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艾嘉貝爾

    舉例來說:9至10個月大時,會發出連續的「ㄇㄚㄇㄚㄇㄚ」之類無意義的聲音嗎?10個月至1歲半時,會說1、2個有意義的單字嗎?例如「抱抱」、「媽媽」。一歲半至二歲時,會說 5 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字嗎?

  • 2 # 兒科醫生熊友華

    未必。

    首先,的確有很多孩子可以不透過干預就趕上,據統計,有60%的表達性言語遲緩的孩子能夠在3歲時就自行趕上同齡兒童。

    也就是說,孩子已經去過醫院,診斷上沒有聽力障礙、沒有自閉症、沒有智力障礙、沒有運動能力遲緩等各種情況,再加上語言理解能力和同齡人在一個水平,這樣才能叫做單純存在的“語言表達遲緩”。

    如果孩子不是這樣單純的語言表達遲緩,那麼其中一部分孩子需要語言干預才能趕上同齡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語言干預也只能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難以趕上其他同齡人。

    02

    如何判斷我的孩子是不是這60%左右能自然趕上的?

    去兒童醫院的發育行為科先做全面評估和診斷(包括聽力測試),千萬不要自己判斷。

    為什麼?以測試孩子語言理解能力為例:

    第一,家長几乎都不瞭解每一個年齡段的語言理解里程碑有哪些,往往以為能聽懂很多大人說的話,就是“語言理解能力在正常範圍內”了,其實不然。

    很多語障孩子的確語言理解能力高於語言表達能力很多,但語言理解能力未必符合同齡人水平。

    第二,知道里程碑,不代表有能力測試出孩子的真實水平。

    比如,家長給出一個指令的時候,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孩子提示(透過眼神、表情、語調、手勢、上下文環境等等),從而孩子並不僅僅透過家長說的話來執行指令。

    另外,每個年齡的孩子能聽懂指令的複雜程度以及指令中需要考慮的詞彙、語法水平很可能是家長並不清楚的。

    03

    如果家長自己已經覺得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也存在一些滯後呢?

    如果孩子在語言表達和理解上同時滯後,則更加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斷和評估(並後續進行語言干預)。

    這樣可以儘早排除孩子可能存在的其他問題,並且讓語言能力盡早得到干預而更快提高。

    △康復老師給孩子做口肌訓練

    04

    家裡人一直迴避孩子“有問題”,不想尋求幫助

    這個問題在診斷時經常遇到,孩子都已經4歲了,只會說“爸爸媽媽”,這才帶來醫院。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很多是家裡老人帶,老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覺得孩子說話晚再等等看,沒什麼大問題。

    另一方面是怕真的孩子檢查出問題,怪自己沒有教好孩子。

    所以心裡會比較惶恐,對去醫院或專業機構尋求諮詢或進行評估會進行百般阻撓。

    我很明白家長的心理,孩子一出問題,就會責怪自己是不是哪裡沒有教育好,沒有照顧好。

    其實很多孩子發育行為中的問題,如自閉、多動很大的原因不是來自家裡的照料。

    這個時候應該找到原因,如果孩子真的有問題,應儘快進行干預,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後果。

    05

    語言障礙的檢查有哪些?

    通常語言障礙的檢查包括問診、體格檢查、行為觀察、標準化測試。

    而標準化測試包含聽力、語言、韋氏智力測試,有些完全不能發音的小孩還可能進行醫學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男生秀氣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