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經幾番風雨
-
2 # 漢唐殤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嚴謹,既然是傳統,為什麼還要政府出面倡導?在我們這兒剛剛舉辦了一場關於八十歲以上老人的活動,給他們包餃子吃,表演歌舞。我也到場了,不過,心裡感覺不太舒服。
在舉辦活動的時候,有二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在村衛生室打針,兒子送到衛生室的,然後兒子就去幹活了,老人自己在那兒輸液。
想要孝順,沒有時間。
-
3 # 常青樹
孝順傳統美德永不過時!
什麼是孝順美德呢?概括地說就是不忘祖先,孝老敬親,善待父母。我們清明節去上墳,焚香獻花,祭奠故人,這就是孝。我們為父母買點禮物,傾聽他們的訴說,也是孝順。
為什麼要倡導孝順美德呢?因為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禮儀之邦,孝老敬親是我們民族一直秉承的優良傳統。所以古人就有”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的深刻論述,所以我們要秉承古訓,繼承傳統。再從現實來說,是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們深知父母撫養我們的艱辛!尤其是在那艱難困苦的年代,父母為我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操了多少心,甚至捱了多少餓,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因為我小時候就曾親眼目睹多少回母親看著我們一幫孩子吃飯,她在旁邊看著,一口也不吃。長大才知道母親是怕我們吃不飽而且不得吃,多麼偉大的母愛呀!現在回想起來我都熱淚盈眶——為啥當時沒給母親盛一碗飯呢?親愛的朋友們,想你們的父母也經歷過類似的苦難,這樣的父母,不值得我們孝順嗎?我們有一千個孝順父母的義務,卻沒有一個不孝順的理由!
那麼怎麼樣孝順父母呢?我想這也無需贅述了,因為如果你眼中有父母,心裡裝著爹媽,你就會知道該怎樣做的。給父母買件衣服是孝順, 請父母吃頓飯店是孝順,陪他們旅遊是孝順,陪著聊天,打打電話也是孝順……尤其現在生活提高了,老人不僅物質生活要滿足,更離不開精神生活的需求。讓我們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親愛的朋友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閒暇時快放下手機,去看看父母,盡點孝順之心吧,別讓自己留下無法你啊彌補的遺憾!
-
4 # 與世無爭201863
孝道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得以世代繁衍不息的根本保證,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孝道就永遠也不會過時。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歷朝歷代,都是非常重視孝道教育的,人們用各種方法方式,從小就培養教育孩子的孝老敬親的思想。把孝道作為做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質。從啟蒙教育的三字經的首孝悌,次見聞,到弟子規的入則孝,出則悌,以及所有道德觀念教育中,無不蘊含孝道的意義。
佛教,道教,儒教可以說都是以孝道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之一。人們不管信奉於哪種思想體系,都能接受到孝道的教化。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也是孝道理念的傳承和發揚的過程。孝道對於國家穩定,社會和諧,家庭和睦,以及個人的素質修養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當今社會,隨著現代文化的發展,精神生活的多元化形成,更加需要大力提倡孝道,提高人們的道德品質。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在目前大力整治物質生態環境的同時,更好的淨化精神生態環境,讓人們獲得更多的福祉。
-
5 # 梅之韻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永遠不會過時。不過這孝順人跟人的理解不同,現有些青年人,或是中年人在事業上頗有建樹,自然經濟條件就優越。他們自己也覺得很孝順,大把的錢遞到父母手裡,父母生病給線,顧護工,他們自認為我是盡了孝順了。其實父母親需要的不只是經濟上的需求,做為老年人兒子成了家,閨女出了嫁對金錢上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強烈了,因為錢對於老年人用處不太大了,只要能過的去,當然錢是生存質量高低的保障。其實上了年紀的尤其是病魔纏身生活自理能力不行的,他們需要的不單是金錢,更需要子女的陪伴。什麼是孝順很簡單,做為子女應知道父母親最需要的是什麼,並且能體諒,抽一些時間多陪陪父母親,盡其所能讓父母親覺得不孤獨。我認為這還算孝順吧。
娘生父母養這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大法。父母為了子女耗盡大半生的精力,哺育教育,成家,都離不開父母親的操勞,大部分還要替子女帶孩子。子女應該怎樣回報父母親的養育之恩呢?我想父母之恩大於天,做為子女應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應大力提倡的。
倡導孝順的傳統美德永遠都不應說是過吋了。
-
6 # 王漢超暱稱微塵
謝謝邀請!謝謝“悟空問答”嚴肅地指出了我在問答問題時所出現的錯誤。透過此也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切的僥倖心理和懶惰的思想都是絕對的要不得的,我將以此為警戒,杜絕以後再予出現同類的錯誤!今天,“悟空問答”所提出的“現階段大力倡導孝順傳統美德是否已經過時”的問答,讓我說“倡導孝順之傳統美德”不但不過時,而且還應該大力弘揚才是!我央央華夏五千年曆史文明古國曆朝歷世歷代都非常重視和推崇孝順的傳統美德和理念。此種“孝道”的理念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祖祖輩輩的淺意識中,在當今社會的大變革中,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論怎麼樣的變化,此“孝道”的理念永遠都不會過時,永遠都是我們應該崇尚和遵訓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
7 # 開心果165931305
為人必孝順孝敬父母,這種傳統美德不但不過時,而且要代代相傳。特殊老人可以特殊對待,個別老人有錢就去養生堂給騙子送錢,這種做法不能順,個別老人不學好讓孩子偷東西財物不能順,吃相剋食物及腐壞的食物不能順,老人日子過的挺好的比兒子富有,還總想方設法欺兒女要錢給自己留後路的老人不能順,有這種老人,這種老人太自私了,當然父母有錢兒女不要眼紅,兒女生活困難多給老人出點力多照顧老人,老人也應該對兒女好點。人應該好好善待自己的父母,報答養育之恩是天經地義永留後人。
-
8 # 靜靜de頓河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深思的問題。在中國,從西周開始就有“孝道”一說,可以說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關於它存續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也有過許多不同的聲音,但爭論的焦點基本上都是其中不科學、不可行的部分,對“孝道”是社會道德根基的基本評價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我覺得,現階段大力倡導“孝道”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永遠不會過時。
首先,感恩父母的情結永遠不會過時。這是最為根本的一點。對生養、撫育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在父母年老體弱、生病時進行供養,是一個不需要任何理論論證的道德規範,也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公序良俗”。在漢朝,為了對子女感恩父母的孝道進行大力褒獎表彰,還專門設立了“孝廉”這一功名,把能否做到孝順與個人的前途命運聯絡在了一起。當然,我們可以對這種選官方法手段的合理性、操作性進行質疑,但其倡導“孝道”的初衷是沒有問題的。感恩父母、回饋父母是一種天然情感,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還是孟郊說的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其次,維持家庭的和睦和諧需要大力倡導這種美德。孔子在《論語 為政》中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大教育家是把“敬”作為“孝”的基礎的。無獨有偶,在民間也有類似關於家庭關係的俗語:“要想好,少敬老”,話雖粗糙樸實,但也是在提倡對父母、家族長輩首先要做到“敬”。我覺得,這一點也是非常可貴的。誠然,父母長輩與子女畢竟是兩代人,“代溝”是客觀存在的,與父母體諒子女相比,子女對父母的理解、體諒是要更多一些的。進一步想,一個連生身父母都動輒呵斥的人,誰能指望他能真正的尊重外人。
第三,今天大力倡導孝順傳統美德更需要實際的做法。我們今天提倡“孝道”,並不是去進行理論上的研討,而是在呼籲傳統倫理親情的迴歸,這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曾幾何時,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的辛酸與無奈。對於父母而言,連兒女當常回家看看都成為了一種奢侈時,孝順的傳統美德又從何談起呢!是真的沒有時間回家探望父母嗎,也不盡然,對不少人來說,有了空餘時間要去旅遊、要放鬆娛樂,之餘會在微信、微博裡曬曬對老家父母的思念,其情也著實感人。於是有人調侃,“最孝順的子女在朋友圈裡”。說來說去,呼籲傳統美德的迴歸,真的需要我們用行動來響應。對父母的愛與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
-
9 # 張文禪
孝順傳統美德永遠都不會過時,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我們對父母和長輩都要孝順,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子女應有的品德。對於成年子女來說,孝道內容既包括物質方面的贍養,既保障老人吃.穿.住.醫,又包括精神方面的撫慰,如常陪老人聊天,經常交流感情等等。孝道存乎於心,其實質就是真心實意地敬老.爰老.助老。對"孝道"的培養應該立足於抓早.抓小,對涉世未深的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就是要透過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以感悟父母的辛勞,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孝順傳統美德不但不會過時,還與時俱進賦予新的內容。願天下子女盡孝之!
-
10 # 七妹58
不過時,從古到今中華都有很好的孝道,尊老愛幼是人類的基本常識。但近些年間很多人忘了孝道二字,有的人做得還是很好,有的人就忘記做人常識。願我中華美德代代相傳,做個尊老愛幼的模範。這就是我的答題,謝你請我。
-
11 # 欽差達人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美德永遠都不過時。人類社會在進步過程中,就是在不斷的探索,改變錯誤、傳承優良。
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和底線。如果連這都做不到,別的都是空話。道理人人懂,無孝不能交友,更不要說得到別人的理解、幫助以及合作。
-
12 # 緣啟山峰
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古國,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即使放在當下也不是過時的。古時候的華人對孝道是非常推崇的。上至皇帝百官,下至黎明百姓,無不遵守。
那麼進入現代社會,難道孝順就不需要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現在人可能不需要尊崇愚孝,但是對父母親的孝順還是必須要有的,否則與禽獸何異!
-
13 # 彌勒家人
一點都不過時,恰恰相反,當今社會好多端,正是缺少這些傳統美德所至。有好多父母無可奈何的哀嘆:“我的孩子不聽話,我的孩子任性,我的孩子不知孝順我們,不知感恩報恩,你只許對他好,九十九對他好,一回不好就不行”。這都是缺少孝道傳統美德的傳承。“行有不得,反求誅己”。有這些哀嘆的人,你要認真反省一下自己,你是不是聽父母的話,你是不是孝順你的父母?孝道是做人的德性,有了這種德性,人能長壽,人能健康,家庭能合睦,社會會和諧,國家能太平。
回覆列表
謝謝相邀,孝順永遠都不過時,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五千年,留下文化典藉無數,沒有一個時期不提倡孝道的。《論語》裡有好幾章講到孝道的。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還有:“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好幾處。還有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是一本通體講述孝順的著作。清王永彬的《圍爐夜話》裡講道:“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現在也有一句話叫做“千萬不要和不孝順父母的做朋友”。可見孝道從古一直貫穿至今,永遠也不會過時。鳥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動物尚門如此,何況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