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維觀世界

    為什麼三體人擁有一支的跨星系航行的艦隊,卻沒有派個無人探測器對周圍星系進行偵查?能夠建設艦隊,就一定可以製造探測器。探測器質量小,成本低,製造容易。三體人可以建造許多小探測器,分別傳送到周邊星系去。探知那裡是否適合生存,然後再派艦隊去。但三體人為什麼不呢?

    首先是超距通訊問題。在智子發明之前,三體人是無法解決超距通訊的。引力波和中微子雖然比普通電磁波傳的遠,但是速度卻依然不能超過光速。沒有三體人駕駛的探測器,僅靠人工智慧是不能勝任複雜的探測任務的。靠三體人遠距離指揮它也是不現實的,周邊星系動輒數光年,通訊一次就要十幾年時間。不可能對遇到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的。

    其次是速度。探測器雖然可以做得小一些,但依然無法突破速度限制。因為小了就無法攜帶更多燃料,加速能力就要受到限制。探測器到達附近星系需要幾百年上千年時間,三體人等不及呀!還不如寄希望於科技發展,研究先進的航天技術呢?

  • 2 # 深度科幻

    首先一句話表明觀點:三體人早就派出了無人探測器對太陽系進行偵測,只是因為技術的因素,在收到葉文潔的廣播之前,只走了三體星系到地球的百分之幾!

    三體文明對太陽系的探索,三體文明對太陽系瞭解多少?

    從三體第192次文明證明“三體問題”無解之後,三體文明就把移民外太空作為了自己唯一的努力方向,包括對外星的探測,對外星訊號的監聽等,1379號監聽員的工作就屬於此類。而移民外太空對三體世界來說最佳的目的地就是太陽系,因為離得最近。這就好比我們要星際移民首先要考慮比鄰星一樣,這樣在技術和投入上的要求都最低。因此從193次文明開始,三體世界就開始了對太陽系的研究。

    外星探測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不僅需要充足的宇航技術,還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一般來說都是先透過天文觀測,做到大致的瞭解。繼而發射無人探測器登入,詳細的進行勘察。但由於技術因素,三體文明事實上在很長時間內並不具有對外星系的探測能力。但三體文明透過天文觀測,對太陽系是有一定了解的。只是限於天文觀測的侷限性,對太陽系的細節沒有做到充分的瞭解,也不敢肯定太陽系到底適不適合自身的生存,太陽系到底有沒有文明的存在。

    附註:由於三體太陽有一層等離子氣層,能夠遮蔽無線電訊號,所以三體世界從來沒有監聽到外星訊號。

    三體第196次文明對太陽系的直接探測:從千分之幾光速的探測器到十分之一光速的第一艦隊,經歷了上百年。

    或許是一開始的錯覺,很多朋友感覺三體文明技術非常先進,事實上三體文明的科技進步速度非常的緩慢,而且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侵略地球的三體文明是三體第196次文明,這個文明的技術飛躍發生在和葉文傑通訊的幾十年前,也就是大約在1910——1960年左右。在這之前他們的宇航速度只有光速的千分之幾,和我們人類今天的宇航速度差不多,事實上並不具有探索外星系的能力。但即便如此,三體世界仍然向太陽系發射了自己的探測器,只是因為探測器的速度只有光速的千分之幾,截止到葉文潔被捕為止,這個探測器只走了太陽系和三體星系距離的百分之幾。(參見葉文潔的證詞)對歷史並沒有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等到三體世界技術發生飛躍,建立了航速達到光速10%的第一艦隊之後,三體世界事實上已經決定直接發動遠征。原因很簡單,按照三體元首的話說:看看我們星系的三顆太陽吧,其中任何一顆的氣層同時都可能膨脹,吞沒我們這最後一顆行星。所以,沒有別的選擇,這個險必須冒!也恰巧在此時,三體世界接到了葉文潔的電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管葉文潔有沒有同三體世界通訊,三體世界都必然向地球發起遠征,因為三體世界已經沒辦法了,葉文潔只是加速了這一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三體第一艦隊是在沒有確定地球距離只知道方向的基礎上發起的遠征,這種勇氣令人欽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把ZIP壓縮檔案轉換成RAR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