星,比如有1970年歐洲發射的烏呼魯衛星。經過X射線衛星的長期觀測,科學家確定這顆未知天體的能量集中在10公里範圍左右,質量大約是8.7倍太陽質量。

    在當時,如此緻密的天體只有中子星,而中子星的理論質量上限大約是3倍太陽質量,該天體的質量遠遠超過了中子星極限,於是有天文學家推測這可能是一顆黑洞。

    在當時,霍金還信誓旦旦地和另外一位科學家打賭,說天鵝座X-1發出的射線不是黑洞引起的,霍金堅持認為黑洞不可能存在。

    隨著更多觀測資料的獲取,該緻密天體的特性與黑洞預言的基本一致,比如黑洞吸積盤產生X射線的週期與實際相符,於是天鵝座X-1中存在一顆黑洞,成了天文學的共識,這也是人類發現並確定的首顆黑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逆境的時候,心情總是心煩意亂,做任何事都不順心,有什麼行為和做什麼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