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這種說法,是對西周分封制的嚴重誤讀。其實想想也可以知道,把地盤都給別人,自己就剩一小塊,這符合當時剛打下天下的周王室的利益嗎?

    武王伐紂以後,開始對天下實行分封,當然也得給自己留一塊自留地。按《周禮》的說法,這塊被稱作“王畿”的土地“邦畿千里”,以東西兩個大城市——鎬京和洛邑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形成了大致從今天陝西南部到河南中部的一片廣袤而肥沃的土地。正如《孟子》所言——“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諸侯。”

    儘管按《詩經》中的說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這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當年武王分封諸侯,一方面是要按對殷商的戰爭中的貢獻大小以及和自身的親疏來論功行賞,另一方面也是在自身實力不足以控制全天下的情況下重新進行勢力劃分。

    從當時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來看,一個國家所能控制的範圍實在是有限的,幾乎不可能達到像後世大一統王朝那樣的實際控制疆域。實際上,即使是“王畿”,也不是全部由周王室來直接管理,而是也劃分了畿內諸侯,用來區分王畿之外的“畿外諸侯”。

    所謂畿內諸侯,相當於是天子的家臣,其行政、生產等都受到了周天子的嚴密控制,天子對其隨時有生殺予奪之權;而畿外諸侯,則只是相當於天子的合夥人,儘管還要按時來朝貢天子,卻只是禮儀性的拜訪,天子也並不能隨心所欲地對其進行更換甚至殺戮。

    在西周時期,周天子由於地盤最大、勢力最強,因此還是有天下共主的氣象的;東周以後,周王室日漸衰微,不僅王畿被畿外諸侯逐漸蠶食,就連畿內諸侯也逐漸不聽王室號令,對天子的威脅愈發強大起來。

    因此,周王室的權力和疆域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小的,而是在歷史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之中逐漸被蠶食殆盡的。而隨著周王室的衰微,也意味著分封制的逐步解體,一種全新的政治制度——郡縣制,在中國大地上逐漸被確立了起來。

  • 2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顯然是對西周初年的分封有些誤解!事實上,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時,各諸侯的封地都不大,它們的體量是無法與周天子相提並論的。

    當年,武王伐紂之所以能成功,並非是因為周朝自身實力強大,也並非是因為順應天下民心,而是由於紂王長年累月的征伐東夷,向東拓疆,導致商朝軍隊的主力都集中於東方,而忽視了西面的周,這便給了周可乘之機。

    此後,周開始不斷攻滅鄰近的部落,擴充實力,並趁機聯合一眾諸侯部落突然進攻商朝,最終攻入朝歌,紂王自焚而死,商朝就此滅亡。因此,商朝覆滅後,周朝根本無法控制東方廣大的殷商故地,於是只好分封諸侯。

    而事實上,分封諸侯對當時的周朝而言,可謂是最優的決策。一來,諸侯可作為周朝王畿的屏藩,以達到拱衛周天子的目的;二來,可以透過諸侯讓周朝勢力快速覆蓋原殷商的地盤和其他邊遠地區;三來,透過對夏商等先代王族後裔、姬姓宗親,以及各部氏族進行分封,還可以極大的平衡各方利益,從而降低西周初年的政治矛盾。

    當然,周天子也不是傻子,“天下”這塊大蛋糕既然是由自己來分,那肯定是把最大最肥得那塊留給自己。所以,周天子剛開始留給自己的“王畿”地區,不論疆域面積,還是人力物力,對各諸侯的封地都具備絕對的優勢。

    再說,周天子還同時把大量姬姓宗室分封到各地,作為周室的宗藩諸侯。比如西周初年的晉、燕、魯、鄭、虞、衛、蔡、曹等諸侯,以及後來為進一步壓制南方的楚國,而相繼分封的“漢陽諸姬”。

    而西周時期,勢力和地位較大的異性諸侯,比如宋、杞、祝、焦、薊、陳、虢等國,這些諸侯實際上到春秋戰國時期,早已混成了二三流,甚至不入流角色。因此,周天子在春秋戰國時期越混越差,土地越來越小,可不能全怪分封制。

    周天子勢力的縮水,其實從西周覆滅,周平王東遷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公元前771年,由於周幽王昏庸無道,導致犬戎部落入侵,殺死周幽王,滅亡西周。此後,周室原本的王畿基本上落入西戎部落之手,而周天子的勢力和威信也從此一落千丈。

    後來,周平王東遷後,索性把這些失地作為“空頭支票”封賞給秦人,讓他們自己去跟西戎部落搶去。再後來,隨著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越發激烈,長期的弱肉強食,諸侯之間開始出現個別實力強大的諸侯霸主,比如春秋五霸。於是,個別的諸侯越來越強,開始一再僭越禮法,逐漸衝擊周天子。

    而周天子也因此越來越弱,封地不斷縮水。最終,及至戰國時期,周天子基本上已沒啥存在感,天下逐漸被七雄瓜分完畢。到周朝為呂不韋消滅時,周天子只剩下36城,3萬餘口的可憐家底......

  • 3 # 圍火爐吃西瓜

    西周最大的地主淪為寄人籬下是種怎樣的體驗?

    西周的統治者不傻,西周初始,其實王室的土地是眾多諸侯中最大的。中國歷史上商朝末西周初正是《封神榜》神話的開端,秉承著天的意志,以天子為代表管理天下。

    請看圖:

    西周王室怎樣一步步地淪為無地可封?

    西周最初,王室擁有包括王都在內的西安以及洛陽一帶,當時這些地方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不管是人口還是經濟、交通,可以說是絕對的中心,當時的最黃金地段,相當於現在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級一線城市。

    而西周王室給我們最終印象卻是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土地稀少,被諸侯國任意揉捏,最後還是被秦所滅。

    事實上,西周在周平王東遷之前,土地還是比較多的,實力也是首屈一指。

    周武王滅商之後開始了“眾建諸侯,裂土為民”的分封制度,開始共建諸侯71個諸侯國,分封的姬姓諸侯佔53個。其實王室的想法很簡單,大家都是親戚,一起共享榮華富貴,但必須以我王室為尊,必須聽我號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衡山中華大鼎

    可是西周王室沒想到的是,分封制就是個坑!子孫越來越多,親戚人口越來越龐大,加上有功之臣也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但是土地就那麼多,分來分去把空地都分封完了,自己反而越來越小。

    在西周末東周初有個明顯的命運轉折,就是周幽王昏庸無道,愛江山更愛美人,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廢了當時的王后和太子,立褒姒為後封其子為太子。

    原太子宜臼瘋狂逃竄,但是很定不甘心吧,後引狼入室聯合犬戎,攻入鎬京殺了周幽王。後被諸侯推舉,登上王位,也就是後來東遷的周平王。

    為何要東遷?因為原來的鎬京被犬戎攻破後,燒殺搶掠,糟蹋得夠嗆,不忍直視。王室也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儘量不和犬戎臉貼臉捱得太近,只能另外找更好地方了,也就是洛邑。

    搬到洛邑之後,原來的王室封地自然就棄之不用了,封地一下子就減少了一半。自此封地面積一路下滑。到了公元前440年,西周王室最後一次分封土地,把自己徹底變成了口頭上的王室,土地徹底沒有了,只剩下一座城,都城的周圍還是別人的土地,嗚呼哀哉。

    沒有土地,就沒有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軍隊,就只能被動地挨宰,最後還是被秦所滅。而秦開創了郡縣制,避免了自己的土地越來越小。而諸侯國們從春秋的爭著做老大的主流狀態,逐漸過渡到戰國時期諸侯們以兼併滅國為主流,此消彼長,諸侯數量雖然減少但個體實力愈發的強大,而周王室是一拋物線的形式一路向下,拉都拉不回來。

    封建制度的下坡路

    雖然這個“封建”漏洞百出,最後的結局已經註定,但不可否認的是封建制度在起始的卓越性,它解決了一個人的最大控制能力有限的問題,能把一片又一片的土地集合在一起,逐漸糅合,統一。在那個“刀耕火種”年代,能把這群人層層管理,圍繞著一箇中心轉悠已經實屬不易。

    但畢竟封建制度本身就有它致命的弱點。起初還好哥們兒弟兄的都能相安無事,時間一長,諸侯手下的大夫只是效忠於諸侯,而不是效忠於天子。諸侯只對天子負責,而士大夫們對天子就是很不感冒,畢竟士大夫們是在諸侯手下混飯吃。而土地又逐漸分封了出去,“分封制”起初的願景是能為周王室帶來屏障,沒想到最後卻是慢性毒藥。

  • 4 # 儲

    問這個問題明顯是沒有細細的看西周歷史,周武王伐紂之後,商人實力仍然不小,所以不得不扶持紂王兒子武庚為商王,以安撫商朝民眾,並設了三監,同時為了管理東方大片的土地以及監視商朝和四周蠻夷,封了很多姬姓諸侯和功臣諸侯,起初封國都很小,並且有禮法進行限制,封國都城為國,四周為野,各個封國起初並不接壤,隨著各個封國不斷擴張,各個封國才開始接壤,加上西周自己的原因,實力大減,對各個諸侯控制力下降,西周東遷之後失去了老巢關中地區,實力才慢慢不如大的諸侯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安裝破解版AUTOCA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