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蕾蕾283831526
-
2 # 櫻桃番茄GO
首先要說明今天講的是早教班,不是興趣班。興趣班是指具體的學習某一門才藝,一般在孩子4,5歲以後才開始考慮;早教班不是為了“學習”,而是各個方面綜合的早期浸潤,為的是讓孩子的早期發展達到更好的狀態,早教班的年齡可以從出生到上興趣班之前。
為了文章看上去更清晰明瞭,我先講國外的情況,再說國內的。
在美國,如果我問身邊一些中產或者精英家庭的父母,你的孩子上過早教班嗎?那麼哪怕不是全部,絕大部分家長會告訴我,上過。
在0-4歲這個階段帶孩子去嘗試幾種不同的早教課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沒有人會問“早教班有必要上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各方面的原因。
1. 家長的認知
大部分中產家長都認同早教的必要性,也認為早教班是一種不錯的早教形式。這裡要區分一下早教和早教班兩個概念,早教不等於早教班,早教班只是早教的一種形式而已。
2. 市場成熟
美國的早教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很成熟了,這種成熟表現在:
1. 可供選擇的早教中心很多,從大的連鎖品牌到各種local的個人工作室 ,而且內容也很豐富,音樂,律動,藝術類的都常見,整個市場是良性競爭的。
2. 行業監管到位。比如說老師一定是經過了嚴格的背景審查的。
3. 不同早教中心的體驗在不同人眼裡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整體上不會太良莠不齊,大家心裡都有一杆秤。大品牌和小作坊在品質上沒有差別,而且很多家長還更喜歡小作坊一些。
4. 價格合理。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美國各類早教中心的收費一般是一節課(45分鐘)15-20美金之間,一個月4-5次課花不到100美金 。這對於大部分中產家庭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花費。
3. 家長的學習
雖然大部分家長在寶寶出生以後都能從兒醫,相關的書籍雜誌和其他父母那裡瞭解到一些育兒知識,但是早教中心的老師往往有著多年的經驗,對於某一個領域很瞭解(比如音樂,藝術對早期發展的影響),所以新手爸爸媽媽們還是能從課堂上學到不少關於早期發展的知識。
比如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就從老師那裡瞭解到了音樂早教的理念和方法,學會了很多音樂小遊戲。另外搭腳手架,共情,不評判孩子這些育兒理念一開始我也是從早教老師那兒接觸到的。
4. 生活儀式感
對於孩子來說,生活裡有一些儀式感是很有意義的,早教課就是一種不錯的形式。在每週固定的某一天某個時間,我要和媽媽/爸爸/爺爺奶奶一起去唱歌,跳舞,塗鴉,做遊戲,這在孩子心中也是一種期盼,一件特別的事情。
我想對家長來說也是如此。
5. 家長的放鬆和社交時間
所有親力親為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照顧一個年幼的孩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頭兩年,你可能不只是缺少睡眠,還缺少社交,似乎每天的交流物件就是嬰幼兒。
帶孩子上早教班成了不少爸爸媽媽一週裡難得的放鬆和社交時間,我記得以前在早教中心碰到一位新手媽媽,她就跟我說,我很喜歡來這兒,因為孩子很開心,我也可以認識其他的媽媽,大家聊聊天兒,我總得和成年人說說話吧!
因為我也是全職媽媽,自然十分理解這一點。
另外帶孩子上早教課的一般是媽媽,也有爸爸,但是爸爸是不會參與聊天吐槽的~
上面這幾點就是我總結的為什麼美國家長一般都會帶孩子上早教課的原因了,我覺得這其中“家長的認知”是先決條件,而“市場成熟”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因為“家長的學習”,“生活儀式感”以及“家長的放鬆和社交”這些都是個人體驗,這種體驗好不好還是得看市場是否成熟,如果沒有品質保障,哪裡談得上體驗好呢?
接下來再看看國內的情況。
這幾年中國各類早教班起來了很多,有美國品牌,有本土品牌,有外教老師,有國內老師,還有各種理念,概念,口號...... 有不少讀者朋友問過我,超雄,你覺得早教班到底要不要帶寶寶上呢?
我自己揣度這個問題背後大概隱藏著兩個方面的疑慮。
第一,別的家庭都上了早教班,我們不上的話,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會不會不如人家?
簡單點說的話,這兩者肯定沒有必然的聯絡。一開始我就提到了早教和早教班是兩碼事,早教是必要的,早教班不是。
當然,如果蒐集大量的資料樣本,把同齡的上過早教班和沒上過早教班的孩子分成兩組,然後測試兩組孩子在語言,認知,運動等各方面的發展情況的話,我想大面兒上可能上過早教班的孩子會領先一點。
可這樣也不能說明什麼,實際情況很可能是,那些上過早教班的孩子的家長本來就更重視早教,在其他方面也做的更好,而不是說每週一次的早教班直接導致了這樣的差異。
所以,早教班當然不是兒童早期發展必要的。
第二個,我想應該是經濟方面的考慮。國內的早教班不便宜(跟整體收入相比),一節課動輒一二百,交費的時候往往是大幾千,甚至一兩萬的交,對吧?
也許對有些家庭來說,這個收費有那麼點不上不下,所以才會猶豫。如果1節課20塊,你肯定不猶豫,1節課2000塊你也不用猶豫了,1節課100多,200塊,這樣的情況咬咬牙也能上。
那到底上不上呢?我覺得先要說一說開頭提到的第一點“家長的認知”,因為這是先決條件。
我覺得現在國內的家長在認知上有一點和美國家長是一樣的,那就是對早教很重視,這跟上一輩的家長很不相同了。
不過,在認知上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家長的認知和老師的認知是否一致?在美國,這一點整體上是肯定的。
在國內,不同的家長可能就不同了。我去年回國辦了好多場免費的線下音樂早教活動,就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比如有些家長會不斷的提醒孩子,認真的聽老師說,看老師是怎麼做的!有時候孩子不想坐著起來跑動一下,家長會硬拉回來,再“命令”孩子跟著老師一起做。
早教班不是興趣班,不是輔導班,不是學習班,說到底就是讓孩子放鬆和玩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的感官刺激,語言刺激,以及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機會,所以上課的時候並不是要每個孩子都規規矩矩的坐著,只要不影響課堂秩序即可。
帶著很功利的學習目的去上早教班是不明智的,當然,如果家長回家以後可以適當的重複甚至擴充套件課堂上的內容和遊戲,這肯定是好的。所以要說學習的話,也是家長學習,小孩負責玩兒。
對於咬咬牙帶孩子去上的這種情況,會更容易有“功利心”,所以想清楚了這一點再做決定不遲。
最後要說的是,早教班不是必要,但是肯定還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這就取決於課程質量和老師水平了,這還要大家親自去體驗之後再判斷。
比如我覺得帶孩子們上早教班很有價值的一點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老師自己也是半桶水的話,那肯定就要打折扣了,而國內的早教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不成熟的地方是難免的。
-
3 # 育鄰人
關於孩子的教育,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父母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準媽媽懷孕的時有胎教,從懷孕期間對孩子的教育就正式開始了,更早的來說應該追溯到做父母自身的學習成長,更有甚者是祖輩——這就是家族基因遺傳與文化傳承。
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需要用心,用心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瞬間成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重視孩子的成長引導。早教始於父母的真心、耐心陪伴,從生活中,應環境的變化採用場景式的教育方式。比如從外出遊玩,透過路邊的廣告、路標、購物商品名稱中識字;透過到野外觀察植物、動物,認識大自然......早教很有必要,作為父母很有必要從生活中及早引導孩子的成長。
-
4 # 贏在起點月老師
2歲半的寶寶已經可以跑,跳,大多也可以比較好的跟人交流了。這個時候應該進一步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嘗試做簡單的手工和畫畫。另外需要繼續深化在音樂律動、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寶寶還有半年就要進入幼兒園了,這時可以開始一些針對幼兒園生活的行為習慣訓練,讓孩子到時輕鬆適應幼兒園環境。
如果家庭裡給寶寶有目的玩耍的環境比較缺乏,加上家長對寶寶教育理念比較缺乏的,可以為寶寶選擇一家早教中心,為您和您的寶寶找個快樂的學習課堂。對於此時的寶寶選擇早教還有個好處是,讓寶寶提前接觸類似幼兒園的大環境,為寶寶今後入園做好準備。同時也能讓寶寶在中心跟同伴打交道,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
回覆列表
父母自己教,不用去關著上課,花這種冤枉錢。每天給孩子講故事,聽音樂,聽十萬個為什麼?5歲時認識一千多字,帶孩子去外面玩,看到什麼教什麼。孩子的好奇心要保護好。日常生活中父母做個有心人。一邊穿脫衣服一邊教衣服的顏色,告訴他件,條,雙,起床時間吃飯時間,睡覺時間。。。都要告訴孩子,讓孩子看看鐘面,等五歲時就會看鐘。一年級時這個數學就不要教了,去公園玩一定要認識指示牌字牌告訴他咋走會去什麼地方,觀察四季變化,行人穿戴。撿樹葉數一數,排隊十片樹葉。加減法。去公園玩一圈回來語文數學都學了。德智體全面發展。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要貫穿整個孩子的成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靈手巧,別剝奪孩子成長,溺愛要害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加油吧。建議你看看李玫瑾心理教授的育兒知識。教育孩子感恩,他的內心會Sunny,會積極進取。父母要做榜樣,生活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