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醫健康說

    雖然作為大腸息肉的一種病理型別,絨毛管狀腺瘤卻是可能逐漸發展為直腸癌的。臨床上,患者的息肉被切除後,醫生會特別關注它的病理活檢結果。一般息肉的病理型別可分為炎性的、增生性的和腺瘤性的,而由於腺瘤性息肉存在癌變可能,需定期隨訪。

    管狀腺瘤是腺瘤中最常見的病理型別,多數的管狀腺瘤表現為不典型增生,癌變率比較低,約5%左右。絨毛腺瘤的發病率是管狀腺瘤的十分之一,但癌變率較高,一般癌變率是40%。絨毛管狀腺瘤是具備了上述兩種組織學特點的腺瘤,其癌變率是介於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之間。

    除了病理分型以外,一般認為腺瘤的大小、數目對癌變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影響。當腺瘤大於2cm時,癌變機率顯著增高。根據統計表明,息肉數目多於3枚,其癌變率增加至66.7%。

    在臨床上曾遇到一個患者家族性腸息肉病的年輕女性,就診時合併重度的營養不良和腸道感染。她的小腸到直腸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息肉,部分簇擁成團,像鐘乳石一般的向腸腔內突出,已經造成了不完全性腸梗阻。取下的息肉病理型別就是絨毛管狀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由於息肉眾多,部分已經癌變並逐漸增多的可能性極大。對於該女孩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整腸道切除但可以保留肛門,可是患者的父母不理解,覺得沒有確切的癌變就不是癌症,只接受藥物治療。經過對症治療後女孩症狀好轉出院,但後面反覆出現腹瀉、發熱和繼續消瘦,實在令人惋惜。

    綜上所述,絨毛管狀腺瘤可以被認定為直腸癌的一種癌前病變。建議腺瘤性息肉被切除後,3-6個月要複查腸鏡隨訪,以確保切除乾淨。

  • 2 # 腫瘤專家姜爭

    絨毛管狀腺瘤如果不採取措施,進一步發展是較易發生癌變的,絨毛管狀腺瘤屬於直腸息肉,是一種良性腫瘤。

    臨床上,出現這種直腸息肉要引起重視,因為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此時應該直接手術切除並進行病理檢查,之後半年或一年後進行復查,同時腸鏡檢查要注意觀察,此處區域性是否再生良性增生物,如果有同樣要切除並做病理檢查。

    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的區別是?

    1、管狀腺瘤

    管狀腺瘤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腺瘤性息肉,在50歲左右人群中高發,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癌變率不超過5%。

    2、絨毛狀腺瘤

    多為單發,以直腸最為常見,其次是乙狀結腸,體積較大有黏液粘附,絨毛狀腺瘤相比管狀腺瘤並不常見,但卻是腺瘤性息肉中最易癌變的一種,癌變率在30%-70%之間,比管狀腺瘤高10倍以上。

    3、管狀絨毛狀腺瘤

    也稱為混合狀或混合型腺瘤,是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結構的腺瘤,一般呈中等大小,癌變率約20%。

    一般來說,腺瘤性息肉癌變的過程是:大腸粘膜-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腸癌,從癌變率來說,排序從低到高應為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當出現腺瘤性息肉該怎麼辦?

    腺瘤性息肉常見於胃腸粘膜,單發或多發,有蒂或無蒂,上面三種都是腺瘤性息肉。

    雖說腺瘤屬於良性上皮腫瘤,也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它不會主動消退,藥物也無法根除,不及時干預癌變的機率很高,需手術切除。

    腺瘤性息肉一定會癌變嗎?

    不一定,但機率很高,發生癌變和腺瘤的型別、大小、位置、增生程度有關,如果出現要及時干預切除。

    管狀絨毛狀腺瘤切除後再發率高嗎?

    如果腺瘤性息肉的發生因素持續存在,即遺傳、飲食、環境因素,那很有可能會在直腸或其他部位繼續生長出新的息肉,可以是多發也可以是單發,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上百個,同樣生長的時間也不一定,持續時間也不一定。

    部分人偶然發現息肉後切除,多年後複查並沒有重新長息肉,但也有人每年切除後,第二年再複查還是會發現新的息肉,這個年限是很難把握的,只能說定期複查來預防。

    如何正確預防?

    當發現息肉後,需及時手術切除,間隔一年需重新複查腸鏡,看是否有新發的息肉,如果有新發的或是上次遺留較小的息肉,一經發現還是要及時切除,同時一年後需再次複查腸鏡,此時如沒有新發,之後可2-3年複查一次即可,如果出現不適或一些明顯症狀需及時檢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爾頓分壓定律是什麼,說明白點簡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