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凌風說史

    先來說說外部環境。翻開世界近代史,就不得不說工業革命,而工業革命的起源地是在英國。這就使英國的國力在歐洲乃至世界一騎絕塵,遙遙領先。即使後來法國德國先後奮起直追,也依然難以趕上英國的發展速度,加之英國開拓殖民地的效率之高,讓德法望其項背。這就使得英國牢牢掌控住了歐洲霸權。但英國畢竟只是一個位於歐洲邊緣地區的小島國,即使國力強大,在歐洲大陸地區影響力也不如先後崛起的法蘭西和德意志。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和在歐洲大陸的深入,法國和德國在國力上漸漸追平甚至超越英國,英國的領先地位和霸權受到了挑戰。

    但薑還是老的辣,作為老牌資本主義日不落帝國玩政治的手段還是明顯超越德法一籌。為了維護霸主地位,英華人依靠在殖民地的野蠻剝削積攢起來的豐厚家底,打造了當時世界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海上軍事力量。並以此為後盾,挑動歐洲大陸列強彼此鉗制,互相爭奪。防止歐洲大陸的任何一國做大,影響英國的霸主地位。

    應該說,無論是拿破崙時代,俾斯麥時代,還是後來的一戰,二戰,英國始終都是玩的同一個套路。君不見,歐洲列強的牌桌換了一茬又一茬的玩家,英國始終都在牌桌上。

    因此,法國強,英國就扶持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對抗法國,德國強就聯合法國還有一眾小國抗擊德國。這樣從外力上就保證了德法無論哪一方強大都無法吃掉對方。

    再來說說德法的內部因素。提問者對比的物件是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從社會生產力的角度看,無論法國還是德國,受工業革命影響之深,都遠超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得更加徹底,從封建社會迅速過度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而奧匈帝國的封建殘餘較多,又是一個強行拼湊的二元帝國,奧斯曼帝國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國家。從國家構成上看,法國和德國的民族構成更加單一化,國家凝聚力不是那些東拼西湊強行捏合到一起的國家可以比的。再說到德法兩國在近代最為重要的兩位歷史人物,那就是拿破崙和俾斯麥,都對各自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各自國家的向心力上,讓法蘭西和德意志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凝聚力的國家。這樣的人物是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所不具有的。

    個人覺得以上應該就是德法在強國如林的近代歐洲能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吧。

  • 2 # 小太史

    這個問題非常好,為什麼德法都沒有亡國呢,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國民民族意識強烈。

    與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不同,德國和法國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成為了民族國家,其中關鍵就在於人民的民族認同感的轉變。在以前,老百姓往往只認可自己是哪個家族或者地方的人,其他人和我沒有關係,哪個人做我的君主,我做哪個國家的臣民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這樣雖然有利於君王們的擴張,但是也有利於臣民的背叛。

    比如,在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前,當地的人民已經意識到自己和周圍的人屬於同一種文化、同一個民族,這種強烈的認同感使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團結在一起,最終達到統一。再面對外敵方面,這種民族情感尤為強烈,當初普魯士從法國割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居民始終認為自己是法華人不是德華人,並認為這是恥辱。

    有些如此強烈民族認同感的國家不會滅亡,即使是納粹在擊敗法國還成立了維希法國傀儡政府,因為他們也害怕這種力量。反觀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壓迫之嚴重情況之複雜難以想象,西歐的民族國家意識傳入這兩個國家更是推波助瀾,最終解體亡國也是難以避免的。

  • 3 # duh23333

    他們雖然戰敗,但戰勝國對他們的懲罰點道為止,並沒有破壞他們的主體。而這兩國內部本來也不存在分裂勢力。雖然戰敗國體卻保住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內部民族分裂猖獗,國體一觸即潰。

  • 4 # 怪蜀黍老囧曾

    因為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十分晚近的產物,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話說是想像的共同體。基於同一民族建立獨立國家的政治訴求雖然粗糙,但是由於“民族”這種高於家族的更高層的效忠物件,卻可以動員大眾投入現代國家建立中,有利於擴大國家能力在基層,進而有利於現代國家從社會獲取更廣泛的資源。民族主義的推動首先依靠知識精英形成敘事,而後政治精英再拿來動員民眾參與,世界各個民族國家基本都是這一模式。

    法國不必說,民族主義思想的先行者,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們的觀念成為大眾革命運動的指標,法國是第一個真正實施民族主義的國家,曾經徵稅到17%農民就要毫不猶豫地造反的王國變成了可以持續處於戰爭與革命狀態26年(1789-1815)的可怕國家,這就是民族主義的威力。法國傳遞了民族主義思潮擴散到整個歐洲,影響了歐洲國際體系,鼓勵了德國統一的實現。德國由普魯士統一的背後其實是基於日耳曼民族的日耳曼民族主義已經形成的背景,德意志各邦在目睹法國,特別是拿破崙戰爭的巨大能量後也開始逐漸擁抱了民族主義,民族主義雖然是被想象的,但是在政治精英的動員、大眾教育的普及以及不幸的“他者”(最典型的是猶太人相對於其他西歐人的汙名化,反猶主義其實就是民族主義的副產品)。因此,法國和德國作為大陸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都形成了穩定的民族主義觀念。一戰後推翻了政權,卻已經無法消滅德意志民族或者法蘭西民族,兩國可以換政權,但共享這一觀念的人群實體已經難有變化。

    對於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言,情況相反。這兩個本身就是橫跨多個族群、多種政體的帝國組織。奧匈帝國分為二元的奧地利和匈牙利,之上是帝國中央政府,而且其下還有巴爾幹大量少數族裔人口,而且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口加起來尚不足一半。而少數族裔中還有不少宗教成分複雜的群體,比如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還有信仰天主教的義大利人。他們語言也不盡相同,且都有文字,他們無論如何無法被整合進入統一民族敘事中。奧斯曼帝國同樣如此,從阿爾及利亞到埃及,從阿拉伯半島到安納托利亞高原,大量不同部落和族群的人口共同存在,有各自的敘事而無共同的神話,這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民族主義與帝國敘事事實上剛好相反,民族主義認為每個民族都有資格獨立建國,而帝國秩序則要求多個族群共同遵循一定的敘事和秩序下的權威。加上各個族群間本來就有不少衝突,因此,民族主義的傳播對這些本身高度多元的政治實體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敗後,在戰敗處置上,各個外部國家都可以順水推舟,用初出茅廬帶有理想化色彩的美國威爾遜十四點原則作為武器瓦解這兩個帝國,減少潛在的競爭對手。因此,兩國戰敗後中央再無權威也無能力阻止他國肢解自身,只能走向分裂。

  • 5 # DDG的老船塢

    我有點不明白題主的意思,題主如何定義亡國?

    一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喪失了一批的羈靡的殖民地,奧斯曼蘇丹下臺,土耳其青年黨政府垮臺,凱末爾政權的土耳其共和國取而代之,然而土耳其民族核心區域尚在,土耳其民族國家尚在,奧匈帝國在1867年匈奧條約簽訂後,就是以哈布斯堡王室為共主的二元制政合立憲君主帝國,奧匈兩國均為主權國家,有各自得政府議會,內政完全各自獨立,只不過都奉哈布斯堡王室為君主,一戰後哈布斯堡王室下野,奧匈兩國雖然也失去了大量異民族聚居區域,但是兩國主體民族國家都還在,那麼這個亡國又是什麼標準呢?

    奧匈帝國行政區,要注意的是,從1867年起奧地利和匈牙利就是兩個主權獨立國家,奧匈帝國事實上是個奉同一個王室為君主的邦聯,一戰後奧匈兩國雖然損失了大片非主體民族聚居區和部分主體民族聚居區,但是奧地利和匈牙利主體民族國家尚在。

    一戰前奧斯曼土耳其就已經喪失了大部分殖民地,一戰只不過又丟掉了部分羈靡區域而已,但是其核心民族國家仍然存在

    如果按照政體垮臺國體變更為標準,法國德國亡了N次國了,先說法國,不說被內部改朝換代的法蘭西第一,第二和第四共和國,被外力滅亡的就有波拿巴王朝的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戰爭為反法同盟所滅)和法蘭西第二帝國(普法戰爭為普魯士所滅),以及二戰被納粹德國事實滅亡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留了維希傀儡這麼個小尾巴苟延殘喘到二戰後期)。再說德國,德意志第二帝國隨著霍亨佐倫王朝一起垮臺,德意志第三帝國跟著納粹一起灰飛煙滅,按這個標準,法國也好,德國也好,都不止亡了一次。

    威廉二世下臺宣告德意志第二帝國滅亡

    貢比涅車廂裡的投降儀式宣告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事實滅亡

    如果說非本民族核心區域大量獨立或分割算亡國的話,那更糟糕了,德國在一戰後丟掉了所有殖民地,二戰後連霍亨佐倫王朝龍興之地的東普魯士都丟了,法國在二戰後也陸續丟掉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非的大片殖民地,按這個標準德法也得算滅亡了,就連大英帝國在兩次大戰之後殖民地也紛紛獨立,英國是不是也亡國了呢?

    兩次大戰後英國殖民地幾乎喪失殆盡,是不是英國也亡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喜歡戴沉香手串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