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36228609172

    飢鴉啄雪枝上啼。 宋·謝翱《送人歸烏傷》。本句大意是飢餓的烏鴉有的正在啄食著積雪,有的正在樹枝上啼叫。冬季,大地上白雪茫茫,鳥雀極難尋到食物。烏鴉不善於築巢儲食,因而冬天常常忍受飢餓之苦。餓極則只得“啄雪”,只得在枝上悲啼。“飢鴉”的形象被刻畫得活靈活現,真切可見。可用來描寫飢餓的烏鴉。 南宋愛國詩人 謝翱 《送人歸烏傷》 啼澀飢喉咽,飛低凍翅垂。 烏鴉名言 唐·白居易《烏夜啼》。啼澀:啼叫聲嘶啞。這兩句大意是:烏鴉叫聲嘶啞,是飢餓使喉嚨發出的聲音變得低沉;烏鴉飛得很低,是由於翅膀結了冰而低垂。前句是聽覺形象,後句是視覺形象,把烏鴉又“飢”又“凍”的狼狽樣子寫得很逼真。可用來描寫寒天的烏鴉。 唐代詩人 白居易 《烏夜啼》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隋·楊廣《失題》。這兩句大意是:寒鴉點點,上下翻飛,流水潺潺,環繞孤村。此條狀景孤寂,滿目淒涼。“數點”對“孤村”,“寒鴉飛”對“流水繞”,空曠寂寥,沉悶壓抑,使人平添惆悵。寫作時適用於借寫景表現落拓孤寂的心境。 隋朝第二代皇帝 楊廣 《失題》 數點蒼茫裡,飢烏接翅歸。 宋·孫覿《雨》。這兩句大意是:在蒼茫的暮色之中,幾隻飢餓的烏鴉翅膀接著翅膀飛回樹林。因是“蒼茫裡”,“飢烏”又是從遠處飛來,輪廓不清晰,選用“數點”二字便顯得分外貼切。“接翅歸”既表現出飢烏越飛越近,也表現出“歸”時的具體情狀,使“歸”更加形象化。可用來描寫暮鴉歸林的景象。 宋代文人 孫覿 《雨》 渺渺倦鴉翻,相隨歸薄暮。 宋·孫覿《發桂林……》。渺渺:悠遠的樣子。翻:指鳥飛。薄暮:傍晚。這兩句大意是:傍晚時分,遠處那些疲憊的烏鴉互相追隨著在蒼茫的暮色中歸巢。天色晚了,烏鴉也成了“倦鴉’,“倦”字用得恰切;烏鴉在暮色中歸巢,越飛越遠,越遠越小,“渺渺”二字用得準確。可用來描寫暮歸的烏鴉,或用來描寫蒼茫的暮色。 宋代文人 孫覿 《發桂林……》 群鴉爭晚噪,一意送斜陽。 關於烏鴉的名言 宋·戴復古《訪楊伯子監丞自白沙問路而去》。噪:大聲鳴叫。這兩句大意是:傍晚,成群的烏鴉爭著亂叫,一心一意送斜陽落山。為了描寫暮色降臨的情形,作者選取暮鴉群噪的場面,並想象群鴉正在送別“斜陽”。詩句從極為尋常的描寫物件之中表現出盎然的情趣,可用來描寫聒噪的烏鴉,也可用來描寫村野傍晚的景象。 南宋詩人 戴復古 《訪楊伯子監丞自白沙問路而去》 啞啞噪夕暉,爭宿不爭飛。 明·高啟《歸鴉》。這兩句大意是:烏鴉在夕陽的餘輝下啞啞地聒噪著,它們爭搶著佔據枝頭過夜,卻從來不爭著展翅高飛。諷刺烏鴉只知“爭宿”,不肯“爭飛”,不僅符合烏鴉的習性,而且極易引起讀者的聯想,既可用來描寫烏鴉,也可用來諷刺那種只知與他人攀比物質享受,而在事業上卻毫無進取心的人。 元末明初著名詩人 高啟 《歸鴉》 烏棲不定枝條弱,城頭夜半聲啞啞。 唐·楊巨源《烏夜啼》。啞啞(yā鴨):象聲詞,形容烏鴉的叫聲。這兩句大意是:烏鴉在細弱的樹枝上棲息不穩,半夜裡在城頭上“啞啞”地啼鳴。城頭夜半烏鴉啼,其聲啞啞久不息。這烏啼之聲,彷彿傾耳而可聞,弱枝啼烏,也如在目前。詩句語言質樸,而形象鮮明。 唐代詩人 楊巨源 《烏夜啼》 瘦馬羸童行背秦,暮鴉撩亂入殘雲。 唐·蔣吉《出塞》。撩亂:同“繚亂”,紛亂。本句大意是:傍晚,成群的烏鴉紛亂地飛入了天邊的殘雲。暮色蒼茫,殘雲在天,一群烏鴉繚亂地飛,“暮”、“殘”、“撩亂”等幾個形容詞語,有力地增強了表達效果。可用來描寫傍晚成群翻飛的烏鴉,或用來描寫蒼茫的暮色。 唐代詩人 蔣吉 《出塞》 寒鴉散亂知多少,飛向江頭一樹棲。 烏鴉名言 宋·劉子翬(huī輝)《天迥》。寒鴉:寒天的烏鴉。這兩句大意是:寒天的烏鴉亂糟糟一片,不知有多少隻,都向江邊飛去,棲息在一棵樹上。烏鴉慣於傍晚時分集聚成群,白天又分散開來,忽聚忽散,從無秩序可言。所以,詩文中常以“亂”或“烏合”形容烏鴉。這裡在“亂”字之上又加一‘散”字,“散亂”的寒鴉,飛動時更是亂糟糟一片,落下時又是黑壓壓一樹,形象分明可見。可用來描寫暮鴉。 宋代理學家 劉子翬 《天迥》 欲覓一枝何處所,滿天風雪漫迴翔。 清·張一鵠《歸鴉》。漫:徒然。迴翔:盤旋飛翔。這兩句大意是:烏鴉想要找到一枝安身,可那一枝又在哪裡呢?滿天風雪紛飛,它徒然四處盤旋飛翔著。烏鴉不善造巢,風雪襲來,只能到處尋覓棲息之所。然而,天寒地凍,一枝難覓,只能在滿天風雪中“漫迴翔”。詩句形象如畫,含義雋永。可用來描寫風雪中的烏鴉,也可比喻流離失所的人。 清代畫家 張一鵠 《歸鴉》 真理不是烏鴉,不能抓住它的尾巴。前蘇聯音樂活動家 謝德林 裁決總宣佈烏鴉無罪,卻判鴿子有罪。古羅馬詩人 玉外納 遷喬聲迥出,赴谷響幽深,下聽長而短,時聞絕復尋。 關於烏鴉的名言 南朝·梁·劉孝綽《詠百舌詩》。遷喬:遷往高處。迥(jiǒng窘):遠。這幾句大意是:百舌飛到高處,它的叫聲從遠處傳來;百舌飛進山谷,它的叫聲便自幽深處傳出;在下面聽它的叫聲,有時長有時短,有時能聽到有時聽不到,又要去尋找它。百舌即烏鴉,善鳴,其聲變化多端,如有百舌,故以為名。詩句寫百舌的鳴聲時高時低,時遠時近,時長時短,時響時沉。其聲千變萬化,作者的筆也隨聲宛轉,曲盡其妙。可用以狀寫百舌的鳴聲。 南朝梁學者 劉孝綽 《詠百舌詩》 無論烏鴉怎樣用孔雀的羽毛來裝飾自己,烏鴉畢竟是烏鴉。斯大林 有鳥有鳥名老烏,貪痴突悖天下無,田中攫肉吞不足,偏入諸巢探眾雛。 唐·元稹《有鳥二十章》其十二。突悖(bèi背):荒唐得不近情理。攫(jué決):奪取。這幾句大意是:有一種鳥名叫老烏鴉,天下簡直再沒有像它這樣貪婪無知荒唐背理的了,在田野攫取到肉食仍不知足,還偏要鑽入各種鳥窩去探取鳥雛作自己的食物。烏鴉是不受人們喜愛的鳥,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常含貶義。這裡寫烏鴉貪得無厭,居然“偏入諸巢探眾雛”,實在可惡!這幾句是在詠鳥,但類似現象又豈止發生在鳥類王國?詩人觀察的精細,用筆的犀利,可供學習。 唐代詩人 元稹 《有鳥二十章》 有天賦的人猶如雄鷹,靠獵殺為生;有才能的人猶如烏鴉,靠啄屍為生。比林斯 蒼鷹對屍首也有興趣,它們也是噬腐者,但它們不與烏鴉合流,保持著虛偽的高傲態度。烏鴉名言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 莫言 《豐乳肥臀》 烏鴉可以在泥漿裡,將它的黑翅膀洗涮,帶著汙泥飛走,誰也不會察見;若是雪白的天鵝,也想依樣照辦,它那銀色的絨毛,就會留下汙斑。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途中在護欄上坐了一會兒,眼望在訊號燈上啼叫的一隻肥碩的烏鴉。凌晨四時的城區看起來甚是寒傖汙穢,腐敗與崩毀的陰翳觸目皆是。我本身也包括於其中,恰如印在牆壁上的黑影。日本小說家 村上春樹 靈感,是天才的女神。她並不步履蹣跚地走過,而是在空中像烏鴉那麼警覺地飛過的,她沒有什麼剽帶給詩人抓握,她的頭是一團烈火,她溜得快,像那些白裡帶紅的鶴,教獵人見了無可奈何。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 如果沒有人欣賞,烏鴉的歌聲也就和雲雀一樣;要是夜鶯在白天雜在群鵝的聒噪裡歌唱,人家決不以為它比鷦鷯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為逢到有利的環境,才能夠達到盡善的境界,博得一聲恰當的讚賞! 關於烏鴉的名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外觀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為表面的裝飾所欺騙。沒有比較,就顯不出長處;沒有欣賞的人,烏鴉的歌聲也就和雲雀一樣。要是夜鶯在白天雜在聒噪裡歌唱,人家絕不以為它比鷦鷯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為逢到有利的環境,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博得一聲恰當的讚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揀最美麗的鳥做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羽毛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髮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思想家。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錢鍾書 現實中的山東高密,和我小說中的山東高密,基本上不是一個地方了。至於寫作中的故鄉,實際上是關於故鄉的記憶,而不斷地回憶自己的記憶過程,就是創造故鄉的過程。至於所謂資源,好有一比:假如故鄉是一片樹林,而樹上的鳥是資源,那麼,總會有鳥飛來飛去。今天飛來西伯利亞的天鵝,明天也許飛來馬來半島的金絲燕,當然也允許東京的烏鴉前來築巢。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 莫言 老少爺們,各位兄弟,你們跟著我司馬亭狐假虎威,偷雞摸狗,打架鬥毆,撬寡婦門,掘絕戶墳,做了多少傷天害理之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就是被烏鴉啄瞎了眼珠子,啄出腦漿子,咱也得把這事辦利索了。我堂堂一鎮之長帶頭打衝鋒,誰敢偷懶磨滑我日誰的十八輩子祖宗!幹完了這事,我請你們喝酒!你給我起來,他拽著車伕的耳朵,說,把車趕過來。夥計們,抄傢什,打! 烏鴉名言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 莫言 《豐乳肥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感覺有人在背地裡試探我,想套我的話,或者是試探壓迫我心裡的想法,該怎麼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