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鄺生24
-
2 # 難搞WO
贏該如何定義呢?在大多人看來,三國之爭,諸葛並非輸家。
說起蜀漢,大多人想起的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而非昭烈帝劉備,若是其他時候,功高震主必被君主忌憚,而然諸葛亮一生卻深受信任。
最後諸葛亮雖未能誅殺司馬懿,統一中國,但是其氣節卻流傳千古
-
3 # 釣魚倌
北伐,只是諸葛亮保住蜀漢政權的權宜之舉。
魏、蜀、吳三個軍閥集團中屬蜀漢最弱,不堪一擊。魏國佔據江南大片富庶之地,兵強馬壯,軍事實力三國第一。東吳割據江東魚米之鄉,軍事力量也在蜀漢之上。
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蜀漢早期東臨時、西湊合,並沒有根據地,就連西北的貧瘠之地都容不下蜀漢棲身,因為曹魏的守軍枕戈待旦,而國力贏弱的蜀漢由於沒有根據地的支撐,後勤供應跟不上,經不起戰爭的消耗,最後只能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交通閉塞的巴蜀之地的漢中佔據一席之地,有了根據地,整個集團的後勤保障總算得以解決。
實力最強大的曹魏政權是不允許其他政權存在的,它首先對東吳下手,東吳不支,蜀漢的丞相兼軍師諸葛亮不希望三國的鼎力互相制衡的局面被打破,因為東吳要是被攻破的話蜀漢也存活不了多久,無奈之下,諸葛亮打出“北伐中原、光復漢室”這張牌,出兵對巴蜀和中原的邊陲進行襲擾,為的是支援東吳讓曹魏分兵,東西兩線作戰,而且形成東吳和蜀漢聯合之勢,曹魏果然上當,三國鼎立局面因此又被延緩了幾十年。
北伐是蜀漢艱難生存的戰略佈局,如果沒有蜀漢的北伐,曹魏三國歸一的局面不會推遲幾十年。
-
4 # ZXP宗小胖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蜀國可能會滅亡的更早,到時候不用魏國大張旗鼓的派兵去滅了,自己內耗就把自己耗死了。
為什麼這樣說,那我們先搞清諸葛亮是因為什麼北伐?
當時蜀國的地盤是三國裡面最小的,也是最弱的,哪有的人說了,這樣不更應該“猥瑣發育,別浪”嗎?所以諸葛亮的難題就來了,當時的蜀國可以“猥瑣”但是不能發育,為什麼這樣說?當時蜀國的全華人口滿打滿算400萬人,吳國550萬人,魏國1300萬人,所以說哪裡來的新鮮血液吸收。
自從荊州歸屬吳國,蜀國也少了一個糧倉,蜀國那個時候,多數的地盤都是以山區為主,雖然有成都,重慶但是還入不敷出,支撐不住全國的糧食收入,所以諸葛亮才出兵伐魏又可以“發戰爭財”即可以吸收新鮮血液,一舉多得。
最重要的也給魏國透露了一個資訊,你不用惦記打我,我先打你。就問你怕不怕!哈哈!!
-
5 # 一貳一橙
很多人認為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養生息,等蜀漢勢力壯大了再出兵攻曹魏,肯定就能一戰而勝甚至定鼎中原了,我覺得這是一種想當然的理論而已,因為當時從內部,外部等方面來看都不由得諸葛亮抉擇,當時的益州局勢根本不會給到諸葛亮時間休養生息的。
益州疲敝,此誠危機存亡之秋劉備在白帝城兵敗病重的時候,南中就已經爆發了雍闓之亂,可見當時蜀漢的局勢已經是很危險的。雖然後面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亂,但新的矛盾又開始了,因為劉備集團的外來性,所以益州本土士族其實都很不服從劉備和諸葛亮的。
諸葛亮也在《出師表》中說到,“益州疲敝”,這是一種十分隱晦暗示的說法,既然疲敝那幹嘛還要如此高調地出兵,原因就是疲敝不是在外,而是在內,在蜀漢政權內部。
以戰爭轉移內部矛盾,諸葛亮必須北伐早在劉備入蜀之後,益州本土士族就很排擠他的政權了,到後來連荊州一帶計程車族也開始不服從劉備和諸葛亮了。周舒,周群父子以及張裕等人自劉焉時代起就一直在鼓吹曹魏終將代漢以及蜀漢必亡的言論。
荊州人廖立經常懟劉備,說他不能伐吳,名士彭羕還曾經煽動過馬超造反,譙周在北伐時期就寫了《仇國論》來印證北伐的錯誤性。對於這些人,劉備和諸葛亮殺過,貶過,但效果卻是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
所以諸葛亮必須北伐,若能得到曹魏的土地和人才,就能緩解內部的矛盾,至少能有更多的資本在朝廷上和他們辯論。
為蜀漢培養接班人,為劉禪建立自己的班子在劉備,關羽,張飛,糜蘭等等徐州派系都離去的時候,諸葛亮所能用的人才實在不多了,尤其是荊州被奪,夷陵之敗,更是把本來已經捉襟見肘的蜀漢又給掏空了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甚至連趙雲這位老禁軍首領都給派去了誘敵,諸葛亮接過手的是一個空殼公司啊!
所以諸葛亮也要北伐,而他培養出的軍事人才,如姜維,王平等,政治人才,如蔣琬,費禕等,外交人才,如鄧芝等都從側面驗證了諸葛亮北伐起到的積極作用。
以攻代守,直擊曹魏諸葛亮北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報先帝而忠陛下”,蜀漢一直襬明瞭是正統的漢室延續,那曹魏就是亂臣賊子,如果不北伐,那蜀漢在天下輿論中就先敗了。那為什麼不等呢?因為諸葛亮等不了,蜀漢根基不穩,必須靠外部壓力來緩解內部矛盾,而如果自己不先做北伐,就很難保證後來的人會去北伐,遇到的壓力也會比自己大的多。
所以諸葛亮選擇了以攻代守,培養蜀漢的領導班子和軍事將領,給劉禪打好基礎,鋪好後路。
-
6 # 海闊雄風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後主劉禪昏庸、信用奸臣小人;其二,荊州已失,運糧草不方便,往往失誤戰機;三,不佔天時,終難得到捷報!雖是唯心之論,不可不信也!
-
7 # 腦洞趣味歷史
一、蜀國的戰爭潛力不行
在魏蜀吳三國中,可以說蜀國劣勢最大,因為它地狹人少,並不足以支撐起和曹操爭奪天下的大任。
在《三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話來概括蜀國的情況: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
也就是說,蜀地每八個人就要承擔一個士兵的開銷,這不僅給人口上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在經濟上也給蜀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蜀國打不了消耗戰,因為縱然糧食可以恢復,但人口卻不是短期可以補充的。
我們在諸葛丞相的五次北伐中,可以發現好幾次迫使他撤軍的理由,竟然是“糧草不足”,這便足以體現蜀地糧食是不足以支撐長時期的戰爭。
但戰爭所需的資源,並不是只有人口和糧食,還要有木頭、礦產和馬匹等東西。其中馬匹、礦產這樣的軍用物資,蜀地並不足以供應丞相的北伐夢。所以,這些客觀原因既是丞相北伐的阻礙,也成了他北伐的重要原因。
法正曾經對劉備說過,蜀漢的發展策略為:“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 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 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法正所提的涼州,對於蜀漢來說,是堪比荊州的戰略要地,這裡不僅可以為蜀漢提供所需的戰馬、糧食資源,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解決蜀漢缺錢的問題!
二、對手並不是青銅
在排位的匹配系統中,相同段位的不一定實力相當,但諸葛丞相的對手司馬懿、曹真等人,還真陪得上這個段位。
比如第二次北伐中,曹真預料到諸葛丞相會攻打陳倉這個地方,便提前派郝昭、王生將軍前往鎮守,這也導致丞相最終沒有打下陳倉這個地方。
《三國志》: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司馬懿更不用說了,這位老狐狸的手段是真的高超,僅僅透過丞相飯量,便推測出丞相身體不行了。
《資治通鑑》: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三、吳蜀交惡,丞相孤立無援
在丞相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聯合吳國,但自從吳蜀交惡後,北伐中吳蜀攻曹的計謀就成了蜀國獨自對抗曹操,這壓力一下子增大了許多。
四、轉移戰場,爭取主動性
蜀漢政權雖然佔據了四川險要的地勢,但他內部並不是特別安穩,原有的舊貴族還沒有完全拉攏,如果這時候他坐等曹魏來攻,很有可能面臨腹背受敵的可能性。
主動出擊,看上去很危險,但只要能夠開啟地利的局面,那麼這盤棋就像當初劉邦被項羽困在蜀中時,透過暗度陳倉打開了局勢一樣,立馬就成了囚龍脫困之勢。
五、蜀漢頂尖軍事天賦人才的折損
不比蜀漢創業之初,人才濟濟,此時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都先後去世,蜀國在頂尖軍事人才方面是非常欠缺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回答。
一,從諸葛亮本身講,如果不北伐,馬謖,魏延,李嚴不除,諸葛亮永遠得不到兵權,是無法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的。
二,從蜀國來說,畢競地少,人力等資源有限,荊卅己失,曹操可以從東,北兩處包圍攻打蜀國,此時孫劉聯盟已破,滅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