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棉花童趣

    棉花糖是童年時遊樂場、嘉年華里最不能少的,一個臉盆樣大小的容器總是被孩子們團團圍住,就算不買也喜歡一遍一遍看那個奇妙的過程,中間的轉盤裡憑空變出如柳絮、棉絮一樣的細絲,製作它的人手執細竹棍,將它在棍上繞啊繞啊,一層層聚攏起來,漸漸變成了一坨豐滿又柔軟的東西,真的如同一團蓬鬆的棉花。

    棉花糖的起源及發展

    棉花糖最早出現在1904年聖路易的世界博覽會上,在那次展會上幾乎人人都對這個小玩意印象深刻,並流傳至今。讓糖發生這般變化,機器很重要。

    棉花糖機的中心部位是一個能高速旋轉,溫度很高的加熱腔。當在腔內放入砂糖後,它會先融化成糖漿,液態的糖漿在這個腔的高速旋轉中,因為離心力的存在被甩向邊緣,而邊緣上密佈著一圈直徑只有不到一毫米的孔洞,糖漿就從這些孔洞中被噴射出來。由於液態物質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小,凝固得越快。所以,這些從小孔中噴發出來的糖漿馬上就能凝結成固態的糖絲,如果任由它噴發,長度能達到5~17米,纖細的直徑讓它們看起來就像柳絲在飄搖,而冷了的糖絲也不會黏在一起。這樣一層一層的纏繞下,棉花糖就誕生了。

    加熱腔上的孔洞越小,噴出來的糖絲就越細,糖絲纏出來的棉花糖就越緊實,不易鬆散,甚至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形狀。如今被人追捧的花式棉花糖就是採用了極細的孔洞,直徑只有幾十微米。同時,為了防止糖絲堵住孔洞,加熱腔的轉速也要相應提高。

    是糖, 但不再是晶體

    棉花糖的原料是砂糖,為什麼不用綿糖?因為含水太高,噴出來的糖絲太軟,又容易黏在一起。砂糖的成分是蔗糖——一種粒狀的立方體晶體。蔗糖晶格中的分子排列是非常整齊的,每個分子都有固定的位置。但是,一旦蔗糖進入了棉花糖製作機,因為受熱,分子結構就會發生改變,也就是晶體熔化了——熱量打破了晶體的結構,將粒糖變成了糖漿。

    等到它被噴出來後,快速的冷卻讓蔗糖分子之間沒有時間排列整齊,因此,孩子們手中那個巨大蓬鬆的棉花糖就再也不是晶體了,而是由無數線狀的玻璃狀的糖組成的。用稍微專業的話來說,蔗糖的晶體結構已經被棉花糖機完全破壞掉了,蔗糖分子的排列不再有規律了,而是雜亂無章的,並且永遠沒有機會再凝結成有序的晶體。

    這種結構的變化也讓糖的熔點有了改變,蔗糖晶體有固定熔點,在受熱熔解時溫度有一段時間不發生變化;而棉花糖絲則沒有固定的熔點,熔解時溫度會逐漸上升,所以它們在嘴裡不會有一絲停留,直接化掉了。別看糖絲纏成了大大的一坨,其實糖的實際用量很少,所以它化在嘴裡後少得幾乎令人感覺不出來,入口即化、虛無縹緲的口感就是這樣產生的。

    文章選自《嗜 戒不掉的甜蜜》

  • 2 # 穿插游擊隊

    你喜歡吃棉花糖嗎?逛公園、逛商場的時候,許多同學都喜歡買一根棉花糖。棉花糖既好吃,還有不同的顏色。

    那你有沒有好奇過,平時我們吃的其他的糖,比如水果糖、奶糖,都是硬硬的固體,為什麼棉花糖會像軟軟的棉花一樣呢?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下面我就跟你說說這個問題。

    (棉花糖)

    其實,棉花糖早在15世紀就出現了。當時在義大利,人們會把糖加熱融化,然後快速攪拌,拉出細細的糖絲,再用小棒繞起來,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棉花糖。不過這樣的棉花糖做起來很複雜,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能吃到。

    後來,到了1897年,一位美國的牙醫莫里斯,和他一個賣糖果的朋友沃頓發明了棉花糖機,用棉花糖機做棉花糖就簡單多了。不過當時,他們並沒有給這種糖果取名叫棉花糖,而是取了另一個名字,叫仙女絲,絲線的絲。

    明明是像棉花一樣的糖,為什麼要叫仙女絲呢?這就要說到棉花糖的製作了。

    棉花糖製作機看起來像一個很大的碗,機器中間有一個專門加熱的裝置,叫加熱腔,口腔的腔。糖放進加熱腔加熱後,就會變成糖漿。

    (棉花糖製作機)

    加熱腔裡還有很多小孔,當糖在加熱腔中高速旋轉的時候,糖漿就會從小孔中噴出來,噴到“大碗”的周圍。

    聽到這裡,你可能奇怪了,明明噴射出來的是糖漿,怎麼變成軟軟的棉花糖的呢?

    這是因為,液態的物質在溫度變低後會凝固,而凝固的速度跟它的體積有關係,體積越小,凝固得就越快。

    因為加熱腔裡的小孔特別小,跟我們的頭髮絲兒差不多,從小孔裡邊噴出來的糖漿,遇到比較低的溫度,就會馬上凝固成一根根糖絲兒了。所以才被取名叫“仙女絲”。後來到了1920年代,“仙女絲”正式改名成“棉花糖”。

    (棉花糖製作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肚子里老有氣,愛放屁,怎麼辦?