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褐斑病,也稱為大蔥葉尖黃萎病,是一種土傳病害,主要危害的是大蔥的葉片。近年來,大蔥褐斑病在大蔥種植基地和老菜區發病已經很普遍且有變得越來越重的趨勢。輕度發病者,可造成減產15%至30%,在發病嚴重的地方,可造成減產達70%!
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掌握大蔥褐斑病的發生特徵規律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當前菜農朋友們生產上的當務之急。那麼,如題主所問大蔥褐斑病危害有哪些特徵?如何防治?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家大蔥從葉片上部開始有這樣的斑點是什麼病?”
“大蔥葉片有長一公分長梭形病斑,這是啥病?”
“ 大蔥葉片這樣乾枯了,是不是生病了,該咋治呀?”
……
大蔥褐斑病是一種病原叫蔥球腔菌或圖拉球腔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大蔥的葉片子。當葉片被侵染時,開始會形成灰白色(發生褪綠現象)較小的斑點,之後擴充套件為梭形病斑。病斑中部呈灰褐色至淺黑色,邊緣呈褐色。在病斑的表面散佈著小黑點,這是病原菌的子囊殼。當發病嚴重時,病斑會彙集一塊,連成片,從而導致葉片區域性乾枯。
病菌主要以子囊座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態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在第二年,它藉著大風大雨或農事勞作如灌溉水,由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進行侵染並傳播。發病後,發病部位可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髮病,使得受害植株面積擴大,田間發病加重。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即種子帶菌,引起發病。
大蔥褐斑病病原菌喜溫暖溼潤的環境。適宜溫度為18-25℃,相對溼度超過85%,土壤含水量高的環境條件,可致病害大發生。南方種植區可常年發病危害,尤其是高溫多雨或多露重霧季節發病最為嚴重。中國北方種植區在5月至10月是發病季節。
在實際生產中,看看您的大蔥地是否也是這種情況?如果是,趕緊採取措施。容易引起大蔥褐斑病大面積流行發生的情況總結如下:
種植密度過大,植株之間相互鬱蔽,造成通風透光性差;
土壤偏酸性黏重;
重茬種植,田間發病較重且病殘物沒及時清理;
種植田塊地勢低窪易形成積水,排水不良、高溫、高溼、多雨;
耕作方式粗放,田塊雜草叢生,植株長勢弱抗性降低;
大棚栽培的大蔥田,通風排溼不及時;
重施氮肥,植株徒長,長勢較弱生;
有機肥未充分腐熟,肥中混有帶菌病殘體。
介紹了那麼多,想必您也瞭解了大蔥褐斑病的發病特徵及發病規律。那麼,以後田間管理中遇到這種病害該如何防治呢?且往下看:
選用抗病的大蔥品種,播前種子消毒。
目前,較抗病的大蔥品種可選用高腳白、雞腿蔥、章丘大蔥、畢克齊、五葉齊等。該系列品種具有耐熱、根系活力強、生長勢強、抗病能力強等優勢。另外,播前應對種子進行消毒,可以將種子放入福爾馬林300倍液中浸種3小時。浸泡後,種子用水沖洗乾淨,晾乾後備播。
2.選擇合適的地塊,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同時進行土壤消毒。
大蔥種植地塊的選擇,不能在連作蔥蒜類地塊種植,必須間隔3-4年方可種植。可以與小麥、玉米等輪作倒茬種植。選擇地勢較高,易於排灌,土層深厚富含有機物,疏鬆沙壤土地種植。在播種前,移栽前或收穫後應清除田間雜草及病殘體,集中帶出田外深埋或焚燒;土壤深翻,以加快病殘體的分解,減少病、蟲源。田間發病植株,要及時將病株拔除或病葉摘除,以減少田間病菌源。播種前撒施或溝施藥土,移栽或播種後要覆蓋藥土,移栽前先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
3.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
種植之前,畝施5000kg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25kg複合肥作基肥。有機肥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升土壤貯存養分的能力。移栽應合理密植,以確保田間的通風透光度。應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確保平衡施肥,促進大蔥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緩苗後追施複合肥25kg / 畝,隔一月再次追施25kg / 畝。促使大蔥鱗莖粗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修築好排水溝,做到田間雨停無積水,大雨之後及時疏通、清理溝渠,以防止溼氣滯留,降低田間的溼度。遇高溫乾旱,應科學灌溉,不能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
4.病害的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噴施或1000倍液的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1500倍液的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或600倍液的60%防黴寶水溶可溼性粉劑;也可用800~1000倍液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液的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加1000倍液的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噴施兌好的藥液50L / 畝,每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注意交替用藥,以防出現耐藥性。收穫前7天停止用藥。
5.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收穫
大蔥不宜過早地收穫,在蔥葉變軟下垂後收穫為宜。收穫後,應及時晾曬。待大蔥外部乾燥後,捆紮成小把,上凍後堆置成垛於陰冷處,並覆蓋貯藏,不要將其放置在溫暖潮溼的地方。一般溫度應保持在0℃以下,相對溼度應在65%以下。堆置的大蔥不能蓋得太嚴,注意通風,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大蔥在儲存過程中發病。
大蔥褐斑病,也稱為大蔥葉尖黃萎病,是一種土傳病害,主要危害的是大蔥的葉片。近年來,大蔥褐斑病在大蔥種植基地和老菜區發病已經很普遍且有變得越來越重的趨勢。輕度發病者,可造成減產15%至30%,在發病嚴重的地方,可造成減產達70%!
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掌握大蔥褐斑病的發生特徵規律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當前菜農朋友們生產上的當務之急。那麼,如題主所問大蔥褐斑病危害有哪些特徵?如何防治?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家大蔥從葉片上部開始有這樣的斑點是什麼病?”
“大蔥葉片有長一公分長梭形病斑,這是啥病?”
“ 大蔥葉片這樣乾枯了,是不是生病了,該咋治呀?”
……
大蔥褐斑病是一種病原叫蔥球腔菌或圖拉球腔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大蔥的葉片子。當葉片被侵染時,開始會形成灰白色(發生褪綠現象)較小的斑點,之後擴充套件為梭形病斑。病斑中部呈灰褐色至淺黑色,邊緣呈褐色。在病斑的表面散佈著小黑點,這是病原菌的子囊殼。當發病嚴重時,病斑會彙集一塊,連成片,從而導致葉片區域性乾枯。
病菌主要以子囊座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態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在第二年,它藉著大風大雨或農事勞作如灌溉水,由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進行侵染並傳播。發病後,發病部位可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髮病,使得受害植株面積擴大,田間發病加重。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即種子帶菌,引起發病。
大蔥褐斑病病原菌喜溫暖溼潤的環境。適宜溫度為18-25℃,相對溼度超過85%,土壤含水量高的環境條件,可致病害大發生。南方種植區可常年發病危害,尤其是高溫多雨或多露重霧季節發病最為嚴重。中國北方種植區在5月至10月是發病季節。
在實際生產中,看看您的大蔥地是否也是這種情況?如果是,趕緊採取措施。容易引起大蔥褐斑病大面積流行發生的情況總結如下:
種植密度過大,植株之間相互鬱蔽,造成通風透光性差;
土壤偏酸性黏重;
重茬種植,田間發病較重且病殘物沒及時清理;
種植田塊地勢低窪易形成積水,排水不良、高溫、高溼、多雨;
耕作方式粗放,田塊雜草叢生,植株長勢弱抗性降低;
大棚栽培的大蔥田,通風排溼不及時;
重施氮肥,植株徒長,長勢較弱生;
有機肥未充分腐熟,肥中混有帶菌病殘體。
二、大蔥褐斑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介紹了那麼多,想必您也瞭解了大蔥褐斑病的發病特徵及發病規律。那麼,以後田間管理中遇到這種病害該如何防治呢?且往下看:
選用抗病的大蔥品種,播前種子消毒。
目前,較抗病的大蔥品種可選用高腳白、雞腿蔥、章丘大蔥、畢克齊、五葉齊等。該系列品種具有耐熱、根系活力強、生長勢強、抗病能力強等優勢。另外,播前應對種子進行消毒,可以將種子放入福爾馬林300倍液中浸種3小時。浸泡後,種子用水沖洗乾淨,晾乾後備播。
2.選擇合適的地塊,清除田間植株病殘體同時進行土壤消毒。
大蔥種植地塊的選擇,不能在連作蔥蒜類地塊種植,必須間隔3-4年方可種植。可以與小麥、玉米等輪作倒茬種植。選擇地勢較高,易於排灌,土層深厚富含有機物,疏鬆沙壤土地種植。在播種前,移栽前或收穫後應清除田間雜草及病殘體,集中帶出田外深埋或焚燒;土壤深翻,以加快病殘體的分解,減少病、蟲源。田間發病植株,要及時將病株拔除或病葉摘除,以減少田間病菌源。播種前撒施或溝施藥土,移栽或播種後要覆蓋藥土,移栽前先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
3.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
種植之前,畝施5000kg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25kg複合肥作基肥。有機肥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升土壤貯存養分的能力。移栽應合理密植,以確保田間的通風透光度。應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確保平衡施肥,促進大蔥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緩苗後追施複合肥25kg / 畝,隔一月再次追施25kg / 畝。促使大蔥鱗莖粗壯,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修築好排水溝,做到田間雨停無積水,大雨之後及時疏通、清理溝渠,以防止溼氣滯留,降低田間的溼度。遇高溫乾旱,應科學灌溉,不能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
4.病害的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噴施或1000倍液的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1500倍液的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或600倍液的60%防黴寶水溶可溼性粉劑;也可用800~1000倍液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1000倍液的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加1000倍液的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噴施兌好的藥液50L / 畝,每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注意交替用藥,以防出現耐藥性。收穫前7天停止用藥。
5.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收穫
大蔥不宜過早地收穫,在蔥葉變軟下垂後收穫為宜。收穫後,應及時晾曬。待大蔥外部乾燥後,捆紮成小把,上凍後堆置成垛於陰冷處,並覆蓋貯藏,不要將其放置在溫暖潮溼的地方。一般溫度應保持在0℃以下,相對溼度應在65%以下。堆置的大蔥不能蓋得太嚴,注意通風,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大蔥在儲存過程中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