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哥的單身生活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nrau 1903-)智利鋼琴家阿勞作為智利著名鋼琴家,五歲即在聖地亞哥首次舉行演奏會,嶄露頭角,少兒時期於柏林及德國其他城市和北歐巡迴演出,獲得成功,被樂壇譽為神童。他的演奏技巧精湛輝煌,所詮釋的作品音樂含蓄內在,保持了純正嚴謹的古典風格並與深刻的情感完美結合。他有一雙強有力的大手,演奏以靈活自如、音色明亮、音量宏偉為特徵。阿勞曾獲得一系列國際比賽大獎,舉辦多次大型演奏會,並與數著名樂團合作到奧地利、南非、以色列、印度、日本、布拉格、布達佩斯等地進行巡迴演出。他演奏過巴赫、莫扎特的全部鋼琴作品以及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錄製完成唱片。他一生反對商業性演出,重視鋼琴藝術的人格化追求,並因此而譽滿全球。 迪努·利帕蒂(Dinu Lipatti 1917-1950)羅馬尼亞鋼琴家英年早逝的利帕蒂是位傳奇式的鋼琴家。他的演奏技巧堪稱當時最為精湛,但從未刻意展示和過分追求。他對作品的解釋恰如其分,無論是巴赫、勃拉姆斯,還是肖邦、舒曼,或者是拉威爾,他都有令人信服的演繹。利帕蒂所處的年代,正是浪漫樂派大師被世人視為英雄般人物的歲月,人們稱為如燦爛的落日那樣光輝奪目的"鋼琴黃金時代"。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藝術家,利帕蒂與其先行者一樣,既是演奏家,又身兼作曲家的角色。然而,與當時盛行的對作曲家作品的隨意解釋現象大相徑庭的是,他堅持忠實於原作,僅從這方面看,他又是一個真正的現代人,雖然那時他還只是個少年。他說:"我們必須記住,真正偉大的音樂總是跨越時代的,他們從來都是與創作時公認的背景和規則格格不入。"因而,他在演奏每部作品之前都會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冥思苦想以達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的表達。聽利帕蒂的演奏,對於耳朵和心靈都是一種享受和滿足。阿爾圖羅·貝內代託·米凱蘭傑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義大利鋼琴家米凱蘭傑利是世界著名的義大利鋼琴家。他的演奏技術無懈可擊,善於恰到好處地把握音色和多聲部層次的控制,有條理地處理整體與細節的關係,以追求音色清澄、乾淨的演奏靈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樂派的內在與平衡,又注入了浪漫樂派的熱情與感染力,極具強烈的藝術魅力。米凱蘭傑利對自己的演奏質量要求甚高,決不輕易舉辦獨奏會。因此他演奏的曲目雖然不算廣泛,但質量都十分完美。他演繹的貝多芬作品,擺脫了任何一種巴洛克風味的彈奏方式,將自己的音樂個性隱藏在樂曲自身的內涵下,完美地表達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繹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軟圓滑的線條歌唱,絲毫不帶鋼鐵的森冷,已達"無槌之音"的佳境,因而獲得"音樂哲學家"的美譽。此外,他還是一位卓有貢獻的鋼琴教育家,指導和培養出了一批鋼琴家,不少已名揚世界,義大利鋼琴家波利尼就是其中之一。毛裡奇奧·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42- )義大利鋼琴家波利尼是現代義大利著名鋼琴家。他的演奏技巧純熟完美,聲音清晰,手指觸鍵有力而靈敏,音色光輝而分明。他因過分重視技巧而使演奏以"冷峻"著稱。1960年,波利尼曾參加第六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作為八十九名各國選手中最年輕的一個,獲得第一名,因而聞名世界樂壇,從此與著名指揮和樂隊合作,巡迴演出於歐美各國。他演奏的古典作品精益求精,並對現代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也有廣泛的涉獵,如勳伯格的全部鋼琴作品、普羅科菲耶夫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鋼琴作品等。1974年,慶祝勳伯格誕辰一百週年,他在幾個國家首都舉行勳伯格鋼琴獨奏作品演奏會。里昂·弗萊謝爾(Leon Fleisher 1928- )美國鋼琴家、指揮家弗萊謝爾師承奧地利鋼琴家施納貝爾十年之久,因此他的演奏與其他美國鋼琴家相比,具有更多的德奧鋼琴學派風範。弗萊謝爾的演奏風格綜合了知識的力量、熱情的情感、優雅的品位和神秘的美感等多種因素。他認為演奏技巧與個人的音樂觀念有關,技術是發出聲音時所有的動作。 弗萊謝爾以自己的卓越才能和高超技藝在眾多美國鋼琴家中獨樹一幟。他在音樂的處理方面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並努力追求音樂中親切、樸實和純粹的美,為了實現這一理想目標,即使右手因病不能彈奏,仍然堅持用左手演奏拉威爾等人專為左手寫的作品。他的精彩演奏倍受音樂界人士的推崇,尤其是他錄製的許多唱片更使他當之無愧地進入20世紀著名鋼琴家的行列。範·克萊本(Uan Cliburn 1934-)美國鋼琴家 美國鋼琴家克萊本一生充滿了傳奇式的浪漫色彩,四歲即登臺演出,十三歲實在德克薩斯州的鋼琴比賽上獲獎後受聘於休斯敦交響樂團擔任鋼琴獨奏。1958年參加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榮獲一等獎,蜚聲國際樂壇。因為他是在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第一個美華人在蘇聯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成為美國的寵兒,在他回到紐約時,像凱旋歸來的英雄一樣受到市民的夾道歡迎和總統接見。 克萊本在青年時期就掌握了紮實的演奏技巧,具有簡樸熱情的演奏風格,在他演奏的黃金時期,有著高妙無暇的技術、如訴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樂表現力,擅長演奏浪漫派的作品。而遺憾的是,到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沒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鮮感,往往單憑直覺而又矯揉造作,聲音也變得粗糙,以至他的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曇花一現已成了歷史陳跡。1962年在德克薩斯州沃恩堡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克萊恩國際鋼琴比賽。默裡·佩拉希亞(Murray Perahia 1947- )美國鋼琴家佩拉希亞被譽為當代最為抒情的鋼琴詩人。他尤其擅長演奏浪漫樂派作曲家舒曼、門德爾松、肖邦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並以其多樣化的風格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潛力。在演奏技巧方面,他駕輕就熟、得心應手,有鍵盤魔術師的美譽;而對作品的詮釋,也因其多年的不懈努力而在音樂深度上表現出非同尋常的特點,廣受各方好評。 佩拉希亞的演奏曲目涵蓋了上至巴赫、下至巴托克的各個時期中的鋼琴經典之作。他四歲就開始學琴,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長時期的刻苦學習使他奠定了應付各種技術難題的深厚功底,在演奏19世紀浪漫派某些作品技術艱難的段落中,給人以毫不費力的輕鬆感。在演奏協奏曲和室內樂等體裁方面,他最有心得,這兩類作品佔他唱片錄音中的主要地位。由於他曾學過指揮專業,所以經常邊彈琴邊指揮樂隊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奏鳴曲。克里斯蒂昂.吉麥曼(Krystien Zimermann 1956- )波蘭鋼琴家吉麥曼在1975年參加第九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獲第一名,他是繼車爾尼–斯特凡斯卡和哈拉謝維奇之後第三位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一等獎的著名波蘭鋼琴家,而且也是歷屆肖邦比賽第一名獲得者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具有斯拉夫人的浪漫氣質、高超的演奏技藝和驚人的記憶力,詮釋作品以其自然、親切,情感豐富和極有新意而贏得廣泛的世界影響和讚譽。吉麥曼的演奏曲目較廣,早年以肖邦鋼琴作品為主,近年涉獵麵包括古典樂派到現代樂派作曲家的全部作品。此外,他錄製的許多唱片曾分別獲得各種大獎,特別是魯託斯瓦夫斯基的鋼琴奏曲和德彪西的《前奏曲集》更是受到全球廣泛的矚目和好評。伊沃.波戈雷利奇(Ivo Pogorelich 1958- )南斯拉夫鋼琴家波戈雷利奇是近年來逐漸被人們熟悉的南斯拉夫鋼琴界的後起之秀。曾參加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演奏帶有強烈的個性富於感染力,華沙聽眾為之傾倒,而評為認為其演奏不符合肖邦風格未獲頭獎,但卻名聲大噪。此後他在倫敦、紐約等地舉行的獨奏音樂會,以其演奏技藝高超、才華橫溢而極受歡迎。波戈雷利奇的演奏風格傳承了李斯特學派的技藝,詮釋作品時照譜演奏,在觸鍵、音質、深度等技巧方面都無懈可擊,音樂清晰、精練和鮮活,特別是他那強烈的演奏個性,極受聽眾歡迎。波戈雷利奇錄製的唱片數量不多,但每張都有新意,尤其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更是讓樂迷們愛不釋手,爭相收藏。1993年,他與妻子在美國加州創辦了規則與眾不同的鋼琴大賽。 俄羅斯風格體系 斯維亞託斯拉夫.裡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 )俄羅斯鋼琴家 裡希特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新一代傑出鋼琴家。他的演奏極富節奏感,分句富有句子彈性和詩意,同時兼具歌唱性,在演奏一首樂曲時自始至終都使人清楚地聽到他的聲部層次和樂曲構思。他追求一種特殊清淡剔透的音色,使音樂產生出夢幻般的瑰麗色彩,令人歎為觀止。在表演上他具有強烈的即興性,既善於宣洩音樂激情,又善於恰到好處地處理音樂內部層次結構,使之達到完美的、詩意般的境界。裡希特演奏曲目廣泛,但卻不太喜歡“湊熱鬧”。他錄製的音樂會曲目不少是首演或鮮為人知的作品,如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第七、第九鋼琴奏鳴曲,德沃夏克的鋼琴曲等。這位彈奏鋼琴習慣熄滅燈光拋棄一切而專心致志於音樂的人,的確是一位將全身心都融入音樂的鋼琴大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無用?很多人可能從就業層面來這麼講,哲學專業怎樣克服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