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9259378857

    黃庭堅詩從蘇軾,但二者的詩歌創作有著明顯的不同,除開生活經歷的差異,更多的是二者創作理念的不同,因此導致二者創作上的差異。

    蘇軾天賦斐然,才氣四溢,生性曠達而又忠君愛國,強調有為而作,反映時事,受“興觀群怨”詩歌的創作理論影響深遠,同時又認為詩歌的創作源泉來自現實生活的“直尋”,講究有感而發,直抒胸臆,也就是“天機”、“自然”,因而下筆有神,圓滿婉轉,情真意切,忠實心靈,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審美趣味和思想情感。向前人學習習百家而自成一派,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內容廣泛,興託深遠。

    黃庭堅的思想更為正統看,注重“道德文章”,重視詩文的倫理教化,同樣注重時事,推崇杜甫詩歌的不忘朝廷飯思君,但就干預現實的程度,黃庭堅遠比蘇軾溫和,受儒家傳統的安貧樂道的影響,自身含蓄蘊藉的審美趣味的內在,以及新舊黨爭的險惡外部環境,黃庭堅表現出的詩歌創作繼承了“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也就是“ 發乎情止乎禮義 ” 或“ 怨誹而不亂”的創作理念。這樣的內斂風格在是詩歌創作的源泉尋找時,黃庭堅也更看向內部,把眼光集中在書卷中,也就是“補假”,希求在經書中使自己的思想圓滿,二是讓技法混熟。不同於蘇軾詩歌的自然天成,黃庭堅深知詩歌創作的甘苦,他講究詩歌句法的錘鍊,結構佈置,追求平淡,提出“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的學習創作方法,也開闢了一些新的句法和意境。

    因此具體呈現出以下特點

    1.選材上:蘇軾注重反映現實,關注政治,但也題材廣泛。黃庭堅更關乎闡發義理,、以登臨懷古、詠物寄意、贈別題詩為題材。

    2.主題上:蘇軾更多的呈現一種人生如夢、虛幻不實的禪宗主題,蘇軾儒釋道三教匯通,但主導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正是儒家濟世為民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殘酷差距,因而在文學上產生這樣的禪宗思想主題。黃庭堅受臨濟禪宗的影響,以及溫柔敦厚的詩教,貫穿著心性修養的主題。

    3.藝術風格上:蘇軾注重自由發揮,寫詩往往不為題材束縛,旁逸斜出,,隨性而作,,他追求以氣運筆, 縱橫馳騁,筆隨心性, 因此他的詩變化莫測,結構複雜, 無跡可求,但又渾然流轉,文章天成。黃庭堅基本上沿題賦詩,以題材為線索展 開構思,強調內容的切題,思路清楚,追求一種苦心經營的平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要是第四問,發射速度不應該是大於第二宇宙速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