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cpu效能要看很多東西,首先從名稱上看,INTEL 賽揚代表的是低端,奔騰是中端,酷睿是高階,AMD 閃龍是低端 速龍是中端,翼龍是高階,但是現在有點變化了,閃龍沒了 被速龍取代,速龍佔的中低端的位置,現在傳說E3300可能也是最後的賽揚了!同時期的CPU基本肯以用名稱來區別好壞,不同時期的就不一樣了 奔騰四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賽揚E3300!這就是道理級別高一點了 你就看引數, 從製程基本上可以判斷U的時期 , 現在最新的是32NM工藝 現在的主流是45NM工藝 ,高工藝的發熱量低 功耗也更低! 還要看的是核心數目 核心越多多工處理能力越強~ 然後還要看的是快取容量 ,你可以看到速龍處理器是都不帶三級快取的,所以4核的X4 630價格跟 X2 550差不多~ 快取對CPU的處理數度影響也很大~ 還有就是主頻 同架構的 U 主頻越高 效能也越好, 這也是超頻的道理 同樣也不能用他比較不同架構的U , INTEL還有超執行緒技術,這個在INTEL高階CPU才有!aMD 架構不一樣 沒有超執行緒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跑分 分子越高效能越好 打這麼多字多加點分CPU的效能指標十分重要,下面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效能指標,使讀者能夠對CPU有更深入的瞭解。

    1.主頻、外頻和倍頻 主頻(CPU Clock Speed)也叫做時鐘頻率,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訊號震盪的速度。主頻越高,CPU在一個時鐘週期裡所能完成的指令數也就越多,CPU的運算速度也就越快。 CPU主頻的高低與CPU的外頻和倍頻有關,其計算公式為主頻=外頻×倍頻。外頻是CPU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記憶體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影響記憶體的訪問速度,外頻速度高,CPU就可以同時接受更多的來自外圍裝置的資料,從而使整個系統的速度進一步提高。 倍頻就是CPU的執行頻率與整個系統外頻之間的倍數,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單純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CPU從系統中得到的資料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效應,可想而知,這樣無疑是一種浪費。從有關計算可以得知,CPU的外頻在5~8倍的時候,其效能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如果超出這個數值,都不是很完善。偏低還好說,不過是CpU本身運算速度慢而已,高了以後就會出現顯著的“瓶頸”效應,系統與CPU之間進行資料交換的速度跟不上CPU的運算速度,從而浪費CPU的計算能力。

    2.製造工藝 早期的CPU大多采用0.5pm的製作工藝,後來隨著CPU頻率的提高,0.25pm製造工藝被普遍採用。在1999年底,Intel公司推出了採用0.18um製作工藝的PentiumⅢ處理器,即Coppermine(銅礦)處理器。更精細的工藝使得原有電晶體閘電路更大限度地縮小了,能耗越來越低,CPU也就更省電。

    3.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 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Expansion—Bus Speed),是指微機系統的區域性匯流排,如:ISA、PCI或AGP匯流排。平時使用者開啟電腦機箱時,總可以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東西又叫做擴充套件槽,上面可以插顯示卡、音效卡、網絡卡之類的功能模組,而擴充套件匯流排就是CPU用以聯絡這些裝置的橋樑。

    4.前端匯流排 前端匯流排是AMD在推出K7 CPU時提出的概念,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誤認為這個名詞不過是外頻的一個別稱。實際上,平時所說的外頻是指CPU與主機板的連線速度,這個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訊號震盪速度的基礎之上;而前端匯流排速度指的是資料傳輸的速度。例如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震盪1000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則指的是每秒鐘CPU可接受的資料傳輸量是lOOMHz×64bit÷8bit/Byte=800MB。就處理器速度而言,前端匯流排比外頻更具代表性。

    5.記憶體匯流排速度 記憶體匯流排速度(Memory—Bus Speed)也就是系統總路線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頻。CPU處理的資料都由主儲存器提供,而主儲存器也就是平常所說的cpu效能要看很多東西,首先從名稱上看,INTEL 賽揚代表的是低端,奔騰是中端,酷睿是高階,AMD 閃龍是低端 速龍是中端,翼龍是高階,但是現在有點變化了,閃龍沒了 被速龍取代,速龍佔的中低端的位置,現在傳說E3300可能也是最後的賽揚了!同時期的CPU基本肯以用名稱來區別好壞,不同時期的就不一樣了 奔騰四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賽揚E3300!這就是道理級別高一點了 你就看引數, 從製程基本上可以判斷U的時期 , 現在最新的是32NM工藝 現在的主流是45NM工藝 ,高工藝的發熱量低 功耗也更低! 還要看的是核心數目 核心越多多工處理能力越強~ 然後還要看的是快取容量 ,你可以看到速龍處理器是都不帶三級快取的,所以4核的X4 630價格跟 X2 550差不多~ 快取對CPU的處理數度影響也很大~ 還有就是主頻 同架構的 U 主頻越高 效能也越好, 這也是超頻的道理 同樣也不能用他比較不同架構的U , INTEL還有超執行緒技術,這個在INTEL高階CPU才有!aMD 架構不一樣 沒有超執行緒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跑分 分子越高效能越好 打這麼多字多加點分CPU的效能指標十分重要,下面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效能指標,使讀者能夠對CPU有更深入的瞭解。 1.主頻、外頻和倍頻 主頻(CPU Clock Speed)也叫做時鐘頻率,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訊號震盪的速度。主頻越高,CPU在一個時鐘週期裡所能完成的指令數也就越多,CPU的運算速度也就越快。 CPU主頻的高低與CPU的外頻和倍頻有關,其計算公式為主頻=外頻×倍頻。外頻是CPU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記憶體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影響記憶體的訪問速度,外頻速度高,CPU就可以同時接受更多的來自外圍裝置的資料,從而使整個系統的速度進一步提高。 倍頻就是CPU的執行頻率與整個系統外頻之間的倍數,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單純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CPU從系統中得到的資料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效應,可想而知,這樣無疑是一種浪費。從有關計算可以得知,CPU的外頻在5~8倍的時候,其效能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如果超出這個數值,都不是很完善。偏低還好說,不過是CpU本身運算速度慢而已,高了以後就會出現顯著的“瓶頸”效應,系統與CPU之間進行資料交換的速度跟不上CPU的運算速度,從而浪費CPU的計算能力。 2.製造工藝 早期的CPU大多采用0.5pm的製作工藝,後來隨著CPU頻率的提高,0.25pm製造工藝被普遍採用。在1999年底,Intel公司推出了採用0.18um製作工藝的PentiumⅢ處理器,即Coppermine(銅礦)處理器。更精細的工藝使得原有電晶體閘電路更大限度地縮小了,能耗越來越低,CPU也就更省電。 3.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 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Expansion—Bus Speed),是指微機系統的區域性匯流排,如:ISA、PCI或AGP匯流排。平時使用者開啟電腦機箱時,總可以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東西又叫做擴充套件槽,上面可以插顯示卡、音效卡、網絡卡之類的功能模組,而擴充套件匯流排就是CPU用以聯絡這些裝置的橋樑。 4.前端匯流排 前端匯流排是AMD在推出K7 CPU時提出的概念,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誤認為這個名詞不過是外頻的一個別稱。實際上,平時所說的外頻是指CPU與主機板的連線速度,這個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訊號震盪速度的基礎之上;而前端匯流排速度指的是資料傳輸的速度。例如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震盪1000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則指的是每秒鐘CPU可接受的資料傳輸量是lOOMHz×64bit÷8bit/Byte=800MB。就處理器速度而言,前端匯流排比外頻更具代表性。 5.記憶體匯流排速度 記憶體匯流排速度(Memory—Bus Speed)也就是系統總路線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頻。CPU處理的資料都由主儲存器提供,而主儲存器也就是平常所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康的貝爾可排世界第幾?為什麼這些速度快的皇馬都用不好了?羅本,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