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光芒萬丈34957
打仗需要冒險精神,山本五十六有冒險精神,南雲忠一沒有冒險精神,中途島海戰就失敗了。
二戰德軍打英法聯軍時,總參謀部是不想冒險的,還是想向一戰一樣,實行穩紮穩打的戰略,可曼因斯坦不認可,制定了更冒險的決定,要求出其不意從阿登森林突破,實施中間突破,兩冀合圍的鐵鉗戰術。
當時所有參謀總部人員都反對,可是將軍都支援他,特別是得到古德里安的支援,還有隆美爾這些青壯軍官的支援,最後得到希特勒的全力支援,才不惜舉全國之力冒險一戰,最後賭贏了。
反觀日本只有山本五十六懂的賭,還有年青軍官願意賭,天皇軍部老臣不願賭太大,還要用保守老成的南雲忠一壓制他,就怕賭太大了,把老本全賠進去。
如果山本五十六有遇到希特勒這樣的伯樂,有遇上都願冒險的同僚,偷襲珍珠港規模絕對不會那麼小,而是氣勢恢宏的殲滅戰,誓將珍珠港拿下,將美國在太平洋的勢力包餃子。
可日本天皇不是希特勒,東條英機不是曼因斯坦,南雲忠一不是古德里安,日本軍隊不是現代軍隊,只憑山本五十六不會迴天。
美國在珍珠港遇襲後,羅斯福馬上換掉海軍中的保守派,馬上換上喜歡冒險的德裔尼米茲,全力發展航空母艦,取消一切戰列艦的建造,全改成航空母艦,給了尼米茲的全力支援。
尼米茲才有打中途島海戰的決心,並且在滅了三艘日本重型航母后,不急著收兵,誓要將南雲忠一的第四艘航母消滅後,才願收兵。
這就很符合山本五十六的冒險精神,不達目的誓不收兵。
縱觀整個二戰,日本就沒有什麼冒險精神,前期一手好牌不會打,中期一手平牌不會糊,後期一手爛牌才想賭,就是缺少年青軍官的冒險精神。
二戰美日之戰,就如同資本主義美國和國有資本主義的日本對決,最後美國用錢砸死了不思進取的日本國有企業。
日本根深蒂固的升遷規矩害死了日本中下層軍官,也害死了山本五十六。
因為南雲忠一資歷擺在那裡,既使偷襲珍珠港有重大失誤,山本五十六還是要用他,不然軍界高層不同意。
二戰德軍之所以那麼強,主要就是上下一心,官兵一心,沒人有特殊待遇,希特勒不勝就不脫軍衣,軍官不勝就以死相拼,士兵不勝就不回家,才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戰果。
反觀日本,除了偷襲珍珠港大勝外,其它都是小勝,最後才想用知美派,冒險派,可是已迴天無力了。
如果中途島海戰讓德華人打,肯定打的不一樣,因為德軍已放棄一戰保守思維,以機動戰為主,直撲珍珠港,才不會要一個小島。
回覆列表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中最有意義、最有意思的一場戰役。開戰前,雙方的高層都表示不理解、不支援,並沒有把它作為很高的戰略地位去重視,更沒有想到此戰對二戰程序產生了這麼深遠的影響。當然,從另一角度來看,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不愧是有著戰略預見的軍事家。
作為兩個航母專家的經典對決,雙方都拿出了看家的老底。本以為會有一場難解難分的廝殺,卻打成了幾乎一邊倒的戰役。讓大家驚訝之餘,不禁會問,為什麼實力遠勝美軍的聯合艦隊會輸的這麼慘?這背後都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雙方戰略預想的異同。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臨危受命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作為推崇航母作戰的專家,此時讓他略感安慰的是,3艘航空母艦有幸逃過一劫,這是他重振海軍的最寶貴的資本;但讓他擔憂的是,未來以其為核心的海上爭奪戰,3艘太少了。
反觀日本,在山本五十六的“航空制勝論”的推崇下,航母在日本的發展可以說是在當時無人能敵,實力遠超美海軍,達到16艘。而兩位專家都認為,未來海戰的主角一定是擁有制空權的航空母艦。
從這個方面來看,二人都把消滅彼此的航母作為下一步的總體戰略。但在執行上卻出現了不小的偏差。
美國上下透過珍珠港事件有個深刻的認識,那就是航空母艦在未來戰爭的主導作用,並把它作為大力發展的事情來做。正是有了這樣的認識,雖然對尼米茲發起中途島戰役存有疑惑,但想法和他一樣,就是消滅日本的航空母艦是首要目標。
由於日本國內的陸、海兩軍種素來相互仇視和勢不兩立。為了爭取高層的支援,山本不得不強調攻佔中途島的意義,時間長了,說的多了,登島作戰漸漸地成為他優先考慮的戰略目標,而殲滅對方的航母成了次要目標。
這樣的細微差別,導致戰術實施上出現偏差。
斯普魯恩斯和弗萊切是一門心思的尋找對方的航母。得知中途島受到攻擊,也不為所動,直到確定對手的航母位置,艦載機便傾巢而出並加以殲滅,戰術執行的乾脆利落,目的性很強。
而南雲對該島的第一波進攻很順利。按照原定計劃,第一波攻擊小島是誘敵戰術,而第二波要裝好魚雷,隨時準備對付美太平洋艦隊。在沒有收到任何美海軍動向的情況下,有些飄飄然的南雲命令所有飛機換上炸彈,準備對小島進行第二波的攻擊。
這個戰術動作導致南雲忠一徹底走向失敗。就在其將魚雷換成炸彈的時候,訊息傳來發現美海軍,於是又匆忙將炸彈卸下放在一旁,換成魚雷。就是這要命的“5分鐘”,導致南雲的3艘航母瞬間成為“火球”。最後一艘也沒有逃脫被擊沉的命運。
這樣的結果很快傳到了山本的耳朵裡,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這麼優秀的一支隊伍,怎麼說沒就沒了,而且敗得這樣快,敗得這樣慘,南雲是怎麼搞的?
為什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南雲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一是按計劃是以消滅美海軍主力為主要目標,但在沒有訊息的情況下,空襲中途島,為登臨作戰作火力準備,這兩項任務的要求,南雲需要根據情況而定。由於沒有指明哪個優先,使其無所適從,導致延誤戰機。
二是為了達到戰鬥的隱蔽性,山本要求無線電靜默,導致戰術決策上不統一。如果南雲能和山本通報一聲,山本是不會同意他這麼做的,或者改由山本所在編隊完成攻島任務,南雲只負責與美海軍決戰,結局就會大有不同。然而,這只是如果。
細想一下,導致聯合艦隊失敗的原因還有很多。
首先,是驕傲自大,狂妄輕敵。早在偷襲珍珠港前,他們可謂是做足了功課,計劃不斷的修改,演習訓練很認真,配合十分默契,最終取得意想不到的輝煌戰果。然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聯合艦隊,上下狂妄自大。
在此次海戰中,作戰計劃漏洞百出,不精於演練。導致實戰中錯誤百出,尤其是一架偵察機因技術故障,致使晚出發30分鐘,最終演變成滅頂之災。
其次,作戰觀念的落後。雖然偷襲珍珠港獲得勝利,但依然重視戰列艦的作用,不願將戰列艦和航空母艦混合編組,戰列艦上強有力的防空火力不能為編隊提供掩護,致使南雲只得靠巡邏機來保護自己。
當然,為登島作戰進行火力準備的任務,完全可以由戰列艦擔任,這樣就能發揮航空母艦的更大作用,放開南雲的手腳,專心尋找美太平洋艦隊主力了。
更為重要的是,忽視偵察的作用。與美軍相比,南雲的搜尋飛機都是由編隊中其他戰艦上的老式水上飛機擔任。當時,執行搜尋任務中的2架飛機發生機械故障,延誤了出發時間,造成發現對手遲緩,影響了戰局。
雖然尼米茲是以弱勝強,但其優勢也很明顯。
一是情報和雷達。由於破譯日軍的情報,就等於掌握了他們的一舉一動。尼米茲之所以敢於同山本較量,都得益於情報的作用,可以說,此次戰役的勝利其實就是情報的勝利。
同時,作為當時的高科技產物——雷達已經裝備到美海軍,這種幾百公里外就能發現對手的裝置,讓美軍預先做好了戰鬥準備。而日本艦隊沒有雷達,所有警戒全靠目測,當美國俯衝轟炸機借雲層的掩護攻擊時,無法及時做出反應。這些,都讓他們享盡了先機之利。
二是發揮小島作用。雖然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上下建立了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術隊形,但南雲艦隊共4艘航母,艦載機261架,這讓只有3艘的尼米茲還是有些擔心。
於是,他發揮中途島——不沉的“航空母艦”的作用。加派兵力,構築防禦,尤其是增派大量的飛機,雖說都是一些老舊的飛機,但在數量上達到354架,已明顯具有優勢。當然,他們在實戰中,確實發揮了吸引對方火力,為美海軍轟炸機提供機會的作用。
尼米茲的最大優勢還是來自強大的工業經濟實力。以修理航母為例,珊瑚海海戰中,日軍受傷的“翔鶴號”、“瑞鶴號”,由於修理期過長以及人員損失太大,無法參加海戰。而美軍的“約克城”號受傷後,憑藉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只用了三天搶修,就讓它重返戰場。
正是國家實力的差距,致使山本減少了2艘航母,而尼米茲卻增加了1艘。航母數比變為4:3,大大減少了雙方的差距,使美國贏得勝利成為可能。
由此,山本的戰敗,可以說從一開始制定作戰計劃,就是一個註定失敗的計劃,無論是他將領的選擇、戰術的運用,都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