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我想想
-
2 # 臥家人
排名第一的回答就好像一個段子,什麼蒙古人沒見過這麼大的湖,就成為海。先不說貝加爾湖是不比什剎海大,再說了蒙古人入關後會說漢語的本來就不多,誰給他們翻譯成海讓老百姓知道的。
真正的原因就和衚衕一樣,海子屬於蒙語音譯過來被群眾接受的詞彙,在蒙語裡就是湖泊的意思。像北海公園,還有後海,以及老北京的一堆地名有海子的,不是真的把湖當海,而是指的湖泊。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以海子為地名的名字,屬於漢化的胡語,百姓聽久了也就跟著用了。
什剎海,因其四周原有十座寺廟,故又名十剎海,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鄰近地區,和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相呼應,又稱為後三海,現在又常稱為後海。後海景區坐落於北京城區內西北隅,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北起北二環,南至平安大街,總面積約146.7公頃,被稱為“北方的水鄉”。由於是北京城儲存最完好的古勝景之一,所以是人們來京旅遊、觀光的必到之處。
來過什剎海的朋友都知道,雖然它水域寬廣,但是從面積上來說,與真正意義上的海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那麼為什麼叫做海呢?
其實它從前並不是海,是因為在元朝時,蒙古人長期生活在蒙古大漠,水見得少,因此只要見了稍大一點的水域,便將其稱之為“海”。這一方面體現了蒙古人對水的渴望,另一方面又說明了水在蒙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什剎海在元朝時是一片湖泊,在元代,它叫做積水潭或海子。到了清代,德勝橋以西的水面仍叫積水潭或敬業湖,德勝橋和銀錠橋之間的水面叫什剎海,銀錠橋以東和以南的水面叫蓮花泡子,到清末明初才通稱為什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