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77956839380

    李昌鈺1938年出生於江蘇,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紐海文大學終身教授,美國首席鑑證專家,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出任州級警政首長的華裔人士,參與偵破過“辛普森殺妻案”、“美國女中學生焦屍案”、“克林頓助手自殺案”、“美國豪華遊輪新浪失蹤案”等8000多個重大刑案,被稱為“華人第一神探”、“現代福爾摩斯”、“現場重建之王”。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李昌鈺的成功之道》是李昌鈺的自傳,內容平實,不誇張、不渲染、不居高臨下地教育人,娓娓道來78年的人生路,奮鬥的歷程,感悟的人生道理,熱血的勵志傳奇。

    梳理李昌鈺的成功之道,或許能對我們自身的成長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

    一、 非常重視教育的原生家庭

    李昌鈺家共有13個孩子,他排名11。父親做生意,家庭富足。為避戰亂,舉家遷移到臺灣。但是因為父親乘坐的太平輪沉沒,導致家道中落。從此母親靠幫人洗衣服等工作,獨自撫養13個孩子。雖然生計特別艱難,大的孩子要打工兼職,小的孩子也要幫忙做家事,為了鞋子能穿得更久一些,李昌鈺出了家門就把鞋脫掉打赤腳走路,到了學校門口再穿上。

    即使生活如此捉襟見肘,他的母親也堅持讓所有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對李昌鈺的期望也是將來能出國讀書,拿個博士學位。正是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好幾個孩子都讀了博士,在各自的領域取得成就。

    所以解讀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一定要回過頭去看他的原聲家庭,不論富貴與否,一定是重視教育的。龍應臺家也是這樣的,父母竭盡全力供孩子讀書,不要他們做家務,學習時保持安靜,培養出了三個博士。

    他們的家長都是有遠見的家長,五六十年前,條件拮据,卻幫孩子樹立起讀博士的遠大理想,這是怎樣的見識和胸襟。相比之下,現在很多孩子因為家境不好而早早輟學出去打工,這又何嘗不是因為父母目光短淺。這些事例告訴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在戰略的層面重視教育,在實際行動上支援教育才行。

    二、 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儲備

    李昌鈺原本因為家境差營養不足,人長得很瘦弱。但是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身體好和事業成功有什麼關係?我告訴你,這關係可太大了。健康的身體是事業成功的保證,沒有健康這個1,其他的0根本就無法依存。

    李昌鈺幾十年來,每天只睡4、5個小時,空中飛人一般全球辦案、講學、錄製節目,承受了如此大工作壓力,年近八旬看起來像五十幾歲,全是因為他身體好。

    其實偉人、名人共同的特點是身體好。毛主席、周總理年少時都熱愛鍛鍊,所以萬里長征路走得下來;克林頓每天跑步,奧巴馬愛打籃球,所以能坐得穩總統寶座;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每天鍛鍊一小時,所以他才能12點還在實驗室,7點已經又到實驗室了;鍾南山院士自爆年輕時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在校運動會上保持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所以他70多歲了還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所以身體棒未必能成功,但是身體差肯定不能成功。身體好才能幹得動活、抗得住累,才能活得足夠久,熬到自己成功那一天。

    像現在的人,天天對著電腦,看著手機,動不動就頸椎痛了,腰椎突出了,熬夜就出黑眼圈了,就這身體素質,還天天幻想成功,做夢呢?把你擺上成功者的位置,你能熬得住嗎?讓你沒空倒時差地滿地球飛,讓你連續工作72個小時不睡覺,行嗎?

    所以諸位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好學生,先讓自己的孩子身體棒棒的,那些走兩步路就直喘氣的胖丫、胖小,三天兩頭感冒請假的文弱寶寶是很難成為優等生的。

    三、 要認清自己的能力興趣所在

    李昌鈺最初的理想是當籃球運動員,但是經過努力後發

    現自己不是那塊料,就及時改弦更張了。他得到的感悟是“要了解自己的先天條件,不要把目標定得超過自己的極限,就不會感到失望與痛苦。每個人都有他先天的體能、智力上的Limitations(限制),要想辦法接受它,而不是一直執著於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李昌鈺當年鑽牛角尖就想打籃球,那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名神探,多一名平庸的籃球運動員。

    他取得博士學位後,母親、導師、朋友都勸他繼續從事生物化學的研究,但是他堅持從事當時來看還是冷門、小眾的鑑證科學。因為這是他的興趣所在。

    如果李昌鈺當年選擇生物化學,那這個世界上就會少一名神探,多一名生物化學教授。當然了,憑他的努力,他當生化教授應該也很成功,但是生物化學教授實在太多了,而鑑證科學當時剛剛起步,是李昌鈺將其發揚光大的,所以當生化教授遠遠不如現在這樣開創了一個時代,成為這個領域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更有意義和成就感。就像他自己說的“你站在什麼起點不重要,你在人生的抉擇點做出什麼選擇很重要”。

    不再執著於打籃球是放棄,堅持做鑑證科學是執著,這一退一進的基礎都在於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侷限,認清自己的興趣。

    人這一輩子最難的就是認清自己:認清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認清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太多人從來就沒搞明白這兩件事,稀裡糊塗地就把這輩子過完了,當然成功也就無從談起。

    作為家長,我們往往希望孩子好,所以會強加給他們很多自己的意志:你要學鋼琴,你要學奧數,你將來讀經濟管理,你將來去證券公司掙錢多。這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做,他們自己到底願不願意做。其實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內心,認清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所在。

    四、 成功就是一點一點的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荀子》裡的名言,告訴我們要積累!積累!積累!

    李昌鈺的成功靠的就是積累,“除了運氣以為,我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否,努力更是關鍵。人的一輩子很長,成就其實是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

    李昌鈺四十幾年來參與過全球8000多個重大刑事案件的偵破,“每個案子我都仔細研究、反覆研讀過無數次資料,這些都成為經驗和知識的累積”。

    8000,這個數字是怎樣一種概念?如果你讀過8000本書,該如何博學?如果你寫過8000篇文章該如何妙筆生花?如果你現在開始寫完8000張毛邊紙,書法水平肯定豔驚四座。如果你畫了8000幅畫,肯定能小有名氣。

    十幾年前,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辦公室裡的一位語文特級教師曾經告訴過我要注重積累,要積累文章,要積累試卷,要積累教學經驗。當年我當成了耳旁風,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金玉良言。

    我們不夠成功,是因為積累得不夠。是因為不願意積累,因為積累太累,太久,我們不願意等待不願意捱。我們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最好一下中張彩票,秒成百萬富翁,最好明天就變成馬雲、馬化騰、王健林。

    卻忘了,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錢要一點點攢,事要一件件做。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暫時成績不夠好,不要著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孩子不是一天養成的,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聚沙成塔,某天驀然回首,原來已經進步這麼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剛出生的寶寶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