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好故事匯

    主要是因為德國與蘇聯的意識形態和歷史淵源相比西方盟軍有明顯差異,希特勒與斯大林的個人矛盾上升為民族的對抗,就算希特勒向蘇聯投降也不會得到好下場,相反,盟軍與德國並沒有刻骨的民族仇恨,相對而言會對德國仁慈些。

  • 2 # 德全不畏

    希特勒沒有投降的意向,德國是在希特勒自殺後投降的。

    德國首都柏林被盟軍猛攻時,希特勒見大勢已去,就選擇了自殺。死後,他的下屬按他的遺囑,焚燬了他的屍體。

    希特勒死時,德國已經山窮水盡,再沒翻盤的可能。希特勒死後,德國就向同盟國投降了。

  • 3 # 星辰渡汗青

    首先糾正一點,希特勒本人並沒有向盟軍投降,而是選擇了在地堡掩體裡自殺。

    希特勒選擇自殺而不是投降盟軍是因為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全世界的各個列強國以及各大國基本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並且傷亡與損失慘重,這對於全人類來說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政策令人駭人聽聞,建造了一座又一座恐怖的納粹集中營,發動了一場又一場傷亡慘重的戰爭,即使希特勒選擇投降,但是戰後必上軍師法庭被清算,最終導致結果可能還是死亡,但是被判的死刑很可能是絞刑或者槍斃,我猜希特勒肯定是想與其屈辱毫無尊嚴的被羞辱死去,倒不如自殺來的痛快。

    而且當時希特勒是德國民眾的精神領袖,希特勒當時在納粹德國代表了一種精神,希特勒作為領袖,需要表現出作為傳統鐵血德國應該有的不屈的精神,作為納粹德國的精神領袖若是選擇了投降必定遭到民眾的唾棄與鄙視。

  • 4 # 白楊樹下談歷史

    如果說蘇德戰場形勢反轉,讓希特勒妄圖佔領蘇聯的野心備受打擊,諸多不利的訊息一定讓他倍感壓力;如果說反法西斯國家結為同盟,並採取聯合行動,使他將要面對的一定是兩線作戰,形勢對德國越來越不利。

    德軍失敗已是大勢所趨,那為什麼不趁著還有些談判資本與蘇聯議和或是有條件的投降呢?

    其實這個問題,大多數二戰迷們都能說出個一二三。而我也想談談自己的分析,供大家商討和參考。

    首先,一個投機分子、狂熱的瘋子,不可能成為戰略家。

    希特勒的“發家史”就是一部典型的投機發家史。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一戰二等兵,利用國內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和煽動性極強的宣講,以重塑民族尊嚴籠絡人心,迅速站到了人生巔峰。

    當時,一戰後的《凡爾賽合約》,不平等或者說是“斬草除根”式的懲罰,讓曾經驕傲的日耳曼人過上了黑暗而煎熬的日子。納粹黨的迅速崛起離不開民眾的支援,也就是說,長期受壓制的民族自尊心需要他這樣的一個人去大聲疾呼,哪怕它是阿貓阿狗。

    由此,一個近似於“瘋子”的人站到了歷史舞臺,也造就了德國曆史上最奇怪的怪胎。他擁有絕對的權力,排除異己是這類人最擅長的技能,瘋狂和標新立異是他們的特長。但是論謀略,智商幾乎為零。

    戰爭期間一系列的戰略誤判,或者說是瞎指揮,導致德軍的優勢越來越難以發揮,就是最好的佐證。所以說,一個沒有戰略遠見的人,只能是瘋狂在當下,他不可能、也想不到與對手言和。

    其次,曾經的歷史不堪回首,覆水難收。

    一戰後的痛苦經歷讓每一個那個年代的德華人記憶猶新。尊嚴、驕傲、美好生活蕩然無存,自從選擇了希特勒,他們確實在二戰初期嘗試到輝煌的快感。但很快發現,這個瘋子並沒有罷休的意思,可誰也攔不住。

    精明的德華人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但他們更不願意再回到任人宰割的屈辱年代。同時,對英法等國一貫做法也瞭如指掌,一旦議和或投降,悲劇將會再次重演。

    更何況,在瘋子的瞎指揮下,攤子越來越大,樹敵越來越多。議和和投降就意味著戰後被清算,不僅納粹分子是一個也不會放過,而且國家還將揹負更多的債務,民眾的日子也會更加不好過。此時的德國可謂是覆水難收,得過且過了。

    隨著德軍在戰場上的失利,瘋狂的日耳曼人開始冷靜的思考這場戰爭的意義。當他們正視希特勒一幫人的所作所為後,驚訝的發現,納粹分子在將德國一步步帶入深淵。於是,他們開始反思和推翻納粹政府、甚至多次暗殺希特勒,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來改變當前的局勢。

    然而,他們沒有成功。現在看來,雖然在蘇德戰場上,蘇軍不斷的反攻取得勝利,但是他們並沒有想盡快結束戰爭的意思。

    那如果,他們提出議和和有條件投降,蘇聯會答應嗎?答案是“不”。

    首先,希特勒的言而無信,讓蘇聯人早已領教。在戰爭爆發前,雙方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忽悠了斯大林整整一年,導致蘇軍疏於邊境的防禦,造成戰爭初期的巨大損失。因此,這個時候德國說什麼,蘇方都不會相信。

    其次,按“北極熊”的性格來說也不會答應。就好比兩個人打架,一開始自己吃了大虧,等自己有實力開始反擊時,對方招架不住,提出“別打了,我求饒”,雙方就停下來。這樣的結果換成誰也做不到,更何況是不好惹的“北極熊”。

    最為關鍵的是,按照同盟國在卡薩布蘭卡會議的約定,只接受無條件投降。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談判,也就是說,蘇聯不能單方面的簽訂任何協議,同盟國任何一方都可以像特朗普那樣行使否決權。

    當然,此時的蘇聯還沒有將血債血償進行到底,也不可能罷手。

    看來雙方都沒有停戰的意思,蘇軍下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就是將對方趕出家門。

    烏克蘭4個方面軍分別從四個方向開始反攻,很快將德軍趕出國境。訊息傳到莫斯科,人們熱血沸騰,大放節日焰火,用幾百門火炮鳴放禮炮,來慶祝這一重大勝利。而此時的希特勒卻依然抱著僥倖心理,不願從克里米亞撤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從軍事上來說,這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佔領克里米亞不僅能牽制蘇軍大量兵力,還能牽制黑海艦隊的行動。這不僅可以掩護德軍後撤,而且在將來進行反攻時,可以作為前進基地。

    其次,從國際關係上講,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不撤離克里米亞可以對土耳其施加壓力,使其不敢站到同盟國一邊;也可以把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控制在侵略集團之中。

    更為重要的是,希特勒不願看到軸心國國家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叛離。於是他依然命令盤踞在克里米亞的第17集團軍死守到底。然而,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德軍已大勢已去,士氣和戰鬥力大不如前,失敗是遲早的事情。

    到了這一年的夏季,西線盟軍開始反攻歐洲。蘇軍也集中了240萬的部隊,形成數倍與敵的優勢,迅猛向西推進,大縱深突破,開始反攻白俄羅斯,這讓德軍統帥部驚恐不安。

    希特勒終於嚐到了兩線作戰的苦果,顧此失彼,處境越來越艱難了。

    人最可悲的並不是輸的一敗塗地的時候,而是眼見大勢已去,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於他的時候,他還是心懷僥倖。

    勢,無論大勢所趨,還是大勢已去,懂得勢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懂得運用勢的人,才會有戰略遠見。而希特勒絕非有這樣的判斷,他的瘋狂一定是曇花一現,垂死掙扎,最終落個遺臭萬年的罵名。

  • 5 # 戰略論

    首先希特勒不會向任何人投降,在他的眼裡,他不僅是德國的領袖,而是德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化身,他不會屈服於任何人。這也解釋了希特勒為何對撤退和投降行為深惡痛絕,既然希特勒禁止他的部下投降,他自己又怎麼會去向盟軍投降呢?不得不承認希特勒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戰爭後期德國在軍事上已經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希特勒開始謀求和西方國家的和談,企圖利用西方國家普遍都有的反蘇情結來瓦解其和蘇聯的同盟,德國將作為反蘇的先鋒抵禦蘇聯紅色潮流對歐洲的入侵。希特勒始終認為反法西斯同盟是不穩固的、脆弱的,尤其英國首相丘吉爾,他對蘇聯不抱任何的好感,在反蘇立場上相當積極。所以希特勒企圖利用同盟國這一弱點,分化其他們,結束和英國和美國的戰爭,轉而結成反蘇同盟,而德國將投入全部力量到對蘇作戰上。希特勒堅信,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蘇維埃主義比法西斯主義更加可怕,更加令人畏懼。

    不過希特勒只是同意和西方國家進行和平談判,而不是向他們投降,更不用說無條件投降了。他可以同意一些對德國來說比較苛刻的條件,但絕不可以更改他的納粹政權,更不可以更改他的領導地位,否則他寧願繼續將戰爭進行下去。在戰爭最後的幾個月,連希萊姆、戈林這樣的親信都開始和西方盟軍聯絡,謀求和談或者有條件投降,但是都被希特勒所制止,他嚴厲禁止任何的投降逃跑和行動。

    如果希特勒願意向西方盟軍投降,那麼他也就不會選擇自殺了,他早就沒想在這場戰爭中活下來,在他眼裡,如果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那麼整個民族也再無存在的必要,德意志民族已經失敗,他的民族將和他自己一起毀滅。所以希特勒拒絕離開柏林去南方司令部繼續領導抵抗,他已經決定和柏林共存亡。就這麼個意志堅定到近乎“變態”的人怎麼可能會向盟軍投降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世錦賽劉詩雯與丁寧都同處上半區,你覺得如果兩人會師半決賽,誰取勝的機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