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過的大仙
-
2 # 圖文繪歷史
改詔書救下1000多條性命的太監,那就是唐朝末年的太監張居翰了,這個太監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在唐末五代初禍亂年代透過人品,救人與被救,最後能安享晚年並活了70多歲,實乃好生之德而有福氣之人,而冒著身死改詔書救下一千多條無辜之人性命成為佳話千古流傳。
當年朱溫為掃清宦官障礙奪權時,殺掉大批宦官,而張居翰被搭檔幽州節度使偷樑換柱保了下來。
張居翰(857-928年)河北人,880年黃巢農民起義攻長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成都時,張居翰侍奉有功授護軍判官,他做事正直屢有政績,一步步升遷,做到幽州監軍,並和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共事愉快,903年朱溫要殺太監之時,也是劉仁恭保下了張居翰。
1989年西安出土了張居翰墓誌,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墓誌標題為大唐故內樞密使清河郡張公墓誌銘,裡面記載一字耀千古事跡和《資治通鑑》相符。
925年五代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派太子李繼岌徵蜀,蜀主王衍率官民投降,926年唐軍押著王衍官眷回洛陽途中,傳來在北方有叛亂的訊息,李存勖擔心自己去平叛,太子又沒回朝怕再生亂,於是給太子李繼岌傳詔書: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圖為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張居翰改詔書那會兒李存勖正在北方平叛,沒多久也被篡位殺掉了,估計改詔書這事李存勖到死也不清楚。
這份詔書本來沒什麼,當時張居翰在宮中複查詔書時,覺得王衍已經投降,沒必要殺掉全殺掉,而且殺戮對皇帝統治蜀地沒有好處,所以將“行”字改為“家”字,意思是隻殺王衍宗室一家,其它的官員、眷屬、僕人、士兵隨行等眾人獲救,總計1000多條生命。
題主說的太監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張居翰
《舊五代史》中關於這個故事是這麼記載的。
四年三月,偽蜀王衍既降,詔遷其族於洛陽。行及秦川,時關東已亂,莊宗慮衍為變,遣中官向延嗣馳騎齎詔殺之。詔雲:“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其詔已經印畫,時居翰在密地,覆視其詔,即就殿柱揩雲“行”字,改書“家”字。及衍就戮於秦川驛,止族其近屬而已,其偽官及從行者尚千餘人,皆免其枉濫,居翰之力也。明宗入洛,居翰謁見於至德宮,待罪雪涕,乞歸田裡,詔許之,乃辭歸長安。翻譯過來的故事是這樣的,後唐四年,後唐皇帝李存勖命令太子李繼岌出征後蜀,張居翰隨行。實力弱小的後蜀自然不是後唐的對手,兩個月後,後蜀國主王衍就投降了。李存勖下命令,將王衍一家和後蜀其他王族一起前往洛陽,一千人多走到秦川的時候,李嗣源突然造反了,忙著平叛的李存勖想到王衍一家和後蜀的其他王族可能會趁機叛亂,就下令把王衍一家一千多人都給殺了。
恰巧這份詔書被張居翰給看到了,張居翰不想那麼多人被殺,於是就偷偷改了詔書,把詔書裡“王衍一行,並宜殺戮。”的行字,改成了家字。這樣就只有王衍一家被殺,跟他一起隨行的後蜀王族和大臣就全都倖免於難了。當時李存勖正忙著平叛打仗,張居翰做的小手腳他也沒空理會。後來李存勖被殺了,明宗李亶入住了洛陽,張居翰去拜見李亶,請求辭官回到家鄉,明宗李亶同意了,張居翰一直活到了七十一歲善終,也可以說死好人有好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