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軒plus

    華為夠獲得今天如此大的成功,和華為一直堅守自己的道路也是離不開關係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公司在經營一段時間過後,都會因為當下某個業務吃香或者賺錢就去轉頭幹別的業務。而華為則是堅守著自己在通訊方面的堅持,從多年前的不被人看起,到今天成為行業巨頭,其間付出了多少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這一點不僅是大公司需要注意的,很多小企業在這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我們或許不能做到員工持有公司,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的去堅守自己一直堅持的道路,哪怕過程再艱辛,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得到回報。

  • 2 # 超評時刻

    其實每個企業創業開始,都經歷了華為的初步階段。

    有短期目標,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發展速度很快。

    如果說比較重要的轉折點,我認為是1998年的時候,決定師承美國,1998年,豪擲20億,引進IBM研發管理。

    這在當初震驚了整個業界甚至整個中國,那時候創立第12年的華為,5000人的公司,狼煙四起的情況下把全年50%銷售額投入到研發管理。

    這是什麼孤注一擲的想法,成,就是轉折,敗,也是轉折。

    只不過,華為真的成功了。

    IBM管理體系讓華為高效爆發,2000年,IBM顧問挑了三個試點,10個月跑通全流程,研發週期縮短一半。其後大將郭平,將內部改革進入深水區,庫存週轉率提高一倍!

    當然,後面也有各種挫折和轉折,企業都是這麼過來的,不斷完善。

    例如2003年美國起訴華為,華為艱難才走出危機,任正非才決定放手企業,放權,改機制。

  • 3 # 姚林立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經歷過九死一生,最後都絕地重生,當然每一個節點把存活下來,除了企業本身的戰略方向,政策支援等原因,更多的是一種正確的企業信仰

    在1994年的時候,中國郵電部在眾多企業中看中了華為,最初想法是收購,但是發現花費太大最後作罷。  

    1995年,由解放軍資訊工程學院提供技術,郵電部下屬八家廠家共同出資,成立了巨龍公司,就是“巨大中華”中的巨。巨龍公司成立以後,主打產品04機火遍全國,華為一度壓力巨大。所幸巨龍只有三板斧,雖然對華為造成了影響但不致命,華為靠過硬的產品很快穩住了陣腳。在99年部隊改革以後,巨龍很快就出局了。  

    1997年,華為繼續高速發展,成為同行大敵,監管部門也不滿,導致很長時間沒有訂單,最後沒辦法賣了電源部門給愛默生。關鍵時刻,深圳出手了,市委書記親赴北京,救了華為一命。  

    同在1997年,中興崛起了,從此和華為纏鬥10多年。中興因為有一定的間接國有股份,在運營商招標中佔據很大優勢。華為無奈之下,決定出海,第一站香港,目標是和記黃埔。經過對華為產品的驗證和華為員工的努力,特別是後者給李嘉誠很深刻的印象。和記黃埔選用華為裝置,隨後電訊盈科也跟進使用,算是打響了海外的第一槍。後期李嘉誠在歐洲的擴張一直沒有忘了華為,可以稱為華為的恩主。  

    2003年,華為又一次遇到了危機。內部,從2000年開始不斷有高管離職創業,給華為很大競爭壓力。外部,思科開始和華為訴訟,理由是智慧財產權,思科的CEO更是把華為看做未來唯一的競爭對手。內外交困之下,任正非扛不住了,最終決定把華為以7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摩托羅拉。收購進展的很順利,兩國部門的審查透過,兩家公司的內部決議也通過了,就差最後一部正式協議了。誰知道最後一步出事了,摩托羅拉換了CEO,新任CEO認為價格太貴,否決了決議,華為算是躲過了一劫。

  • 4 # 琅琊榜首張大仙

    在我看來,華為的成功,甚至有了今天的華為,功勞一定是在這兩個人身上的:

    第一就是任正非!!

    第二就是李嘉誠!!

    可以說,華為的每一個轉折點,他們都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

    第一個就要說一下任正非了!

    任正非,毫無疑問是華為的靈魂,領袖,創始人,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但是如今華為的強大,其實離不開任正非的戰謀遠慮,遠大格局和眼光!

    一個43歲的男人,在經營中被騙了200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絕,還揹負200萬債務。老婆又離婚,他一個人帶著老爹老孃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創立華為公司。

    第一個轉折點,任正非對於科技研發的投入

    我們可以發現,華為其實是從最近幾年才陸續走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可能5-10年之前,我們更多聽到的還是聯想,而不是華為!

    但是梳理了兩家公司近10年的財報,其實在2015年之前,從營收資料上看,兩家公司的差別並不大,但2015年聯想突然被甩開了差距;從利潤上看,聯想則一直被華為遠遠地落在身後。

    而原因就是,任正非在華為的科技研發上舍得下重注,高投入,而聯想卻不是!

    聯想在創辦初期的前十年,採取“技工貿”戰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成為中國民族產業的一面旗幟。但是隨著聯想由“技工貿”轉到“貿工技”發展戰略,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收購,而這也是外界吐槽聯想的一個重要“攻擊點”,因為聯想開始喪失了研發的屬性。

    可是華為卻在這十多年裡,每年投入幾百億的研發成本,只見大增,未見大減,並且遠遠高出聯想好幾倍。所以當達到了某一個峰值的時候,華為的能力爆發了,前期一切的投入多反映在瞭如今的科技領先,產品領先上,完成了重大企業形象的轉折,一舉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之中!

    第二個轉折點,任正非對於未來的未雨綢繆

    1)堅決不上市

    任正非曾說過,如果華為上市,那就會成為一家被資本左右的公司,他們就沒辦法去窮國搞網路,就不能去落後地區建基站。

    當然也不可能持續一二十年來每年投入巨資研發儲備晶片尖端技術,因為那不符合資本市場的邏輯——利益至上,如果華為是上市公司,這一次的後果可能不敢想象,正是因為沒上市,華為才沒有二級市場股價巨大波動的擔憂,才可以更加堅決守住自己的底線和主航道,無懼一切阻力,去征服世界!

    2)10年前就秘密研發晶片和作業系統

    1991年,任正非創業第四年,他就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設立積體電路的研發中心,進軍晶片領域!這是一個包賠不賺的領域,投入大,競爭激烈,沒有10-20年絕對看不到效果,賺不到錢,而此時的華為只是初出江湖!

    可是任正非非做不可!2014年,公司被定義為海思,任正非提了三個任務:

    第一,給市場做晶片!全球安防攝像頭一半來自海思;

    第二,給華為做晶片!大名鼎鼎的麒麟980就是海思出品;

    第三,秘密研發晶片!必要的時候全線替代現在靠國外引進的晶片;

    海思成立的時候,任正非叮囑,2萬人,每年4億,一定要站起來!任正非叮囑,這個產品可能目前看起來沒用,但是未來一定會有用,這是戰略部署!

    現在整整28年過去了,美國製裁華為,華為絕地反擊,海思榮耀登場,這就是華為最大的轉折點,更離不開任正非28年前的深謀遠慮和格局!!!

    第二個就要說一下李嘉誠了!大家知道的李嘉誠可能只是一個香港的富豪,房地產的大鱷,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李嘉誠可能是華為最大的後盾和“伯樂”!

    印象之中李嘉誠只是做房地產的,但實際上1983年的時候,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就在香港從事行動電話業務,香港迴歸前夕,李嘉誠乘勢成立了和記電訊。

    當時,華為決定了走國際化道路,李嘉誠得知之後決定給華為提供一臂之力。在1996年的時候,成為華為太子的李一男(26歲,男,成為華為常務副Quattroporte,2000年離職創辦港灣網路,後被華為收購。)帶領著精銳部隊奔赴香港,香港成為了華為走出大陸市場的第一步。這次合作讓李嘉誠和任正非存下了深厚的友誼!

    20年後的李嘉誠和華為!

    轉眼20多年過去了,為了爭奪5G主導權和市場份額,某些國家試圖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而此時李嘉誠再次出手,並且力挺華為。

    他旗下的兩家英國電信公司與華為簽訂了200億的5G大單,幫助華為撕開了兇猛嚴密的5G市場,突破了重圍!這也是第二次李嘉誠幫助華為!

    總結

    成功絕非僥倖,它需要許許多多的必然性所連線而成的!正因為任正非的強大,深謀遠慮,才鑄就了華為的今天!甚至華為的今天的一言一行,給予許多晚輩一個很好的激勵作用,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有更多的“華為”走出來!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專注行不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小說需要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