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③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④煙花三月下揚州。⑤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⑦花木成畦手自栽。⑧一枝紅杏出牆來。⑨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詞中的動物形象
在中國文化傳播史上,詩詞是一種重要的傳播形式。中國是詩的國度,數千年來,詩人們創造出無數美不勝收、傳誦千古的詩歌。中國古代的詩歌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形式。中國最早的詩歌先後有四言、五言、七言、騷體等,其中又分古詩、律詩、絕句等。
詩歌到了唐朝發展為鼎盛時期;唐朝以後,又以宋詞、元曲等韻文形式出現。無論是哪種形式,詩歌中總離不開動物的形象。換句話說,借用各種動物形象,是詩人詠志抒懷的一種非常得體的形式。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大約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成書,共收作品305篇,其中大部分為民間歌謠。
這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詩歌中,就不乏運用動物形象的作品和語句。眾所周知的《詩經》的開篇便是《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雎鳩成了戀人的象徵。《詩經》中還有許多詩是以動物冠名的,如《碩鼠》、《雞鳴》等等。在《中國曆代詩歌選》[i]所收的《詩經》39首詩歌中,共有31首直接談到了動物(間接涉及動物的如“車”、“狩獵”等不計在內),佔所選詩篇的80%。
詩中所涉及的動物有馬、牛、羊、雞、鳩、鼠、熊羆、蠶、蟋蟀、狐狸、鴟鴞 (貓頭鷹)、蠨蛸(喜蛛)、魚、燕等。有些動物在一首詩裡多次出現。
如果說《詩經》中的大部分詩為民間詩人所作,其間所用動物形象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那麼先秦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在其詩作中所運用的動物形象就與民歌中的動物有所不同了。
例如,屈原在其代表作《離騷》中,就使用了這樣一些動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雄鳩之鳴逝兮,餘猶惡其佻巧”;
“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鳳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等等。
在屈原的詩作中,還有這樣的名句:
“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見《涉江》)。在這兩名詩中竟寫出了鸞、鳳、燕、雀、烏、鵲6種鳥。
在兩漢樂府中,運用動物形象的詩句更多。在長詩《焦仲卿妻》中,利用孔雀和鴛鴦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感情,而其開頭便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其結尾則是: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
在《古詩十五從軍徵》中,有“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的語句。在《江南》一詩中,專門刻畫了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場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短短的7句詩中,竟有5句是寫魚的。在這一時期中,與動物有關的著名詩句還有:“願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古詩步出城東門》);“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行行重行行》)等。
在歷史人物曹操僅存的二十幾首詩中,運用動物形象的不在少數,如《龜雖壽》裡,就寫了3種動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成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在他的詩篇裡,還有這樣的詩句: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蒿里行》)
“熊羆對我尊,虎豹夾路啼。”(《苦寒行》)[ii]
我們再看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李白的名句有: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下江陵》)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長幹行》)
在《夢遊天姥呤留別》一詩中,竟有這樣一些動物形象: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紛紛而來下。
”
而在著名的《蜀道難》一詩中,竟有“魚鳧”、“鳥道”、“六龍”、“黃鶴”、“猿猱”、“悲鳥”、“子規”、“狼與豺”、“猛虎”、“長蛇”10處動物形象。
詩人杜甫的詩句中,動物形象更多,著名的詩句有: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兵車行》);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佳人》)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呼風》)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寄韓諫議注》)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曾經宿鸞鳳。”(《古柏行》)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白居易的長詩最有名,他為後人留下的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等,為後人所經常吟誦[iii]。
各種動物形象,在他們及其他唐代詩人的詩句中到處可見,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引用了。
宋詞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詞中動物形象也隨處可見,如著名詞人歐陽修就寫過這樣的詞句: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阮郎歸》)在這首詞裡,作者一連寫了3種動物:馬、蝴蝶、雙燕。
大詞人蘇軾為後人留下了這樣一些名句: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蝶戀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浣溪沙》)
在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中,有這樣的詞句: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辛棄疾在一首詞中竟然寫進三種動物: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在他的另一首詞中,也有三種動物: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iv]
元代盛行散曲,它是韻文的新興形式。
詩人在散曲中仍然離不開對動物形象的使用。這裡僅舉馬致遠的《秋思》為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短短的一首小令,竟有兩種(昏鴉和瘦馬)動物形象。
以上我們介紹的都是古代詩人的作品。
其實,當代詩人在其作品中也同樣使用動物形象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這裡我們僅以毛澤東同志的詩詞為例。
早在1925年毛澤東寫的第一首《沁園春·長沙》中就有這樣的詞句: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1965年他又以鳥兒為標題,寫下了《念奴嬌·鳥兒問答》一詞,詞中談到了鯤鵬、雀兒、羊、牛4種動物。
毛澤東同志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含有動物形象,如: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菩薩蠻·黃鶴樓》)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憶秦娥·婁山關》)
“快馬加鞭未下鞍。”“萬馬戰猶酣。”(《十六字令三首》)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沁園春·雪》)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一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七律·冬雲》)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到處鶯歌燕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
:①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③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④煙花三月下揚州。⑤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⑦花木成畦手自栽。⑧一枝紅杏出牆來。⑨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詞中的動物形象
在中國文化傳播史上,詩詞是一種重要的傳播形式。中國是詩的國度,數千年來,詩人們創造出無數美不勝收、傳誦千古的詩歌。中國古代的詩歌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民族形式。中國最早的詩歌先後有四言、五言、七言、騷體等,其中又分古詩、律詩、絕句等。
詩歌到了唐朝發展為鼎盛時期;唐朝以後,又以宋詞、元曲等韻文形式出現。無論是哪種形式,詩歌中總離不開動物的形象。換句話說,借用各種動物形象,是詩人詠志抒懷的一種非常得體的形式。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大約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成書,共收作品305篇,其中大部分為民間歌謠。
這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詩歌中,就不乏運用動物形象的作品和語句。眾所周知的《詩經》的開篇便是《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雎鳩成了戀人的象徵。《詩經》中還有許多詩是以動物冠名的,如《碩鼠》、《雞鳴》等等。在《中國曆代詩歌選》[i]所收的《詩經》39首詩歌中,共有31首直接談到了動物(間接涉及動物的如“車”、“狩獵”等不計在內),佔所選詩篇的80%。
詩中所涉及的動物有馬、牛、羊、雞、鳩、鼠、熊羆、蠶、蟋蟀、狐狸、鴟鴞 (貓頭鷹)、蠨蛸(喜蛛)、魚、燕等。有些動物在一首詩裡多次出現。
如果說《詩經》中的大部分詩為民間詩人所作,其間所用動物形象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那麼先秦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在其詩作中所運用的動物形象就與民歌中的動物有所不同了。
例如,屈原在其代表作《離騷》中,就使用了這樣一些動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雄鳩之鳴逝兮,餘猶惡其佻巧”;
“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鳳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等等。
在屈原的詩作中,還有這樣的名句:
“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見《涉江》)。在這兩名詩中竟寫出了鸞、鳳、燕、雀、烏、鵲6種鳥。
在兩漢樂府中,運用動物形象的詩句更多。在長詩《焦仲卿妻》中,利用孔雀和鴛鴦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感情,而其開頭便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其結尾則是: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
在《古詩十五從軍徵》中,有“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的語句。在《江南》一詩中,專門刻畫了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場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短短的7句詩中,竟有5句是寫魚的。在這一時期中,與動物有關的著名詩句還有:“願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古詩步出城東門》);“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行行重行行》)等。
在歷史人物曹操僅存的二十幾首詩中,運用動物形象的不在少數,如《龜雖壽》裡,就寫了3種動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成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在他的詩篇裡,還有這樣的詩句: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蒿里行》)
“熊羆對我尊,虎豹夾路啼。”(《苦寒行》)[ii]
我們再看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
李白的名句有: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下江陵》)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長幹行》)
在《夢遊天姥呤留別》一詩中,竟有這樣一些動物形象: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紛紛而來下。
”
而在著名的《蜀道難》一詩中,竟有“魚鳧”、“鳥道”、“六龍”、“黃鶴”、“猿猱”、“悲鳥”、“子規”、“狼與豺”、“猛虎”、“長蛇”10處動物形象。
詩人杜甫的詩句中,動物形象更多,著名的詩句有: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兵車行》);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佳人》)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呼風》)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寄韓諫議注》)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曾經宿鸞鳳。”(《古柏行》)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白居易的長詩最有名,他為後人留下的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等,為後人所經常吟誦[iii]。
各種動物形象,在他們及其他唐代詩人的詩句中到處可見,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引用了。
宋詞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詞中動物形象也隨處可見,如著名詞人歐陽修就寫過這樣的詞句: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阮郎歸》)在這首詞裡,作者一連寫了3種動物:馬、蝴蝶、雙燕。
大詞人蘇軾為後人留下了這樣一些名句: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蝶戀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浣溪沙》)
在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中,有這樣的詞句: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辛棄疾在一首詞中竟然寫進三種動物: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在他的另一首詞中,也有三種動物: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iv]
元代盛行散曲,它是韻文的新興形式。
詩人在散曲中仍然離不開對動物形象的使用。這裡僅舉馬致遠的《秋思》為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短短的一首小令,竟有兩種(昏鴉和瘦馬)動物形象。
以上我們介紹的都是古代詩人的作品。
其實,當代詩人在其作品中也同樣使用動物形象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這裡我們僅以毛澤東同志的詩詞為例。
早在1925年毛澤東寫的第一首《沁園春·長沙》中就有這樣的詞句: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1965年他又以鳥兒為標題,寫下了《念奴嬌·鳥兒問答》一詞,詞中談到了鯤鵬、雀兒、羊、牛4種動物。
毛澤東同志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含有動物形象,如: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菩薩蠻·黃鶴樓》)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憶秦娥·婁山關》)
“快馬加鞭未下鞍。”“萬馬戰猶酣。”(《十六字令三首》)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沁園春·雪》)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一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七律·冬雲》)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到處鶯歌燕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