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aCl

    印象中,孩子們總是對新年充滿期待,而大多數成年人卻似乎沒有多少企盼。

    小時候,走家串戶,不懼風雪,不怕路遠,從內心裡由衷地開心。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到新年,我家都會很熱鬧,尤其是大年初一。大表哥總是喝得滿臉通紅,爛醉如泥,吐下一攤汙穢,每次都是我給他收拾。那幾年的春節,在我的記憶中幾乎是雷同的,除了大表哥爛醉的畫面以外,其它都是很開心的。

    上初中那一年,母親的幾個姐妹都在外地了,從來沒有出過門的母親,和大表哥也踏上了南下的列車。那一年的春節,格外的蕭條,大年初一,家裡都沒有客人停留。來拜年的人見主婦不在家,一般都不會留下來吃飯,都是丟下禮品匆匆奔赴別家。母親不在家,年完全不像年。家裡空蕩蕩的,我甚至都開始懷念大表哥那曾經令人心煩的醉相了。

    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我感覺到了年味的淡漠,對新年漸漸不再期盼了,而且漸漸地覺得,過年成為了一種負擔。

    上高中時,父親帶著弟弟到臨鎮做修理生意,我們通常也只有過年和清明節才回老家。

    那個時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節禮也比之前的複雜多了,不再是一個罐頭就能搞定的。我們老家親戚多,每次回家都是提得滿滿的,還總擔心東西少了,或者遺漏了哪家的,顯得怠慢。

    大學畢業後我到深圳工作,過年回家,成了一場劫難。曾經有一年,為了能回家,沒有買到坐票的我,只得在火車上站了12個小時,到武漢時,已經精疲力盡。那時候父親已過世,母親在武漢,不怎麼回老家,回老家的通常只有我和弟弟。那時候我大學剛畢業,尚未穩定,弟弟在外地工作也沒有攢下多少錢,回家一趟的來往車費,禮品,紅包費用再怎麼省也少不了一千元。

    大年三十,我們回老家,在小鎮的店鋪裡採購第一批禮品,給村裡的親戚。兩個人四隻手,滿滿當當,禮品袋的細繩勒得手生疼,人都難得直起腰來,可還是擔心不夠分配。好在家裡至親的姑姑不會計較這些,讓我們把禮品留給疏遠一點的親戚,免得失了禮節,有時候姑姑還會拿自家的東西讓我們去拜會其它親戚。

    但是大多數親戚還是看重禮品的,拜年的時候,人家只關心你手上提的是什麼東西,值什麼價位。有些親戚家的小孩子,紅包不給不行,給少了人家還要在當面給臉色,背後冷嘲熱諷。

    那幾年,我真切地體會到了過年的不容易,也完全理解裡大人們對面新年的複雜心情。尤其是村裡很多人家都是親戚時,過年真是一種負擔。

    比如同村的表姐,出嫁後孃家的好多親戚本來是可以斷了的,但是因為離住的太近,過人家的家門而不拜訪一下實在說不過去。每家都要送禮,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這些平常不會有人情客往的親戚,單方面的投入,也就只有買一些價格相對低廉的假煙假酒冒牌貨應付一下了。

    那些年,曾收到過很多劣質禮品,曾經覺得不齒,但是現在開始體諒人家。也為自己家裡不能及時迴避而給別人帶來的負擔感到愧疚。

    其實,禮品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有些人並不在意這些。比如我的家住縣城的姑姑和姑父就是這樣,姑姑每年春節回孃家並不帶禮品,但是孃家總是早早地盼著他們回來,見了他們也是打心眼裡感到開心。

    姑父說,你來我往,禮品帶來帶去,給自己添麻煩,給別人添負擔,不如輕輕鬆鬆。可惜像這樣灑脫之人太少,很多人即使內心裡很贊成,也很慢真正做到。因為很多人都在乎別人的眼光,擔心別人覺得自己失禮。越是關係疏遠的親戚,越是需要用禮品來拉近關係,表明重視,只有在至親面前,才能不拘小節。

    而如今,攀比之風盛行,尤其在農村,很多人不管在外地混得怎麼樣,過年回家都要以光鮮的形象出現,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看扁了。衣錦還鄉的風光之下,又有多少人獨自嚥下心酸。

    越長大,越能感覺到春節熱鬧氣氛裡物質的味道。什麼時候,春節不再有那麼多繁文縟節,能夠迴歸到純粹的狀態,那麼春節,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沒有任何負擔與遺憾的萬民盛典。可惜,這個願望,比天方夜譚還不切實際。

  • 2 # 大掌櫃237

    對於拜年這個傳統,你怎麼看?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千百年來每逄新春佳節之際。我們的華人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歡度我們節日。每年的新年伊始,拜大年和走親戚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一代傳-一代傳下來的習俗,也是每年春節最重要的一環。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尊老愛幼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每年的大年初一由父親帶著兒子孫子。母親帶著兒媳孫女在自己的大家族裡,走家串戶向長輩跪拜問好。拜年的次序當然是先拜大爺二爺以此類推,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拜年又簡化不少。現在的拜年只是全家族的晚輩組團,在家族內挨家挨戶向長輩問好。男團走了女團又來了,並且由原來的一家一戶跪拜。演變成現在的晚輩組團問好,這可能就我們所說的時代在變一切都在變吧。正月初三,三天年滿吃了晚飯送走了老祖宗,正月初四新的內容開始。今天是女兒回孃家女婿去岳父岳母家拜家的日子,一大早夫妻二人就把準備好的餅乾蛋糕平果帶上。領著孩子去岳父家拜年,過去不象現在什麼高階東西都有。一直到正月十五燈節之前都是走親戚的日子,特別是走親戚我覺得這年有些弱化了。過去走親戚那是真正的走,後來腳踏車摩托車現在是轎車。可是現在的年輕人除了上岳父家外,其它一律六親不認。依我看以後也不知能變化到什麼程度,反正我是不敢想象。這就我對拜年這個問題一個回答,不一定付合大家的看法。因為各地有各地拜年方式,請大家參與評論,說出你們不同拜年方式。謝謝悟空您的邀請。

  • 3 # 耿周海

    拜年的傳統是個上傳下孝的好傳統。可是如今有點變味了。為啥這麼說,一前的家庭,家庭裡的最上輩管理著,家裡一切經濟大權。孩子們都把經濟收入上交長輩。只有過年是向老一輩磕頭請安時,為了補償小輩們的祝福。讓小輩子記住,大人的恩賜。才舍給你的紅包,糖果,點芯。等平時很少吃到的果品。因為經濟大權都是老人掌管的。過年都是老人制買的。現在社會不同,各自都有自己家庭。老人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退休人還可以。農民沒收入的人,對拜年就頭疼了。特別提醒那些過年不孝敬父母的人,還想著老一輩給你的孩子壓歲錢少的人。所以有些變味了。本人愚見。新年快樂。

  • 4 # 青花韻律185098660

    對於拜年這個傳統我的看法是:誠實的人——真心一拜。狡詐的人——逢場作戲。深層的解釋為:給長輩拜年,——天經地義!給村裡的長輩拜年——消除隔閡,化解矛盾……拜年,上古之理,可以進化,可以改革,可以簡變為問候,或者是鞠躬,但是,給家族的跪拜不得免掉!以上是我個人對拜年這一傳統的看法,是不是有點守舊了呢?望請指正。謝悟空問答邀請。

  • 5 # 伊春美食美客

    拜年是個好傳統,歡歡樂樂,尊老愛幼,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年,初一清早大門一開,財源進來。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和老理。我們就要到親戚朋友家去給那些長輩們拜個年。雖然現在這個半鹽的習俗有些被人給淡化了,但是我覺得。對於自己十分要好,又十分尊敬的長輩,必須要走上門親自去給他們拜一個年,問 ̄聲好送去祝福,送去祝願。這才是真正孫老愛幼的體現。這才是中華好禮貌的延續。這才是中華好傳統的傳揚。所以說我覺得拜年這個習俗真的不應該丟棄,而是應該把它發揚光大。初一的時候還要繼續養成去給長輩拜年的好習俗。這樣會讓長輩看到一個嶄新的你會讓長輩和你聚在一起很開心。只有這樣才是尊老愛幼的最好的體現,才是繼承了中國字老愛幼的好傳統。所以我說給大家拜年的好傳統不能丟,不要拿著手機發一發,微信發一發簡訊,就算把這個年應付過去了,這樣真的就沒有什麼意義,也缺少了人情味。還是一家人多開心,多見面,多交流,這是最好的,最幸福的也是年裡最需要的氛圍。

  • 6 # 使用者黃山路老芋頭

    無所謂啦!

    我今年70歲了,就此觀點!為什麼?獨生子女家庭!有什麼拜的?

    小孩根本不熱衷此傳統!

  • 7 # 人已醉夢難醒

    拜年作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民間傳統、是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相互之間拉近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活動,以前的拜年那是真真正正要去拜的,初一早晨,人們成群結隊走東家去西家、平輩互相抱拳行禮、胡敬問候;晚輩給長輩叩首施禮、表達敬意;初二到十五、走親訪友、互相拜訪,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拜年。

    可是隨著交通的方便、通訊的發達,現在的拜年漸漸失去了以前拜年的隆重、也少了以前拜年的誠摯、朋友之間千篇一律的微信拜年,有的甚至複製別人的拜年資訊連名字都不改、親朋之間開著小車匆匆忙忙的說幾句話就去下一家、連吃頓飯的功夫都沒有,以前親戚多的,十五以前天天都是走親訪友,現在不管多少,最多兩天親戚走完,所以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拜年越來越成為敷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