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呆呆的兔子

    孩子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大人的,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行為言談對孩子影響極大,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都是模防父母而來的。平日裡父母在孩子面前正確得樹立積極形象、做個好榜樣孩子看,孩子自然而然會學好。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的脾氣太大。

    首先,我們要充分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儘量幫孩子把具體的情緒表達出來。 如果孩子情緒比較激動,想哭或者想摔東西,我們都可以抱一抱孩子,去安撫孩子的心情。 我們也可以嘗試溝通:你知道嗎,媽媽以前也因為這種事很難過,很傷心的。這樣還可以拉近我們的關係,孩子就知道:哦,原來媽媽以前也會這樣,媽媽肯定也能理解我了。

    其次,我們要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和感受。 如果你覺得孩子的情緒差不多穩定了,嘗試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我們理解的和孩子內心想的可能會有偏差,孩子心中的世界不一定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所以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尊重,同時也是在幫他們梳理情緒的原委。

    最後,我們要教孩子如何調節負面情緒。 孩子的情緒可以被接納,但是不代表我們贊同孩子的這種行為,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做出正確的示範。透過剛才的情況進行分析和解釋來確定孩子已經願意和我們交流,我們就可以開始解決具體的問題了,和孩子溝通一下,剛剛為什麼要生氣啊,為什麼要那摔東西啊。

    我們不要回避輕視孩子的負面情緒,也不要做一些無效的迴應。只要不因為他發脾氣而立刻就滿足他,慢慢的他也就不會總髮脾氣了。堅持原則不妥協,適時講道理,全家人教養方式要一致,不能讓孩子有其他人會保護我的感覺。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感受。這才是為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最重要的愛。

  • 2 # 曬太陽的灰太狼的老公

    看到這個問題感觸很深啊,剛好我家二寶現在3歲,發脾氣愛摔東西這個問題,從她2歲到3歲這一年越發的嚴重,而我最近開始正式的嘗試解決她這個問題,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家有2個小孩,大的6歲,小的3歲,中間剛好差三歲。老大從小到現在發脾氣從來沒有摔過東西,所以,當二寶開始摔東西的時候,我知道這絕對不是老大教她的。

    最開始二寶摔東西的毛病也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最開始的時候,她一生氣,看到我們沒有去哄她,她會把茶几上的小東西用手碰到地上,比如茶几上剛好有張紙,她生氣就會用手把紙掃到地上。由於當時她才2歲,我們沒有說她打她,只是把紙撿起來,然後哄哄她。

    接下來的發展就是把地上的塑膠方凳掀翻。後來我們就不在茶几上放紙張了,她再生氣的時候,也不敢去碰水杯之類的,所以她的目標變成了地板上的塑膠方凳,每次生氣的時候,都把方凳掀翻,到後來還用腳踢翻。到這個時候,我們依然沒有罵她,打她,而還是哄她。因為她一哭就容易嘔吐,所以我們儘量不讓她哭。

    再接下來的發展,就是生氣的時候,手裡有什麼就摔什麼了,她自己的水壺,玩具,食物等等,這時候,我開始意識到問題嚴重了,我知道我作為父親一定要管管女兒這個毛病了。

    第一次,我先是很嚴厲的說她,語氣上很嚴厲,結果一下子把二寶說哭了,哭的梨花帶雨的,然後晚飯吃的全吐了。

    第二次,我打她了,打她的小手背,有些下不去手,但還是打了幾下,結果還是哭了,晚飯依舊吐了。

    第三次,她發脾氣又要摔東西,在摔之前,我就先告訴她,如果摔東西是要捱打的呦,她猶豫了2秒鐘,還是摔了東西。這次我打的比較狠了,手背打紅了。她大哭。我很有些生氣了,警告她說,如果你吐,我就還打你的手背。結果破天荒的,那次大哭沒有吐。後來不哭了,睡覺前我抱著她,跟她說,“以後不摔東西了,好麼?”她用力點點頭,回答了我一個字:“好”。

    最近,二寶摔東西的毛病好了很多。

    這件事情,帶給我深深的思考。小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不一樣,她在一點一點的學習這個世界,同樣也在學習這個世界的底線在哪裡。如果一開始在她把茶几上的紙片掃到地上的時候,就給她明確的懲罰,告訴她事情的底線是什麼,或許今天的捱打可以避免的。

  • 3 # 辣味人生

    首先,2歲正處於兒童叛逆期,發脾氣屬於正常現象,作為家長要適當引導,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多給孩子轉移注意力,用平常寶寶喜歡的方式轉移注意力,讓寶寶自己學會正確發洩不良情緒。

    第二,發脾氣正常但摔東西就不應該了,作為家長不應該養成愛摔東西的習慣。2歲的孩子習慣模仿,摔東西可能是在模仿大人平常的習慣,發洩不良情緒。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寶寶面前隨便發脾氣。

    第三,2歲寶寶可以聽懂大人簡單的話語了,告訴寶寶發脾氣摔東西是不對的,讓他從小樹立是非觀念。有情緒可以發洩出來,但不要亂摔東西。

  • 4 # 小艾姐姐556

     孩子天生有一種超強的觀察能力,他們從出生後沒多久,就能知道透過啼哭來“使喚”大人,到了1,2歲,這種“使喚”方法得到了昇華,就是透過大哭大鬧、滾地撒潑、摔東西來達到目的。面對亂髮脾氣的熊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太讚了!不僅是孩子,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當局者迷”,能跳出來看到反面的自己,大概只有智者才能做到的行為!搗蛋的熊孩子透過直接觀看自己撒潑的情形,從中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對孩子的言行有一種正面的引導作用,對於調教“壞”孩子,效果那是槓槓的!

      所以,面對壞脾氣熊孩子,你知道應對絕招了嗎?不如收藏了,等下次孩子哭鬧的時候,試試吧!

  • 5 # 侯璞兒

    我的二寶一歲的時候總是把碗裡的東西撥出來到餐椅上地面上,還看著我的眼睛把碗扣到地上,我見一次打一次,每次都狠狠地告訴她不能扔地上要放桌上,現在已經沒有這個現象了,但是最近她總是用指甲抓人,我觀察了一段時間,她每次要拿什麼或者想要什麼得不到時,她汗我們我們沒注意或者不想理她她就會用力一抓,但是每次都是抓了之後就戒備地看著呢,怕你打她,我也是每次我都打以此手告訴她不可以抓,要摸,有什麼話好好說,現在一歲半,其實她聽的懂的,過後就摸摸你並指著東西喊媽媽,姐姐知道我沒向著妹妹,也馬上很樂意把東西給她,其實我們如果看著她的眼睛,在她第一次喊的時候就關注她並明白她的意思的時候迴應她就不會再抓人了

    孩子如果亂扔東西的時候,你要堅定地制止他,懲罰他之後並給出正確的指示,次數多了他自然就知道了,而且都兩歲了,這半年再不糾正上幼兒園了會很頭疼的

  • 6 # 麼麼噠木子

    其實孩子不是脾氣大,是孩子處在手的敏感期的一種典型的表現,孩子是再體驗手的功能。隨著手的功能逐漸被喚醒以及手部的肌肉逐步發達,孩子就會發現,手不僅能抓東西,還可以扔東西,這對於他們來說又是一個重大的發現。所以,他們要不斷的體驗這一新功能。

    既然認識到這一點,那就不要再斥責寶寶亂扔東西了。但為了減少麻煩,家長還要想出一些策略,對付這個聰明的小淘氣。

    1、給寶寶不易損壞的玩具。一些毛線玩具、橡膠制玩具、塑膠玩具,一般不易損壞,可以給寶寶在床上、地板上、餐桌椅上準備一些,讓寶寶盡情地玩。

    2、不要給寶寶食物。當寶寶吃飽後,就要把管桌上的飯碗拿開,食物拿走,不能養成扔食物的習慣。一來食物扔到地上不好收拾,二來對食物也是浪費。

    3、為了方便,媽媽可將玩具用線或皮筋兒拴在寶寶床頭,當寶寶扔出去後,媽媽指導他再把玩具拉回來,這樣,寶寶就不會因夠不到玩具而哇哇大哭了,同時也省卻了撿東西的煩惱。(注意拴的繩子不要太長,免得繞到寶寶脖子上出危險。)

    4、不要馬上收拾。如果當寶寶扔出一個玩具後,你就馬上收拾,那寶寶就以為這是兩個人玩的遊戲,會玩得更起勁兒。因此,寶寶扔出玩具後,不要馬上撿回來,而要等到把手中的東西都扔完,他找你要時,你再撿回來。

    5、家中的手機、手錶等價格昂貴的東西注意要放在寶寶不易夠到的地方,寶寶可不管東西是否能扔,是否昂貴,真要扔壞了可是一種損失。

    6、爸爸媽媽有興致陪寶寶玩的時候,也可以和寶寶坐成面對面,中隔一點距離,一起拿個毛絨玩具扔過來扔過去,和寶寶一起做遊戲,這樣鍛鍊了寶寶的能力,還促進了親子關係的發展。

  • 7 # 泡泡母嬰學堂

    首先,寶寶兩歲脾氣大亂摔東西,不是養成的一種習慣缺鈣引起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因為心疼寶寶而任由他發脾氣,可以適當地對寶寶進行打罵。2歲也是寶寶正調皮的時期,適當的打罵或許能讓寶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不然時間久養成習慣之後以後更難管教。

    其次,家長千萬不要著急,要慢慢來進行教育,一點一點地來引導孩子。這個教育包括對寶寶本身的教育也包括父母的言傳身教。所以說,爸媽在家一定要做好榜樣,不要在寶寶跟前吵架。、

    最後,希望家長要正視孩子的這個問題,不能心急更不能坐視不管。

  • 8 # 壹父母

    很多家有兩歲孩子的父母都會覺得特別的苦惱,因為孩子總是喜歡摔東西,或是亂扔東西。

    其實大可不必。這是孩子大腦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開始進行空間探索,也常常會以摔東西的方式來進行感知。

    所以,下次再遇到孩子亂扔東西的時候,不要上綱上線,對他橫加指責。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把一些貴重或是易碎的物品,放在高處,不要讓孩子輕易拿到。同時為孩子提供一些不怕摔的物品,給他創造條件來進行這樣的探索和實驗。

    當然,你也需要跟孩子強調規則,比如,不可以朝別人扔東西,不可以損壞物品等等。 引導孩子一起遊戲,在遊戲中帶領孩子來認識事物,儘可能地讓孩子把這種探索,放到遊戲區裡來進行,滿足他的發展需求。但同時你也需要,在生活中跟孩子強調“不能亂扔東西”的規則。

    總之,我們需要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條件,來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但我們也需要對孩子恰當地說不。

  • 9 # 巴爾巴桑

    很正常啊,我家有兩寶,小寶前一陣子也出現如此問題,我們都視而不見,在我們認為,他這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只是方法沒用對!

    後來一次生病在醫院裡等候的時候,不讓亂跑又生氣了,脫下自己的鞋子就扔,好吧!我又當沒看見,抱起小寶就走,然後裝不知道的問:你的那隻鞋呢?然後又是媽媽上場溝通,小寶開始還不說,後來說了,叫他回去拿,就是不去!

    當然我早早把鞋用塑膠袋裝好放口袋裡了,哈哈,後來小寶想通了之後,就開始上演偵探遊戲了,在他在一腳深一腳淺的走路,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找到了他的另一隻鞋,我想他從來沒有現在這樣想念這隻鞋了。。

    至那次之後,幾乎沒再扔東西了,特別是自己的鞋子

    故事講完,祝寶寶健康幸福!!!

  • 10 # 使用者101173242492

    我想題主說的寶寶脾氣大亂摔東西,應該是寶寶生氣以後的一個反應。

    我們經常說孩子還在生長髮育的階段,這裡不僅僅指的是孩子身體再發育,寶寶的大腦也在發育。

    隨著寶寶大腦成熟度越來越高,寶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情緒,你看新生兒是沒有憤怒這個情緒的,但兩歲左右的小寶寶就開始有憤怒開心悲傷這樣的初級情緒,而隨著寶寶長大會開始出現害羞嫉妒等高階情緒。

    我們寶寶大腦發育時,情緒腦發育要遠遠塊於理智腦。我們理智腦真正成熟需要到25歲左右,所以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情緒躁動,就是因為小孩子的情緒腦發達,理智腦發育不成熟的表現。

    題主的寶寶生氣以後愛亂扔東西就是一個典型的情緒發作以後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表現。

    想要幫寶寶控制情緒,媽媽最好的方式就是想辦法調動寶寶的理智腦,因為當理智腦啟動的時候情緒腦就會被抑制。

    下次寶寶再生氣亂扔東西的時候,媽媽不妨蹲下身,試著關心孩子的心情,用溫和的聲音問他當時的心理,問他是不是覺得現在很生氣,是不是覺得像發脾氣?如果寶寶說話比較好試著讓他自己說,如果他語言能力不好,那就媽媽問寶寶回答是或者否。

    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當她平靜下來的時候媽媽可以試著告訴寶寶不能亂扔玩具的原因。

    如果寶寶不接受道理的話,可是試著賦予玩具擬人的身份。用好朋友的身份跟孩子溝通,效果會特別好。

    這個過程中媽媽態度一定要溫和,多用同理心。這樣也會刺激寶寶理智腦發育更成熟。

    我是康少媽,關注0-3歲寶寶的問題行為。希望回答對你有用哦。

  • 11 # 未露頭

    適當的進行體罰,例如要他站在一個地方別動、然後跟他說摔東西的事情、不說好就讓他一直站那裡、2歲可以聽進去話的,說懂說明白後是可以改的、還有拿個小東西打他屁股,輕重自己衡量好、以後一發生這樣的事情就這樣教訓一下小孩、最多經過幾次後就會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社會的組成結構是金字塔還是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