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火龍完成
-
2 # 半瓢清酒
魯國是周王朝宗親,政治地位高
周朝建立時,魯國和齊國都是候國,但是魯國是屬於姬發的宗親,齊國被封給姜尚姜子牙。古代特別看重血統,所以魯國要比齊國更為親近一些。而且魯國還是唯一一個完整保留周禮的諸侯國,可以和周天子使用同等規格禮儀,正所謂“周禮盡在魯”。可以說,魯國在禮儀規格是超越齊國等諸侯國的,在特別講究禮制的周王朝,禮制的等級可以顯示一個國家的政治地位。
魯國文化影響更大,更有大聖人孔子相對於工商業氛圍濃厚的齊國,魯國在文化上明顯佔優勢,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聖人和孔氏的鼻祖—孔子是魯華人,他的歷史地位不容置疑,儒家思想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魯國在歷史文化上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魯字不和別人重名還有一種歷史觀點,認為山東省簡稱魯,則是清朝末年的事情。在清朝末年,雖然洋務運動沒有成功,但是,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上,清朝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彼時,在電報架設上,各省都需要上報自己的簡稱。而當時的河北地區屬於直隸省,地位較高,率先報了“冀”的簡稱。至於山東省,因為“齊”的讀音和“冀”相近,為了防止混淆,所以山東採用了“魯”的簡稱。
-
3 # 青風徐來
齊國和魯國都是山東境記憶體在的兩大諸侯國,雖魯國滅亡在齊國之前,但山東簡稱為“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魯國是周王室正統,根紅苗正
魯國與周王室的關係,比齊國更親,根紅苗正,更具正統性,而齊國僅是周立國功臣,地位低一等。
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為方便統治,建立諸侯國制度,即把王室親戚、有功之臣、前朝後裔等分封為諸侯。以藩屏周,拱衛中央。這些諸侯國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履行諸侯國交錢出兵的義務、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並且定期朝覲。該制度雖導致東周諸國征戰,尾大不掉,但也確保了周王室八百年的統治。
再說說魯國創立,周國立國時,東部、東南沿海為殷商殘餘和東夷人勢力。紂王之所以滅國就是連年同東夷作戰,主力兵力都在今山東境內,周叛亂時沒有強力軍隊而亡。為解決掉這兩大隱患,周公多次東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亂之後,周王便將兩個心腹——周公和姜子牙分別封於商奄和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便進一步開拓山東境內領土。
雖都是周王親封,但地位有別。周國除分封制外還實行爵位制,地位由高到底分別為公、侯、伯、子、男。魯國是周公的封地,公為爵位第一等,但由於周公需在朝輔佐王室,因而其子伯禽(侯爵)前往曲阜建立魯國。魯國統治區域大約在魯西南地區,包括濟寧、泰安、菏澤等地。
齊國是西周重臣姜子牙而立,同樣是開國功臣,但比起魯國有血緣關係來說,齊國畢竟差了一層。姜太公受侯爵,建都臨淄(山東淄博),國土範圍大概魯北地區。立國初期沒少挨周邊東夷的打。後憑藉商業、鹽業雄霸一時。但戰國時期,姜姓呂氏的齊國被田氏所取代,國君由姜姓轉變為姒姓。從血緣和立國地位來看,魯的正統性要強於齊。
2.文化影響力
雖春秋戰國大多拼武力,但對後世形象往往是文化形象力,雖武力拼不過齊國,但在文化這個“軟實力”方面,魯國完爆齊國。魯國奉周國宗主國,文化一脈相承,而且還出了孔子這一大聖人,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
從周禮傳播角度講,魯國的影響力是高於齊國的。雖兩國在周朝地位相當,但魯國作為正統在很多方面都壓齊國一頭。如《史記》對十二諸侯年表排序,魯國排在齊國前面,僅次於周。這和魯國是周禮的儲存者和實施者,具有歷史厚重感不無關係。
除此之外,魯國出了孔子這個能力。作為當時的大V,孔子一生都在為周禮做宣傳,雖屢屢碰壁,周遊各國仍未獲得重用,但其思想成為了百家爭鳴中最璀璨的一顆星。
他奔走於諸國之間,力圖以一己之力挽回周禮;他桃李滿天下,為師者第一人;他為儒學開先河,影響中國後世幾千年。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一人”正是孔子,現在孔子的影響力早已延伸海外。
3.地理沿革和近代電報發音
唐朝以來,齊地對應的地方是齊州及後來的濟南府,魯地對應的是兗州及後來的兗州府。
到了宋朝,齊和濟南基本脫鉤,而魯和兗州的聯絡則保留到明朝,也是因為當初封地之後,保留了綿長的親密關係。這也令山東地區更偏向簡稱“魯”,而不是“齊”。
實際上,隨著歷朝歷代的更迭,曾在同一文化圈的齊魯兩地交流越來越密切,不然,也不會出現“齊魯大地”的說法。在明末以來的文獻中,我們都能看到山東的簡稱常在齊與魯之間切換,沒有嚴格界限。山東真正開始逐漸簡稱“魯”,是近代才有的事情。
清末,電報等先進技術逐步引進中國,電報架設中,文字越簡潔越好。所以涉及到各省名稱代號,也需要他們準備一個最能代表本地的簡稱,以便在電報中使用。當時的河北地區屬於直隸省,使用了“冀”這一簡稱。而山東“齊”和“魯”都可以用來當簡稱,但是“齊”的讀音和“冀”相近,所以最終選擇了“魯”。
-
4 # 談史說魯
你知道山東稱魯的真正原因麼?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很多人不理解,魯國雖是周公旦封國,享受天子禮樂,但魯國地盤從來沒有超出過山東,齊國那是邦畿千里的大國,論起實力來遠遠超過定都曲阜的魯國。齊魯的確是周代山東最大的諸侯國,用來代指山東都沒有問題,哪為什麼選擇了魯而不是齊呢?原因和電報的使用有關係。
清末洋務運動後,電報技術逐漸被清政府接受並使用。那時發電報惜字如金,於是便有了簡稱。此外還要防止誤聽,所以在建設電報的過程中,各個省份都需要上報自己的簡稱。由於河北地區率先上報了“冀”的簡稱,而山東因為“齊”的讀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就選擇了“魯”的簡稱。
類似的還有浙江,其簡稱開始也有“越和浙”兩個選擇,但由於廣東的簡稱是“粵”,為了防止衝突,浙江就只能選擇“浙”了。
-
5 # 歷史楊sir
魯國是周公封國,姬姓封國,是公國;齊國是姜尚封國,異姓功臣封國,起初只是侯國,諸侯國君爵位級別:公、侯、伯、子、男及附庸這些級別,魯比齊地位高。
回覆列表
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這是因為在春秋時期,在山東地區有齊國和魯國兩大諸侯國而聞名。可是,在歷史上齊國可是春秋五霸之一,綜合國力一直都遙遙領先於魯國,可是為何今天的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主流的觀點有三個,第一種觀點是魯國是周王室的親兒子,而齊國是周王室的乾兒子。西周建立後,實行分封制。由於西周初年,東部的殷人和東夷人勢力強大,不怎麼聽從西周的政令,還常有叛亂髮生。於是,周王將周公和姜子牙分封到了東部沿海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地區),分別建立了魯國和齊國,以此來鎮撫不老實的殷人和東夷人。
魯國是周公的封地,而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正宗的皇親國戚,與周王朝有著血親關係。而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雖然姜子牙是周武王的重臣,但畢竟是異姓王,跟其他諸侯國無異,跟周武王的關係要遠一點。再加上後來戰國的時候田氏代齊,國君又發生了更變。古人講究正統性,顯然魯國的正統性要高於齊國。因此,山東被簡稱為“魯”。
第二種觀點與第一種觀點有點相似,專家認為魯國完整地繼承了周禮,其文化影響力大。在歷史上,魯國和齊國雖然同為諸侯國,但是魯國最大程度地儲存了周禮,是著名的禮儀之邦。以至於在春秋戰國時期,別的諸侯國要想學習周禮,就只能去魯國學習。而齊國恰恰與魯國相反,注重強國,丟棄了周禮,成為“叛逆者”。於是,魯國雖然在綜合實力上沒有齊國強,但是在這些後世注重禮教的衛道夫眼中,魯國的正統性和影響力要敢於齊國。因此,山東簡被稱“魯”。
第三種觀點是孔子是魯華人,名人效應,影響深遠。實際上,孔子的祖上是宋華人,由於祖上在宋國發生了變故而遷移到了魯國定居。在六代之後,孔子出生。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學派後來成為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學派,而孔子也搖身一變有凡人變成了孔聖人,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因為孔子是魯華人,正是基於孔子強大的影響力,於是山東省被簡稱委“魯”。
當然,除了以上三種主流觀點外,還有就是在近代電報出現後,電報講究文字簡潔,當時的河北省屬於直隸省,簡稱“冀”。而山東省的“魯”和“齊”都是其簡稱,只是“齊”的讀音與“冀”相近,為了便於區分,因此選擇了“魯”。
更有甚者認為,山東之所以被簡稱“魯”,與在革命時期,我黨建立的魯西縣委、魯西地委、蘇魯豫黨委等組織有著密切的關係,最後被繼承下來,將山東簡稱為“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